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酸教学设计 路桥中学 陈彩莲一、设计思想: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 OH 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
2、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四、教学目
3、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
4、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七、教学过程: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 。 )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学生展开。 (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 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
5、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 ,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 ,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 个) ,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板书一、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 受碳氧双键的影
6、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展示一瓶乙酸。实验 让学生打开无水乙酸的试剂瓶瓶塞,闻气味,观察其颜色状态。学生描述(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问在日常生活中,一打开醋瓶或刚才打开乙酸的瓶子就能闻到它的气味,说明了什么?(易挥发)讲述乙酸沸点 117.9,熔点 16.6。假如把乙酸试剂瓶浸入冰水混合物中,乙酸就呈现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问乙酸可以调配成我们日常生活中用的食用醋,说明它的水溶性如何?(能溶于水)讲述乙酸易溶于水,且也易溶于乙醇。观看漫画,用醋洗水壶中的水垢。讲述这个是利用了醋的什么
7、性质呢?(酸性)板书二、化学性质 1、酸性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学生设计实验1.醋酸中加指示剂;2.与活泼金属反应;3.与 Na2CO3反应。等在叙述中,注意现象和结论的描述,如往醋酸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出现红色,说明乙酸呈酸性。向醋酸溶液中加 Na2CO3溶液,产生气泡。学生分组实验。在两试管中各加入 3ml 稀醋酸溶液,分别滴加石蕊溶液、碳酸钠溶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问乙酸中有 4 个氢,是如何电离的呢?比如甲烷能否电离?(不能) ,所以是羧基中的氢电离板书CH3COOH CH3COO+H+ (在添加可逆符号的时候讲述。乙酸是弱酸,因此是不完全电离用可逆符号)问
8、如何从实验中得出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还是弱?回答从与碳酸钠的反应中可以得出,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投影书写下列反应方程式:Na2CO3+2CH3COOH 2CH 3COONa+H2O+CO2 Mg+2CH 3COOH (CH 3COO) 2Mg+H2OH-+ CH3COOHCH 3COO-+H2O讲述北方大多是黄土高原,其水质中含有丰富的镁和钙离子,常喝很容易得结石病,因此在他们饮食中就经常喝大量的醋,他们为什么喝大量的醋?现在你们应该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吧。(酸性,溶解钙镁)过渡。看漫画。喝醋能解酒讲述 台州人以豪爽著称,经常以酒会友讲述为什么喝醋能够解酒,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吧活动与
9、探究讲述实验的第一步是什么?(首先要检查其气密性) (说明一下现已经检查过了。搭装置注意从左到右,从下到上,此实验要面向学生。 )演示 在 1 支大试管中加入两小块碎瓷片、3mL 乙醇,然后边摇动边慢慢加入 2mL 浓硫酸和 2mL 冰醋酸;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再在另一支试管中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和石蕊试液,再将产生的物质通入其液面上。投影思考:1、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 Na2CO3溶液?(是防止发生倒吸) 2、反应原理如何?3、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促进乙酸乙酯的生成)4、盛饱和 Na2CO3溶液的试管中的现象是什么?5、饱和 Na
10、2CO3溶液有什么作用?注意:在实验过程中,先讲解此反应物是什么,产物是什么?并板书 2、CH 3COOH+HOC2H5 CH3COOC2H5+H2O 讲述像这种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板书酯化反应讲述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浓 H2SO4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作催化剂,可提高反应速率;作吸水剂,促进乙酸乙酯的生成) 实验结束观察描述有透明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教师走下讲台。(观察滴有石蕊试剂的试管, 石蕊有三种颜色, 通过振荡,石蕊变蓝回答从使石蕊变红看出,此物中含有乙酸,从乙醇易挥发推理还含有乙醇。可以用饱和 Na2CO3溶液除去乙酸饱和 Na2C
11、O3溶液作用是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投影思考探究反应中是乙醇中的 C2H5O-取代了乙酸中 OH 的位置,还是乙醇中的C2H5-取代了乙酸中 H 的位置?讲述在生物学家们为了研究海豚或某类鱼的活动情况。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一个跟踪器安装在其身体部位。同样在化学上我们也可以用一个跟踪器安装在分子里。这种方法称为同位素示踪法。例如将含 18O 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反应后 18O 在乙酸乙酯的位置。证明,乙酸乙酯是乙醇分子中的乙氧基(CH 3CH2O)取代了乙酸分子中羧基上的羟基(OH)的生成物板书酸脱羟基醇脱氢重点重复一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并让学生大声念一遍)设
12、问绍兴女儿红非常有名,为什么酒越陈越香?小结:投影乙酸结构式,讲述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羧基(-COOH) ,性质:1、呈酸性(在水溶液中)断 O-H 键;2、酯化反应(在有机溶剂中)断 C-O 键官能团的结构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乙醇”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组 胡春彦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乙醇人教版必修 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第三节常见的两种有机物.学好这一节,可以让学生掌握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了烷、烯、炔、芳香烃的性质,又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类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
13、了学生思维能力,带动了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 掌握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1)乙醇是醇类物质的代表物,因而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的难点。 (2)重点、难点的突破,可设计两个突破点:乙醇结构的特点可通过问题探究、化学计算和分子模型来推导,电脑展示来确定,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学生在掌握乙醇结构的同时
14、,也学会逻辑推理的严密性;通过实验探究和电脑多媒体动画演示的办法认识和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教法活用 教学活动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根据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学法,创设问题的意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乙醇的化学性质。 3计算机辅助教学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微观现象宏观化,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乙醇化学反应的本质。 4归纳法:通过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导,最终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15、 三、教学辅助手段1. 说实验: 乙醇与钠反应,可作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且取用的金属钠尽量大小一致,表面积相差不大。 乙醇氧化,铜丝一端卷成螺旋状,以增大催化剂的表面积,使反应速度加快。 2. 说现代化教学手段: 乙醇主要化学性质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作代表:(1)2Na + 2CH 3CH2OH 2CH 3CH2ONa + H2 (2)2CH 3CH2OH + O2 2CH 3CHO +2H2O 以上二个反应的过程可用电脑动画模拟,以便让学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应的本质及断键的部位,让微观反应宏观化。 (四)教学程序 引入课题:富有感情的朗诵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
16、村。 ”讲述:从杜牧的诗句中可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的方法。酿酒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设问:同学们可知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写?它有哪些主要化学性质?通过诗歌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诗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学发展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1乙醇的分子结构的探究:投影一道简单的试题:某有机物 4.6 克,完全燃烧后生成 0.2mol 二氧化碳和 5.4克水,且此有机物的蒸气的相对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 23 倍,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通过试题引出乙醇的分子组成 C2H6O,(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醇的同分异构体教学做铺垫) 。继续引导学生将乙烷(C
17、2H6)与乙醇进行比较,根据碳四价,氧两价引导学生探究出以下两种可能的结构式: 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判断出(A)式中有 1 个氢原子与其它 5 个氢原子不一样,而(B)式中的 6 个氢完全相同。继续探究,投影练习:已知乙醇跟钠反应放出氢气,现有 1 mol 无水乙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得到 0.5 mol H2,根据这个实验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了吗?1 mol乙醇可得到 0.5 mol H2,即 1 mol 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个氢原子与其他 5 个氢原子不同,进而让学生判断出乙醇的结构式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结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 CH3CH2-结合着羟基-OH。羟基是官能团,决定
18、乙醇的化学性质。 (以上是对学生的书写,概括、观察等各项能力进行训练,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 :首先取出一瓶无水乙醇,请学生观察颜色、状态,并闻其气味,然而让学生归纳出一部分物理性质。最后通过演示:乙醇与水,乙醇与碘单质,乙醇与苯的溶解实验,总结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获国际金奖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帮助同学理解性地记忆乙醇的易挥发性和水溶性。 (以上是通过对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质和优良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着化学性质,首先可以从结构上来认识乙
19、醇的化学性质。讲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 O 原子的吸引电子能力比 C、H 强,使得 C-O 键,O-H 键均具有极性,在化学反应中均有可能断裂。 (1)与活泼金属 Na 反应 :首先,做无水乙醇与钠反应和水与钠反应的对比实验,请同学们通过实验现象的剖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思维得出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的氢原子活泼的结论。然后用电脑模拟出乙醇与钠反应的本质,最后请同学们写出反应方程式,讨论其反应类型并推广到乙醇与其它活泼金属 K、Mg、A1 等与乙醇的反应。 (2)氧化反应 :首先,拿起一个点燃的酒精灯,请学生写出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教师接着讲解,乙醇除可被 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 CO2
20、和 H2O 外。分子中的-CH 2OH 在催化剂(如 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时生成水。教师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铜丝表面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是否已经发生。接着用电脑显示,乙醇的断键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结构式,让学生掌握反应的本质是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有氢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双键。最后让学生判断以下几种醇能否被局部氧化 CH3CH2CH2OH、(CH 3)2CHOH。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巩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质。从而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减轻的学生的负担。 归纳小结乙醇化学性质主要与官能团-OH 有关。从结构上看:都涉及到-OH。 从反应类型看: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消化反应。 从
21、反应条件看:不同条件、产物不同。 煤的综合利用苯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的内容属于苏教版必修二 。这一节的内容包括苯的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一课时完成。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学习了烷烃、烯烃的结构与性质,本课内容中由于苯中的碳碳键,跟前面所学的几种键的类型都不一样,可以说脂肪烃的结构到苯的结构是一种思维上的飞跃,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本课内容又是以后学生学习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基础,是学生理解芳香族化合物的基础。所以苯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决定的苯的性质,就成了这节内容的重点;而理解苯的结构,理解苯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又是一个难点。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
22、生了解煤的综合利用(2)使学生了解苯的结构探索过程,掌握苯分子结构特点;(3)使学生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用途;(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实验,推测和验证苯的结构和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的学习态度。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苯的化学性质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难点:苯的化学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二、教法分析我校采取的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首先对本课内容进行一定的预习,就学生预习的作业反馈来看,苯的物理性质、苯的燃烧以及苯的取代反应掌握情况良好;但是对苯的结构、苯的邻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现
23、象、苯不能使酸性KMnO4 溶液褪色等问题认识不足。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对比分析、实验探究、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分析能力,帮组学生掌握苯的化学性质以及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为了巩固学习成果,本课习题有巩固练习、预习纠错以及课后练习。通过分层训练,由浅入深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教学效果。三、学生分析: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再结合教材的特点及教法分析,在课堂教学中以为以启发引导讨论为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难点问题注意分层次设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做到学生自主学,教师点拨教,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过
24、程得到有机的整合。四、教学设计:按发现问题分析提出假说实验证明推理突破再实验验证的过程,抓住苯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这一主线,进行本课的教学进行设计。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1复习回顾:1、烷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以甲烷为例)2、烯烃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以乙烯为例)复习旧知识,为本课学习作铺垫2 煤的综合利用部分由学生自主展示,教师加以点评、小结;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 推测苯可能的同分异构体,并根据其结构简式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加深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的理解4 介绍凯库勒式,分析凯库勒式,假设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通过凯库勒式的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小
25、组讨论苯可能具有的性质5通过实验发现凯库勒式的不足:不能解释苯为什么不与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通过事实分析得出苯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发现事实与当初设想的有出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介绍现代化学理论中苯的结构和观看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苯分子结构。培养学生全面地辨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苯的分子结构。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的学习态度。7 针对苯的分子结构进行巩固练习(苯的邻二氯取代物无同分异构现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8 再次通过苯的结构假设苯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9根据实验事实,指导学生写出苯的燃烧、溴代、硝化、加成
26、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苯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知其所以然。10 例题巩固通过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并进行解法指导11 学生总结苯的物理性质和用途、苯的结构、化学性质,教师加以补充培养学生知识归纳能力12 布置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落实情况五、板书设计:煤的综合利用苯一、煤的综合利用二、苯的结构与性质1、苯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1) 、苯的物理性质: 2) 、苯的主要用途:2、苯的结构:3、苯的化学性质:1) 、苯的燃烧: 2) 、苯的加成 3) 、苯的溴代:苯的硝化:六、教学反思从课堂来看,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课堂容量大,教师通过学生在预习的暴露
27、出的问题进行指导,抓住苯的结构主线讲解,学生课堂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必 修 2 第 三 章 第 二 节 第 1 课时乙烯 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景:小故事引入乙烯的用途之一植物生长调节剂。激发学生对乙烯的学习兴趣。说明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这是什么物质?科学探究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使学生初步建立对乙烯的性质了解。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乙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电子式等,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在以上的基础,进行乙烯的物理性质的简介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对于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教材以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为例,以直观的实
28、验现象说明问题,再结合乙烯的结构碳碳双键分析加成反应,并辅三维动画演示加成反应过程以进行巩固,使得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掌握较好。同时升华知识,让学生思考归纳归纳烯烃的加成反应与烷烃的取代反应的不同。二、教材分析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和苯是两类烃的代表物。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乙烯制品在生活随处可见。教材以有机物的学习“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先介绍乙烯及制成品的用途引入对乙烯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在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中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基本的知识基础和主要研究方法。三、
29、学情分析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对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比较陌生,对物质的空间结构不了解,对有机反应的产物的判断和书写结构简式比较困难。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要求:(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过程与方法要求:(1)通过乙烯性质的科学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从乙烯的结构和性质到单烯烃的结构和性质推导分析,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通过对乙烯分子结构的推理过使学生从中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30、度。从而提高学化学、爱化学的自觉性。教学重点:乙烯的加成反应,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基本反应类型,形成对有机反应特殊性的正确认识,并能从结构上认识其反应特点。教学难点: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原理的理解。五、方法与手段实验用品:石蜡油、碎瓷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铁架台、酒精灯、试管、导管、滴管多媒体课件:三维动画展示彩色分子结构模型以及球棍模型的组件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和手段创设情景1864 年,美国人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煤气灯泄漏出的气体可使附近的树木提前落叶。1892 年,在亚速尔群岛,有个木匠在温室中工作时,无意中将美人蕉的碎屑当作垃圾烧了起
31、来,结果美人蕉屑燃烧的烟雾弥漫开来后,温室中的菠萝一齐开了花。1908 年,美国有些康乃馨的培育者将这种名贵的花卉移植到装有石油照明灯的芝加哥温室中,结果花一直未开。认真听故事,纷纷对这种气体产生极大兴趣。培养学生的预习、将知识与生活联系的能力。介绍乙烯用途乙烯是一种可催熟果实的气体,在我们生活随处可见乙烯制品。乙烯的产量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学生兴趣浓厚,感受乙烯的重大作用。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联系,以用途展开教学。引导【科学探究】石蜡油主成分是烷烃,实际加热石蜡油还有一种物质生成。观察实验,思考从探究实验的结论:1:有乙烯生成以工业制法引出不同于烷烃的烃乙烯。演示实验 探究 1:
3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探究 2: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探究 3:点燃气体气体探究 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探究 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培养学生对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语言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色探究 3: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结论: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与烷烃性质不同的烃。讲解:一、乙烯的结构参照乙烯分子结构模型,试写出乙烯的:1、分子式:2、电子式:3、结构式:4、结构简式:教师结合学生易错点进行点评、讲解。对比自己的答案,查漏补缺,完善。以结构为乙烯学习的依据,增加对乙烯的认识。过渡 2 个 C 原子和 4 个 H 原子在同一个平面上,键角为
33、 120,对比乙烷和乙烯分子中键的参数,你能得到什么信息?乙烷 乙烯键长(10 -10 米) 1.54 1.33 键能(kJ/mol) 348 615键角 10928 120 双键比单键更稳定,但双键的键能不是单键的两倍,说明双键中有一根键比较“脆弱”易断裂。小结:烯烃比烷烃更加活泼学生逐步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习思维。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设疑深入乙烯具有不同于甲烷的碳碳双键键,对其性质有何影响?比如说?结合之前的科学探究学生思考回答。生 1: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生 2:可以发生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概括、提取知识的能力加成反应。探究 1:乙烯的氧化反应(1)点燃燃烧(被 O2 氧化)现
34、象: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热。(2)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被KMnO4 氧化),说明产物为 CO2可用于鉴别乙烯和甲烷等学生归纳、总结现象,得出乙烯的性质。以对比的学习方法,明确不同结构决定不同性质。讲解:三、乙烯的化学性质探究 2:乙烯的加成反应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使溴水褪色现象及原因CH2=CH2 + Br2 CH 2 CH2乙烯分子中存在着碳碳双键,在化学反应中容易断裂,表现出较活泼的化学性质。学生归纳、总结现象,得出乙烯不同与乙烷的性质。在对比中学习、归纳,通过实验说明问题。深入结构分析想一想:flash 演示打开 C=C 键,动画展示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思考如果是烷烃,能发生加成
35、反应吗?生 1:乙烯含C=C 键能加成生 2:乙烷含CC 键不能加成学生认真观看,加深对加成反应的认识从结构深入思考问题。巩固加成反应乙烯还可以与 H2O、HCl、 H2等物质发生加成反应。你能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吗?请学生进一步归纳加成反应的特点。学生动手练习。学生全体:先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成反应的掌握。断键、后成键。发散思维你知道如何鉴别甲烷和乙烯吗? 学生以具体的反应说明烷烃取代反应、烯烃加成反应的不同。回答:点燃、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类比学习方法加深学生对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的理解。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乙烯 一、乙烯的结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二、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36、与 O2 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鉴别烷烃、烯烃)2、加成反应:先断键,后成键。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一)教材分析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 2)第三章第一节, 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 2 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37、。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认识综合利用甲烷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及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2、认识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初步认识取代反应的概念;3、知道可燃性气体在保存、点燃中的安全问题。(二)过程与方法目标:4、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等开放的问题情境,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5、通过甲烷的取代反应的教学,掌握从具
38、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6、通过结合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7、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从身边及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入手学习最基本的有机化学知识,了解学习有机化学的价值。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四、教学用具:PPT 课件,课本 P61“科学探究”中的相关实验仪器及药品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习六、教学过程: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
39、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 19 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他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0 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首先,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揭题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1、分子组成:
40、CH 4提问 碳原子需要形成_ 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电子的稳定结构,需要形成_对共用电子对。板书2、分子结构:电子式:(略) 结构式:(略)展示 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学生活动完成课本 P60 实践活动并小结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板书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 CH 键比较牢固。过渡至此,我们对甲烷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甲烷的结构决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板书二、甲烷的性质展示贮存甲烷气体的装置,并结合甲烷的式量,让学生判断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质。学生活动预期回答:颜色、状态、水溶性及密度(比空气轻)等
41、。板书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 0.717 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投影设置情景问题:1. 对于一种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学物质,我们研究它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2. 甲烷能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等物质反应吗?3. 如何设计上述实验?探究活动根据以上预测,分别设计甲烷能否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反应的探究性实验。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演示实验将氯气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设问1.点燃甲烷前应注意什么?2.如何定性检验甲烷的产物?学生活动上台板演:CH 4 + 2O2 CO2+2H2O板书2、化学性质甲烷较
42、稳定,不与水、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反应。甲烷的氧化反应: CH 4+ 2 O2 CO 2+2H2O过渡甲烷除了在点燃条件下跟氧气反应外,还会在光照情况下跟氯气反应。演示实验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边引导学生观看实验现象,边提示学生在观察重点实验现象时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讲授取代反应的概念及原理并引导学生分析概念部分的关键词,投影电脑模拟的甲烷的球棍模型和氯气的取代反应的动画板书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CH 4+Cl2 CH 3Cl+HCl提问CH 4 与 Cl2 反应后
43、产物有几种?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种产物最多?学生活动完成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方程式投影随堂巩固练习投影甲烷的三点利用及图片课堂小结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比较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反应、取代反应和热解反应。它主要取决于甲烷稳定的正四面体结构。取代反应是甲烷的特征反应。七、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 P65 课后习题 1、2、3、5、62、查阅资料,从反应形式、反应条件、反应的方向和可逆性等几个方面比较取代反应和我们学习过的置换反应有什么区别?八、板书设计: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1、分子组成:CH 42、分子结构:电子式: 结构式: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
44、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 CH 键比较牢固。二、甲烷的性质1、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 0.717 g/L(标准状况),极难溶于水。2、化学性质甲烷较稳定,不与水、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物质反应。甲烷的氧化反应: CH 4+ 2O2 CO 2+2H2O取代反应取代反应的概念: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叫取代反应。氯气与甲烷的取代反应方程式 CH 4+Cl2 CH 3Cl+HClCH3Cl +Cl2 CH2Cl2+HClCH2Cl2+ Cl2 CHCl3+HClCHCl3+ Cl2 CCl4+HCl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
45、引入通过介绍我国实施的“西气东输”工程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选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国民经济建设实际,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有机化学“有趣、实用”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以比较兴奋高昂的情绪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在介绍甲烷的分子结构时,首先从甲烷分子的组成引入学生对物质结构知识的回忆,然后再利用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使学生在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在学习结构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甲烷的性质,始终紧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方法。学习甲烷的性质时,利用学生探究活动、演示实验以及多媒体投
46、影等多种教学手段,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取代反应的实质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甲烷的性质的探究活动这一块要注意控制时间,否则很容易让这一块内容占用了大部分时间,而没有充分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取代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究法,帮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去探索新的概念和规律,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创设问题、讨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光光光光光点燃点燃点燃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教材分
47、析】电解原理和其他电化学知识一样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知识,既涉及理论知识,又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密切相关,是高考的重点考查点,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技领域中用途广泛,故占有重要的地位。学习电解原理等电化学理论,将为学生升学、就业、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解原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了金属活动性顺序、氧化还原以及阴(阳)离子还原性(氧化性)的相对强弱的比较、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原电池原理以及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电化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它可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中有旧知识作基础,缓解学
48、习困难,体现知识梯度的合理性。【知识与技能】1、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极原理、电解和电镀的重要性。2、了解日常所用的手机、数码相机等产品的充电、放电原理。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1、 运过实验探究方法,通过氯化铜溶液的电解学习电解原理。2、 播放电解原理的电脑课件,加深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由现象看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电解原理和以电解 CuCl2 溶液为例得出惰性电极作阳极时的电解的一般规律。【教学难点】理解电解原理以及铜的电解精练中非惰性电极时电解产物的判断。【教学过程】【引入】在生产和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利用化学反应,使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且要利用化学反应使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一般通过电解的方法来完成。你能举出在我们已学过的化学课程里涉及利用电解反应来制取新物质的例子吗?【师问】忆一忆:在我们已学过的化学课程里,涉及利用电解反应来制取新物质的例子?【投影】实例 被电解物质 电解产物 化学方程式电解水电解食盐水电解融熔氯化钠电解融熔氯化钠电解融熔氧化铝【过渡】在电解过程中被电解的物质是怎样转化为生成物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实验作简要的了解。【投影】在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