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届《全优课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系列4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ppt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011874 上传时间:2018-05-1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全优课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系列4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6届《全优课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系列4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6届《全优课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系列4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6届《全优课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系列4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6届《全优课堂》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系列4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系列四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阅卷老师是如何就“内容充实”进行评分的1评分标准作文中心要通过内容来表达。关于“内容”方面的四个等级标准,具体如下:(1)一等要求:内容充实。作文引述材料充分,详略搭配得当,全部内容都能从不同角度层次表达中心。,(2)二等要求:内容较充实。作文引述材料较充分,注意详略区别,能从多个侧面举事例表现中心。(3)三等要求:内容单薄。作文引用了材料,但材料数量少,角度单一,表达方式简单。(4)四等要求:没有什么内容。作文内容空洞,引述材料不具体、残缺不全,甚至明显虚假,内容没有可信度。,2评分具体方法根据这四类标准,阅卷老师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判定等级:(1)中心对照法。文章内

2、容是否充实,在于有多少内容表达了中心。阅卷老师对照中心,看文章使用了多少材料,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有多少,是否有详略。(2)材料运用法。看表现中心的材料是否从不同角度选用添加材料,材料运用的详略主次是否搭配。看是否能对文中材料作合理的分类。,与“内容充实”相对的就是“内容欠充实”。阅卷老师判定“内容欠充实”的具体标准是:(1)记叙文:没有明确的人物事件,或者记叙的人物事件不够详细、具体、生动、实在。在一些抒情性散文中,情景渲染不到位,没有较为典型的镜头、场面、片段。(2)议论文:堆砌一些无效材料,即搬用了大量的材料,却不能论证文章的观点;大多用抒情或议论的语言表达材料,没有运用充足的事实材料或理论

3、材料论证观点;引入的事实论据少,而且只会分析原话题材料,缺乏论证过程。,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高考作文所说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人物、事物和数据材料等。“充实”是丰富、充分、厚实之意。所谓内容充实是指文章中的有关材料展开得比较充分,显示得比较实在。在记叙文中,内容充实就是指记叙要素完整、人物事件具体实在,不堆砌材料而着重生动形象的描写;在议论文中,内容充实就是议论要素明晰,论据典型充足,不在于堆砌事实论据而重在深刻透彻的说理。,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语言是外衣,那么,内容无疑是血肉。只有内容充实,方能血肉丰满,骨立神聚,形象感人。只有内容充实的文章,才能把人物形象、自

4、然形象描画出来,把生活故事演示出来,并努力达到生动、自然、形象、真实的境界。只有内容充实的文章,才能把道理说清楚,使论证合理、有力。只有内容充实的文章,才能保证结构的疏密、轻重、明暗、主次均有妥善合理的安排。,要想把文章写得充分、厚实,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素材。2多读好书,多读名著。中学生阅读应以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为主,并且要读懂读透。经过这种“滋养”,你的欣赏水平、理解能力就会提高,选择写作材料的敏锐性也会提高。上述两方面材料的积累一定要“实”,务求“参透”。“透”,即对其人其事

5、要了如指掌,巧妙地将其人其事与任何话题连起来。还要注意分类,经常品读、思考。,3材料要具有典型性,即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能最恰当地表达出作者的观点。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不一定都新颖、典型。作为考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个性的材料。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虚构不是胡编乱造,而是遵循生活真实原则的创造,前提是确实可能发生这件事,没有脱离人物的身份与地位,也符合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另外,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剪裁的原则:必须服从表达中心的需要,有用的材料应不厌其详,与中心无关的材料只字不提,要处理得干干净净。,4材料要新颖,所用材料不应人云亦云。许多考生作文

6、中,总出现那几个“永久”的例子,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5善于围绕中心论点,调集有用的论证材料。不少学生写议论文,一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就原地踏步,翻来覆去地叙说这个论点,结果议论展不开,说理不充分。应当学会“分析”中心论点,细致地“分解”和“剖析”中心论点。6记叙文要培养“由小见大”的能力,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善于透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琐事,学会拓展,善于从“小口子”打进去,极力向“纵深”拓展,这样才能“以小见大”。,题目(2013湖北)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

7、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方圆之用辩证法的实质在于对立统一,人生的智慧也恰在于此。所谓刚柔并济,所谓能屈能伸,所谓知黑守白,无不是在告诉人们:方圆之用,善莫大焉。入世为方,出世为圆。要说人之一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当属入世与出世之抉择。有英雄如曹孟德对酒当歌,舳舻千里,山不厌高,求贤若渴,乱世之中尽显英雄本色,当属入世之典范;也有隐者如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寄情山水,悠游山林,不愧出世

8、的楷模。,然而,视孟德之一生,豪情虽多,闲情很少;观林逋之一世,虽多闲适,却少激越。但也有透彻的高人,游刃于方圆之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功成之时急流勇退。汉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官封留侯却于功成名就之时退隐山林。一入一出,方圆之间,尽显风度。痴心为方,明哲为圆。人生之理想、事业、感情,皆有痴心与明哲之二法。痴心者如尼采,醉心于自己的超人哲学,自己的热血烧死了自己,落得一个发疯的下场;明哲者更为多,芸芸众生之中,多少人精于算计,深谙明哲自保之道,而历史的淘洗却隐去他们的姓名,终被岁月遗弃。,尼采之痴心,使自己走向疯狂;世人之明哲,使自己陷入庸碌。却也有痴心而明哲

9、之人如张大千,热爱艺术也不排斥世俗,懂得进退之中见风华。痴心而明哲,方圆之间,尽是智慧。激进为方,渐进为圆。再看国家民族之兴亡,亦满是方圆之道。法国大革命之狂热,带来了多少本可避免的残杀。罗伯斯庇尔之白色恐怖,更使人心惶惶。而德国民主改革的不彻底,封建残余充斥整个德意志,亦是过于保守之害矣。,历史证明,不论是法兰西还是德意志,方圆只取其一,流弊无穷。相反,外有英国之光荣革命,保守中蕴含激越,内有中国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有进有退,能打能谈。激进与渐进,方圆之间,耐人寻味。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并举,刚柔相济。方圆之用,善莫大焉。 (2013湖北高考优秀作文),【旁批】_ _【简析】 _ _,点评

10、:本文抓住方圆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立意,中心突出。开篇从哲学辩证法的高度,开门见山地引出“方圆”的话题,引发读者对“方圆”的哲理思索,然后,自然引出“方圆”的主题。主体部分从态度、情感、方式三个层面论述方圆之用。文中既有诸如孟德、尼采等历史人物材料的引用,又有德国民主改革、法国大革命等国家民族内容的延伸,而且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扣住方圆之间的关系辩证说理。内容充实,材料丰富,用例典型。全文思路明晰,逻辑严谨,结构工稳,语言简明准确。文章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见解独到,观点具有启发作用。,1你自己在写作中是如何做到“内容充实”的?请按照阅卷老师的评卷标准给自己的作文“内容”评一下等级,制订计划一个“内容充实”升级计划,并思考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提高自己这一方面的写作能力。2记叙“凡人小事”,由“斑”窥“豹”,每天每周地坚持。,3自选“中心论点”,进行切割、分解,尽可能地挖掘它的丰富内涵。4以“那一刻”为题,运用细节描写写一个片段,不少于400字。【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