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及思考,黄峰 中药学 2110948107,中药血清药理学定义,中药血清药理学是指将中药或中药复方经口给动物 灌服一定时间后采集动物血液,分离血清,用含有 药物成分的血清进行体外实验的一种实验技术。,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动物模型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选择动物时应尽量选与人类生物特性近似的物种,制备血清的动物应与获取离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动物相一致,从而缩小或避免动物血清之间以及动物血清和人类血清之问在理化、生物等特性上的差异,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离体组织(细胞)选择应尽可能减少因动物种属差异而造成的免疫反应。因此,在体外培养实验中宜采用同种单一血清,既为细胞提供营
2、养,又为药物载体,还避免了多种血清的干扰。,动物给药方案,饮食可能影响中药复方体内动力学和临床疗 效。如食物对口服小柴胡汤者体内甘草甜素、 甘草次酸和黄芩素等的吸收影响明显。因此应根据中药复方的功效特点、实验要 求,决定给药前禁食与否,并拟订给药后采血 时间。目前,给药前实验动物多禁食612h, 不禁水。,给药前禁食,给药途径,一般在制备含药血清时,供体动物的给药途径应该与临床 给药途径一致,以避免由于给药途径的不同带来结果的差异.,目前中药复方多用口服(灌胃)给药来制备含药血清,由于中药新剂型不断产生,在实验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尝 试使用注射、粘膜、呼吸道等给药途径制备含药血清。,给药剂量,
3、给药次数与时间间隔,关于给药次数与时间间隔的想法主要是根据药代动力学理论,以固定给药时间间隔,相同剂量多次重复给药后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并将在稳态下不同采血时间取得的含药血清进行实验。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次给药或间隔24小时给药,或1天13次,连续3l0天。 证实同一给药方案连续数日给药较1次给药有明显差异,主要与药物诱导机体产生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有关,主张多次给药. 国内很多学者提出每天给药3次,连续57天的给药法,采血时间,含药血清的处理和保存,含药血清的处理,含药血清的保存,研究发现含药血清经长期低温保存(-20, 2个月)后药效显著降低(PO.01),提示含药血 清在保存过程中其中药有
4、效成分会发生分解等 变化,致使药效成分含量显著降低,即使低温 冷冻保存仍影响其药效。 故进行血清药理学试验时宜使用新鲜灭活或保 存时问较短的含药血清。,存在问题与研究的难点, 不同种属、不同年龄的动物对药物吸收有一定差异,从而影响到血清中含药成分及其含量。因给药剂量、采血时间不同,血清中含药成分及其含量也不尽相同,故必须充分把握好给药剂量及采血时间; 在药理研究方法方面主要还, 存在血浆药理方法和血清药理方法之争。 含药血清在体外反应体系中,血清药物浓度被稀释问题,特别是中药复方制剂中微量成分及蛋白结合率较高的成分,给药物检测和药理实验提出了难题;,存在问题与研究的难点,含药血清制备:实验动物没有采用病理模型制备动物血清;血清时效、量效关系的确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含药血清对离体系统同样有干扰,如血清本身对体外酶活性的影响。,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的几点设想,3.1 含药血浆与含药血清平行对比观察; 3.2 含药血清和中药粗制品协同研究; 3.3 离体试验和在体试验并行离体实验条件易控制, 可以排除体内干扰,但由于体内外的环境不同,体内 外的细胞功能不完全相同。 3.4 血清药理学、血清药化学、药物动力学同步迄今 含药血清试验方法偏重于药效研究,没有对血清中有 效成分作更深层次的分析,尚缺乏对血清中所含药 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未 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