1、精 研 课 文 锻 炼 思 维,整体感知,文脉梳理,背景链接 春天到来,阳光明媚,百花盛开。春天的夜晚在桃李园中聚会宴饮,自然别有一番情调。李白就于某个春夜在桃李园宴请各位从弟,豪情满怀,写下了这篇飘逸豪迈的文章,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体悟。,文段研读,阅读课文文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理解词句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序天伦之乐事“_”通“_”,_答案:“序”通“叙”,叙说、畅谈,文段研读,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_ 今义:大的块头 (2)大块假我以文章 古义:_ 今义:篇幅不是很长的单篇作品 答案:(1)大自然(2)原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
2、纹。这里指绚丽的文采,文段研读,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古人秉烛夜游_(2)吾人咏歌,独惭康乐_(3)幽赏未已_,文段研读,(4)高谈转清_(5)飞羽觞而醉月_(6)不有佳咏,何伸雅怀_,文段研读,(7)如诗不成 _ 答案:(1)名词作状语,在夜晚(2)意动用法,感到惭愧(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幽雅的景致(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雅的话题(5)使动用法,使飞动(6)动词活用为名词,诗文(7)名词活用为动词,写诗,文段研读,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_水逆流百余里 _忠言逆耳利于行 _乃谋畔逆 _,文段研读,(2)以 良有以也 _
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_ 开琼筵以坐花 _ 答案:(1)逆:动词,迎接形容词,向相反的方向活动动词,抵触,与“顺”相对动词,背叛、叛逆 (2)以:名词,原因介词,用连词,相当于“而”,可不译,文段研读,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句式:_译文:_(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句式:_译文:_,文段研读,(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句式:_译文:_(4)大块假我以文章句式:_译文:_(5)会桃花之芳园句式:_译文:_,文段研读,(6)开琼筵以坐花句式:_译文:_(7)飞羽觞而醉月句式:_译文:_(8)罚依金谷酒数句式:_译文:_,文段研读,答案:(1)判断句;天地是万事万
4、物的旅舍 (2)判断句;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3)状语后置句;况且温和清明的春天用秀美的景色召唤我 (4)状语后置句;大自然又将缤纷绚丽的花纹图案展示给我 (5)省略句、状语后置句;补充完整为“(于)桃花之芳园会”,现在在桃花芬芳的花园里聚会 (6)省略句;补充完整为“开琼筵以坐(于)花”,摆出丰美的筵席,坐在花丛中间 (7)省略句;补充完整为“飞羽觞而醉(于)月”,快速地传递着酒杯,醉倒在月光之下 (8)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按照)金谷涧园宴会的规矩罚酒三斗,文段研读,文段研读,筛选概括 6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D) A古人秉烛夜游 B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C
5、罚依金谷酒数 D飞羽觞而醉月 解析:D项,“飞羽觞而醉月”描写的是当时作者行酒如飞、醉于月下的乐事,不是典故。,文段研读,7下列句子中,只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B) A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C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D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解析:B项,仅用了引用典故一种修辞。A项,运用了比喻、反问两种修辞。C项,用了对偶、拟人两种修辞。D项,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文段研读,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一篇同兰亭集序一样,也属于宴集序。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回答了什么人(作者与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
6、么(宴饮)等问题。 B“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意为:古人(嫌人生太短)夜里拿着烛光游玩,实在是有原因(有道理)的啊。 C“大块假我以文章”,“大块”指大自然;“文章”,这里指锦绣般的自然景物。即“大自然又把锦绣风光展现给我们”,岂能辜负!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文段研读,D“惠连”是人名,很有才华,十岁就能写诗作文;“康乐”指谢灵运,南朝诗人。作者用此赞扬诸位堂弟人才俊秀,谦称自己不如谢灵运。表现作者与弟弟们畅叙天伦之乐的喜悦之情。 解析:C项,“表现了作者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理解有误,表现的应该是作者热爱自然景物、热爱生活的思想。 9篇首“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
7、客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比喻,把天地比作旅舍,把光阴比作行人;旅舍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这样写的用意是为了说明光阴易逝这一道理。,文段研读,10宴会气氛如何?作者有怎样的感受?文章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语? 答案:气氛热烈、融洽。作者感到很快乐。“序天伦之乐事”表现了作者的情绪。 11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哪些乐事?从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作者在这次宴会上感受到的快乐主要有:与群季相聚咏歌;欣赏美景,高谈阔论;痛饮狂欢;相约赋诗。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珍惜,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人生的热爱。,归纳探究,【上下求索】 李白
8、俯仰天地古今,就人与宇宙的关系,发出了“浮生若梦”的慨叹,再转到“秉烛夜游”,用意是什么?为什么虽有“浮生若梦”的慨叹,读起来却并不感到低沉?,归纳探究,【探究结论】 答案:(示例)作者先行议论,从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如梦起笔,说出夜宴的第一条缘由。可是接下来并没有沿着这个调子去进一步抒发悲观、低沉的情绪,而是笔锋一转,写春天风光之美丽诱人,说自己想效法古人“秉烛夜游”去追寻人生的欢乐,并极自然地过渡到记叙与从弟共叙“天伦之乐事”,表达他珍惜时间、挚爱生活的情感。可见开头的一番笔墨是作者有意的铺陈,为的是提起下文,突出后面的诸多内容。,拓展思维,将本文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进行比较,说说魏晋人与唐人
9、生命观和精神气质的异同,体会李白开朗乐观的性格,对自然、对友情、对生活的珍爱和纵笔挥洒的才气。 我的观点:_,拓展思维,答案:(示例)本文和兰亭集序同是记叙春日宴饮之乐,同是欣赏自然风光,同是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但在感情格调上是有所不同的:王羲之感慨的是时过境迁之后,游赏之乐便成了陈迹,欢乐和生命总是短暂的,必然“终期于尽”,发出了“岂不痛哉”“悲夫”的慨叹,格调低沉清幽。而李白却有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他认为正因为人生短暂,才应珍视生命,爱惜光阴,“秉烛夜游”。他觉得美景是春天对自己的恩赐,他感到能和兄弟们一同咏歌高谈、观花赏月并举杯畅饮,是最大的乐趣,格调高亢明朗,与众不同。,课文翻译,课
10、文翻译,【逆旅:旅舍、客舍。逆,迎接。过客:旅客、旅行者。浮生:漂浮不定的人生。秉:持、拿着。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良:真、确实。阳春:温和清明的春天。烟景:春天气候温润,景色似含烟雾。大块:大自然。假:借、提供、展示。文章:原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这里指绚丽的文,课文翻译,采。古代以青与赤相配合为文,赤与白相配合为章。会:聚会。序:通“叙”,叙说、畅谈。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之情。群季:诸弟。兄弟长幼之序,曰伯(孟)、仲、叔、季,故以季代称弟。幽赏:静静地欣赏景色。未已:未完。高谈:纵情谈论。清: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雅的话题。开:摆出。琼筵:丰盛美好的宴席。琼:丰美。以:连词,表承接,而。坐花:即“坐于花丛中”。飞:快。觞:酒杯。醉月:即“醉于月下”。佳咏:好的诗篇。伸:抒发、陈述。雅怀:高雅美好的情怀。罚:罚酒。依:依照。金谷酒数:晋石崇宴客洛阳金谷涧园,赋诗不成者罚酒三觞。数,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