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我们的玩具乐园第 1 课 民间玩具欣赏教材分析:本课属“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教学重点是感知民间玩具就地取材、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的特点。教材提供了不同地区、不同材料制作的民间玩具,让学生了解民间艺人善于就地取材,心灵手巧,创造艺术的能力,感受民间艺人的聪明智慧和喜爱儿童、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和发现不同地域的民间玩具的共同特点(色彩、材料、造型)。2. 学会运用美术语言对民间玩具进行分析、描述。3. 了解中国民间玩具文化,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和民族风格。教学要点:重点:感知民间玩具就地取材、造型生动、色彩丰富的特点。难点:对作品特征进行清晰的描述
2、。兴趣点: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色彩。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了解民间玩具的相关知识,收集教学素材。2.制作民间玩具欣赏评价表。课堂发展:1.引导欣赏,传授方法。 组织欣赏课本中的泥人大阿福,它给你怎样的印象? 认识泥人大阿福在材料、造型、色彩、 纹饰方面的特点。传授欣赏方法。总结本课的欣赏方法。2.小组合作,深入探讨。教师发 放“ 民间美术欣赏评论表”组织 和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比欣赏书本中不同地域的动物题材玩具作品。教师 小结同学们的探讨活动,表扬进步,提出问题及解决方法。继续组织学生探讨不同领域任务题材玩具的特征。教师 参与并指导学生探讨。3.互相交流,提升能力。组织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换
3、交流评价表。引导 学生提小建议。4. 自主探究,个性表现。布置个性作业:你最喜欢哪个民间玩具,谢谢你喜欢的原因、予以,或者画画它的造型。5.组织学生展示作业。5. 课后延伸: 了解本土民间玩具的相关信息。 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小玩具。第一单元 我们的玩具乐园第 2 课 现代玩具欣赏教材分析:本课以夸张、简练的智能玩具机器人导入,并展示仿生、卡通形象、多功能等不同类型的现代玩具,激发学生对现代玩具的探究兴趣。从对智能玩具机器人的欣赏中,我们明显感受到现代玩具和民间玩具的主要不同特点在“科技、功能”特征上。因此,我们可以抓住现在玩具的这两个主要特征,将教材中的现代玩具分为两大组,一是现
4、代智能玩具,而是现代非智能玩具,并进行对比欣赏,提高本课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玩具在材料、外形、功能、种类等方面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文化与美感。2. 学习比较欣赏的方法,对现代玩具的材料、造型、色彩、技术、功能等特征进行评述。3. 感知现代玩具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密切关系,培养创新精神。教学要点:重点:感知现代玩具材质、造型丰富多样、科学益智的特点。难点:比较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在特点和功能上的异同。兴趣点:现代玩具互动能力;玩具小集市。教学过程:课前准备: 搜集现代玩具的实物、图片、视频。 制作现代玩具欣赏评述表。课堂发展:1. 引导观察发展。 谁发现了同学介绍的玩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 引导学生观察书本上的智能玩具机器人。 引导学生从媒材、造型、色彩、技术、功能等 5 个方面欣赏和评述,传授欣赏放大。 智能玩具机器人与上节课欣赏的民间玩具相比,有哪些异同点?2. 组织合作探究。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强调合作中的明确分工,探究中的有序讨论和发表。 为方便教学,将现代玩具分智能玩具和非智能玩具两类进行欣赏。 引导学生用学习表去分析现代玩具的特点。 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难点问题。 交换分享学习成果。3. 鼓励个性表现。 你对哪件玩具最感兴趣,能不能给它画张像? 加入你是一个玩具设计师,你打算制造一个什么样的玩具?它可以怎么样 ? 联系上节课的内容,对比民间玩具与现代玩具
6、的异同,了解现代玩具的科技特点。4.组织学习成果展示,互动评价活动。5.课后延伸:尝试选用废弃的旧玩具部件或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的现代玩具。第一单元 我们的玩具乐园第 3 课 我的玩具伙伴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民间玩具欣赏”“现代玩具欣赏”两课的拓展与延伸。教材以分享自己的玩具伙伴导入,激发交往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不同玩具的形态,色彩等特点。通过视觉观察引导学生关注玩具的形状、色彩、空间位置等;通过绘画表现、体会玩具不同角度的形状变化,不同材质的深入刻画等;通过创作,想想自己和玩具在一起的情境,珍惜身边美好事物,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教学目标:1. 能多角度观察玩具伙伴的材质、造型、色
7、彩、功能等特点,培养观察能力。2.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表现玩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特点,培养表现能力。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造型的乐趣,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教学要点:重点:多角度观察与变现玩具的造型、色彩和材质特点。难点:玩具不同角度和材质的造型表现。兴趣点:同伴之间分享玩具及绘画作品的乐趣。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玩具、各种纸张、描 线笔等。课堂发展:1. 观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并讨论玩具的外形特征。2. 感知:摸摸自己的玩具伙伴,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有什么感觉?3. 欣赏:对比欣赏课本里毕加索的作品克劳德和他的玩具马和部分学生作品,他们表现了什么?是怎么样表现的?4. 示范
8、:教师示范作品的表现方法,强调不用角度、不同材质的表现方法,解决难点。5. 作业:出示作业要求,布置学生作业,巡视指导。6. 展评: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开展互评活动。7. 课后延伸: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自己喜欢小玩具。第二单元 动物的童话第 4 课 恐龙回来了教材分析:教材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想象,以整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天上飞、地上走、水中游“的恐龙图像资源,特征明晰,为学生提供欣赏和交流平台,拓展了学生想象创作的空间。教学目标:1. 运用造型元素表现恐龙的外形、色彩、形态等特点。2. 在探究中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和故事;在比较中发现恐龙的造型特征;在想象中大胆描绘心中的恐龙家园;在创作过程中体验
9、学习与表现的乐趣。3. 学会将观察和掌握的知识融入绘画创作之中,使美术不仅仅关乎绘画技巧、更关系活用知识、联系生活、激发想象。教学要点:重点:运用线、形、色手绘创作恐龙世界的想象画。难点:想象画中画面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了解恐龙相关知识,搜集恐龙的图片、文字、视频,制作好课件、挂图。1. 活动一:了解恐龙。引导学生认识和探讨恐龙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等特征。2. 活动二:表现恐龙。让学生自由命题,也可以由教师创设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创作恐龙故事想象画(课堂作业)。3. 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座屏并进行评价。4. 课后延伸:借助网络资源、玩具模型进一步了解恐龙的相关信息,探究恐龙
10、的更多秘密。第二单元 动物的童话第 5 课 巧救小昆虫教材分析:本课是内容是在“动物的通话” 单 元主题下,设置为小昆虫的故事添画,让孩子们大胆想象和表现如何拯救小昆虫等有情节的故事内容。教材利用连环画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连环画设计成问题式的结局,以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作,发展其形象思维能力,这是本课的设计意图。昆虫是孩子们喜爱表现的绘画题材,课本中提供了达尔文巧救小昆虫故事的连环画提供了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同龄人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创作、表 现。教学内容简单而有趣,既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又激发学生乐于观察、用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教学
11、目标:1. 了解昆虫相关知识和独特美感。2. 运用昆虫知识构思昆虫小故事。3. 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造型元素和手绘方法,创作昆虫故事的想象画。教学要点:重点:运用学过的造型知识和手绘方法,创作昆虫故事想象画。难点:构思小故事,描绘带有故事情节的想象画。兴趣点:看连环画故事、联想故事结局、描绘小昆虫的形象、色彩。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图片、范画、视频片段等。1. 提出设问:欣赏了小昆虫连环画作品后,你认为达尔文说了怎样的一句话呢?2. 组织欣赏:播放昆虫的微观世界视频。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中小昆虫的外形、色彩、花纹。了解昆虫的相关知识。3. 引导联想:达尔文救了一只怎样的昆虫?小昆虫是怎样获救的
12、?获救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小昆虫回到了怎样的家园?4. 示范技法:示范画法,强调构图,突出主体,可多种形式表现。5. 布置作业:联想小昆虫的故事结局,创作昆虫故事想象画。6. 作品展评:选出部分精彩的作品进行欣赏和点评。7. 课后延伸:教师安排学生阅读与昆虫有关的故事书或科学读物,增进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加强学习效果。第二单元 动物的童话第 6 课 巧可爱的玩具蛇教材分析:教材以“你见过 会跳舞的蛇吗?能不能把它做出来?” 导入,技法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并通过欣赏教材上方的1989 年蛇年邮票邮票与雕塑竖立的眼镜蛇,让学生感受蛇“圆而细长,没有四肢”的形态特征,感受其色彩强烈对比、传统 的
13、花纹装饰的美感;可爱的蛇工艺品,造型概括、夸张、色彩 鲜艳,配上一幅眼睛,更增添几分稚趣。教学目标:1. 了解蛇的知识,欣赏各种蛇工艺品的造型美、色彩美、工艺美和材质美,理解设计与应用的关系。2. 学习运用剪贴、添画的方法,设计制作简易的活动玩具蛇。3. 体验设计、制作、展示活动的乐趣,培养 设计意识和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教学要点:重点:学习设计制作简易的活动玩具蛇。难点:材料的选择与妙用,纸蛇会跳舞的科学原理。兴趣点:欣赏蛇的通话故事,会跳舞的玩具蛇展示会。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玩具蛇。手工工具材料等。1. 欣赏图片:欣赏各种蛇造型的艺术品图片,课件里面有哪些“蛇” ?它们的材质、造型、
14、色彩方面有哪些特征?是怎样设计制作的?2. 讲述故事:讲述故事会跳舞的蛇。引导学生想象:会跳舞的蛇有怎样的形态?怎样制作一条会跳舞的玩具蛇?3. 示范技法: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玩具蛇,示范玩具蛇的设计制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发现难以解决的制作问题。4. 布置作业:出示作业要求,教师巡视指导。5. 作品展评:分小组玩玩具蛇,分享学习成果,组织学生互评。6. 课后延伸:鼓励学生带着课堂学到的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第三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第 7 课 美丽的叶子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以“点线色,你我他” 单元主题的要求下,以学生司空见惯的自然物象叶子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不起眼的自然物象,通过拓印
15、、 线描、色彩等 练习,体验各种材料表现的艺术效果。教学目标:1. 了解叶子的形态、色彩、纹理美感和特征。2. 学会综合运用画、剪、贴、印的方法,以点、线、色表 现叶子的外形与叶纹的特征。3. 通过学习活动,体验造型的乐趣,培养观察能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要点:重点:运用画、剪、贴、印的方法,以点、线、色表现叶子的外形与叶纹的特征。难点:运用不同方法表现叶纹的构成美。兴趣点:叶形的剪贴和拼贴的造型,叶纹的拓印与表现。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叶子、绘画工具、手工工具。1. 比较探索:拿出课前准备的落叶,引导小组进行对称式或均衡时的排列,看有多少种排列方法。2. 欣赏范作: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
16、的范作,探讨表现方法。3. 教师示范:示范绘画、剪纸、拓印的方法。解决教学难点。4. 布置作业:提出作业要求,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5. 作品展评:组织学生作业展示,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谁的作品最美?谁学会了多少种方法?谁的作品最有创意?6. 课后延伸:利用各种叶子制作一张漂亮的剪贴画。第三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第 8 课 给树爷爷画像教材分析:树木,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礼物。本教材通过画“ 树”,不但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忆与创作,培养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培养孩子从小懂得保护树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能感知大树的形态,纹理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 学用
17、点、线、色构成的方法, 创作与表现大树形态与纹理特征,培养表现能力。3. 感知大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保护自然生态的情感。教学要点:重点:能运用点、线构成的方法,表现树干的形态与纹理特征。难点:依据树的不通纹理,组织不同点、线构成方法进行表现。兴趣点:生活中树爷爷及其故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图片、范画课堂发展:1. 认识树爷爷,出示教材图片和手机到的古老的银杏树、龙血树等,猜猜它们的年龄。2. 对比树爷爷和老爷爷的照片,说说他们相同之处。3. 观察范图,想一想我们可以怎么给树爷爷画像?4. 师范激发,怎样组织点和线,表现树的纹理特征。5. 作业辅导,出示作业要求,巡视辅导学生的作业。
18、6. 作业展评: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动评价。7. 课后延伸:认识不同种类的大树,观察大树的不同纹理,有条件的同学用相机记录下来。第三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第 9 课 我家的菜篮子教材分析:通过观察、表现“我家的菜篮子”,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美,是本课的设计意图。教材以色彩鲜艳、具有真实感的菜篮子蔬菜图导入本课,让学生通过熟悉的记忆,激发学生对蔬菜瓜果的热爱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父母的关怀。教学目标:1. 了解蔬菜的相关知识,感知蔬菜的形态美、色彩美与纹理美。2. 在欣赏中体会大师作品质朴的艺术风格,在摆设组合中体验构图的美感,在创作中学习与体验多种不同的表现技法。3. 学会关注日常生活
19、食物,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教学要点:重点: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蔬菜瓜果的形态特征。难点:多种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兴趣点:畅谈我家的菜篮子,发现蔬菜的形状美,色彩美,质感美。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菜市场相关视频和蔬菜瓜果图片以及范画。课堂发展:1. 认识菜篮子的不同形态、材质特征。2. 观察蔬果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蔬菜的色彩、大小、胖瘦、长短等形态特征、质感纹理。3. 自主摆放蔬菜并观察前后遮挡关系。4. 作业练习设计。5. 作品展示与评价。6. 课后延伸:引导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到生活中去观察美、发现美。第三单元 点线色,你我他第 10 课 节日的餐桌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主要
20、分为两部分:一是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感;二是表现充满节日气息的餐桌美食。在主题创作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表现,如肉类:鸡、鸭、鹅、猪肉等;水果类:苹果、雪梨、葡萄、香蕉等;糕点类:面包、点心、三明治等。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餐桌的外形、餐布的色彩以及周围环境背景等方面进行创作。在情感分享与交流环节,可以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感受节日的快乐,感受与家人共餐的幸福与快乐。教学目标:1. 通过图片及作品欣赏,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美食的造型美和色彩美。2. 运用点线色等造型元素,表现节日餐桌中美食的形态与色彩。3.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体验与家人、朋友
21、交流和分享的快乐。教学要点:重点:。感知中国节日的饮食文化,简单表现美食的形态、色彩。难点:如何描绘记忆中美食细部的形态与色彩特征。兴趣点:欣赏节日美食佳肴,比一比谁的美食形色俱佳。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绘画工具等。课堂发展:1. 欣赏与评述。出示课本作品渔家饭,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造型特征、色彩特点。说说画家如何表现节日的餐桌。2. 示范与表现。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造型表现。以一盘食物为例,示范细节的刻画与表现。3. 拓展与启发。节日的餐桌的构图与表现示范引导。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启发创作思路。4. 作业与指导。出示作业要求,提出小组作品比赛活动规则。发现问题,适时指导,鼓励大胆创作。5
22、. 作业展评:举办“美食大会 ”分享成功的喜悦,互 动评价。6. 课后延伸:设置其他与节日美术有关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记录生活。第四单元 我们的泥玩具第 11 课 泥器皿教材分析:教材提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彩陶瓮与现代的陶瓶作品提供学生欣赏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比较,感受古代与现代陶器不同的造型特点与艺术风格。如彩陶瓮,色泽古朴,充满“ 火”与“土”的味道,能让学生充分地认识“ 陶艺” 这种特殊的水火土结合的艺术形式;作品对称的几何体造型,短颈、鼓腹的形体,符合古代陶器注重实用功能的特征。现代的陶瓶器形相对自由,接近对称,短颈但瓶口产生起伏变化;同样是回旋纹样,但却以浮雕的表现
23、手法进行有序的点与西安的重复排列构成,既保持古朴的韵味,也表现出强烈的现代风格,着重展现陶艺的装饰功能。教学目标:1. 认识泥器皿的形态特征,并能运用基本的器皿成型法进行“中空”的器皿构思、制作与装饰。2. 感受器皿的造型、材质特点;探索器皿成型的方法;学习团塑造的装饰手法。3. 了解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与文化,知道陶瓷烧制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发明之一。教学要点:重点:学习手捏、盘泥条、泥板成型等泥塑方法塑造器皿的立体造型。难点:你挑盘构、泥板组构的成型技法。兴趣点:各种泥器皿的欣赏。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彩泥、垫板等。课堂发展:1. 欣赏与评述。 猜一猜课本作品彩陶瓮和陶瓶的用途。 两件器皿在
24、造型、色彩、花纹上有哪些异同? 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器皿?把你印象深刻的一件器皿说给大家听听。2. 讨论与研究。 引导学生研读教材中的三种成型方法。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这些方法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泥器皿?你喜欢书中的哪一件学生作品?它是运用了什么成型方法制作出来的? 书中的鳄鱼器皿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还运用在哪件作品上?3. 构思与创作。 出示学生作品,说说夸张手法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了怎样的成型方法? 你想制作一件怎样的器皿?怎样将它装饰得既美观又特别? 教师出示学生作业要求,巡视指导。4. 作业展评。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5. 课后延伸:了解更多我国的陶艺文化。第四单元 我
25、们的泥玩具第 12 课 小泥人和泥面具教材分析:教材的第一部分是采用立体泥塑的方式学习小泥人的塑造。通过花旦刀马人迎福娃娃吹笙的人等作业欣赏,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基本结构,动态进行整体造型,利用线条、色彩、语言表现人物的造型和复试。教学中,课通过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大胆创作故事,童话,或显示生活中的人物。教材的第二部分是通过虎头挂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这样一种独特的民间浮雕形壁饰。 虎头挂片以对称的虎头形象,凸额、环眼、大耳、大嘴和额上的“ 王” 字表现“ 虎威”;以牡丹花纹等表现“吉祥”的寓意,以强 烈的红、黄、 绿色彩表现“ 喜庆”。其传统的装饰方法与教材右上角运用“ 点、线、面
26、、色 ”等造型元素进行装饰得面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感受用“ 具象与抽象”的团惊醒装饰所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教学目标:1. 欣赏民间泥人与面具的形态、色花纹特征及作品内涵,并能用简单的美术词语进行评述。2. 感知立体泥人与浮雕面具的不同造型特点。学习组构造型的方法创作又去的泥人和泥面具。3. 在欣赏中了解中国民间艺术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创作中体验泥塑造型的乐趣,学习多种造型技法。教学要点:重点:运用基本型组构的方法,塑造小泥人与泥面具。难点:立体泥人与浮雕面具的牢固组构,制作一个稳固的小泥人或泥面具作品。兴趣点:泥人玩具与泥面具作品的欣赏;愉快的泥塑制作过程。教学过程:课前准备:陶泥、
27、陶艺工具、垫板、 课件。课堂发展:第一课时小泥人1. 分析与评述。观察小泥人的艺术特点,分析小泥人由哪些部位组成,基本结构是些什么形体?2. 实践与探索。 你认为小泥人的制作需要哪些步骤与过程?你能运用学过的揉、捏、贴、压等技法制作小泥人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小泥人立起来与各部件稳固的方法。 你想创作一个怎样的小泥人?能否描述它的特征? 简单画出构思的小泥人,注意造型的夸张与变化。3.示范与制作。欣赏课 件中的学生作品。教师 示范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布置学生作业。第二课时泥面具1. 欣赏与评述。 猜猜这件作品是什么动物?你从哪些特征看出来的? 它的花纹和色彩有什么特点你还在哪些物品中看到有
28、类似的色彩和花纹? 泥面具与上节课的小泥人有什么不同?2. 分析与探究。虎 头挂片与其他面具在造型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你的面具作品由哪些基本造型元素构成? 构思一个面具,画出简单形状。3. 实践与探索。 教师示范演示泥面具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与同桌探讨,议一议怎样表现一个独特的泥面具? 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进行创作。4. 作业展评:分小组展示各自的作业,同学们相互欣赏。5. 课后延伸:课后了解更多中国泥人和泥面具知识,并能与同学分享。第五单元 变呀变,转呀转第 13 课 无敌孙大圣教材分析:孙悟空是神话故事西游记中的形象,他有七十二变、跟斗云、火眼金睛等能力,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
29、惊险故事,都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教材以孩子们熟悉的形象为内容,让学生找特征、变形象、巧制作,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表现能力和设计制作的能力。教学目标:1. 了解孙悟空艺术造型的特点,能进行其他“变身” 造型设计。2. 依据孙悟空艺术造型的特征,创作多个“变身” 形象,设计一个简单的画面。3. 发挥想象能力,表现孙大圣的变身能力,制作一本有创意的画页,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学要点:重点:感知孙悟空的形象特征,设计制作变身的活动画页。难点:依据孙悟空的形象特征,设计不同的变身形象。兴趣点:孙悟空的变身本领和活动画页的成果展示。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课件、演示制作步骤的部件,示范作品。课堂发展:1.
30、认识孙大圣。 孙大圣的造型、色彩有什么特点? 怎样表现这些特点?谁来试试? 小结表现孙大圣的方法。2. 设计孙大圣。 孙大圣有什么本事?(如七十二变、火眼金睛) 现代的社会,需要怎样的孙大圣? 怎样用置换的方法设计孙大圣?(如头、身体、道具等)3. 制作活动画页。 折、剪。 设计孙大圣的多变形象。 整理、装订、展示。 你还有那些不同的制作方法?4. 作业展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创意。5. 课后延伸:阅读名著西游记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第五单元 变呀变,转呀转第 14 课 变形金刚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以“变呀变, 转呀转” 单元主题的要求下,以几何图形摆拼机器人造型
31、的设计课程,旨在培养孩子们会“ 变”的设计意识。教学中主要抓住三大内容,一是了解机器人的造型特征;二是学做一副七巧板;三是利用七巧板摆多个不同的机器人造型,并添加合适的装饰图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器人玩具的造型特征,学习用几何图形简单拼摆组合一款机器人,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2. 学习机器人的造型特征,用几何形拼摆组合设计多款机器人,体验变化多端的设计乐趣。3. 根据机器人的造型特征,学习用多种方式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机器人,体验设计活动乐趣。教学要点:重点:以几何形拼摆组合的方法,设计机器人的各种造型。难点:依据机器人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几何图形组合不同功能部位。兴趣点:机器人拼摆组合活动,体验
32、其变化多端的形态特征。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变形金刚机器人图片,机器人玩具模型,彩色卡纸,课件,手工工具。课堂发展:1. 感知特征。 让学生玩一玩自己带来的机器人玩具,变一变不同的造型,讨论机器人特征。 教师总结机器人特征:由机械部件组成 ,突出几何形特征,造型可变化多端。2. 示范教学。 示范制作卡纸七巧板。 将做好的七巧板在黑板上摆拼机器人造型,并变化不同形状与样式。 引导学生尝试。3. 布置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三个层面),不知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最后添加图案装饰,完成作业。4. 作业展评:将完成的作业展示出来,体验成就感。5. 课后延伸:课后了解有哪些机器人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它们的造型有什么特点。第五单元 变呀变,转呀转第 15 课 “杂技小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