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教学目标一、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三、通过默读与精读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一、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小标题,复述并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二、通过默读与精读,领会作者融入笔端的深情,学习邓稼先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排比、对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多变的句式特点,并用之于写作实践。教学方法:引导法 合作探究法学情分析邓稼先是学生在中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名人传记,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引导: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学生阅读起来可能从整
2、体上不容易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章思路。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作者既有传统眼光,又有历史视野,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丰富的内涵,体会深沉的情感。文章语言很有特色,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并试着运用于自己的写作实践。教学过程:1、 导入20 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也造就了一些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其中“两弹元勋”邓稼先更显高尚和伟大。(由学生自己总结收集到的关于邓稼先或者杨振宁的资料,同学互相交流探讨。)2、 人物介绍杨振宁:1922 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人科学家,1957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杰出的物理学
3、家之一。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两弹元勋”。1945 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后毕业美国普渡大学并获博士学位。1950 年从美国普渡大学辞去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一)、预习检测 1、生字词热泪盈眶( ) 可歌可泣( )彷徨( )殷红 ( ) 宰 割 ( )筹 划 ( )当之无愧( )殷切 ( ) 鲜红 ( ) 马革裹尸 ( ) 鞠躬尽瘁( )鲜为人知 ( )仰慕 ( )家喻户晓 ( )妇孺皆知( )2、词语解释锋芒毕露:锐气才干全
4、露出来。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妇孺皆知(r):人人都知道。马革裹尸:指军人占死沙场。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语出诸葛亮出师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二)、整体感知文章:(由同学们小组和作完成,方法指导:让学生先和作总结出每部分内容,然后列出邓稼先的事例,最后得出邓稼先的人品。)讨论并思考:给大家 10 分钟时间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下面几道题。1、5 分钟自读课文,并概括:六部分的内容,然后小组讨论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全班分为6 个小组每组组员用 5 分钟时间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作复述准备,并用最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学生代表发
5、言,教师归纳:2、5 分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对邓稼先评价的语言,学会摘录。完成下表:典型事例 评价1950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8 年 8 月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之后成功设计“两弹”文化大革命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1971 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1971 年写信向杨振宁证实中国原子弹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1982 年,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检测不到,人们劝他回去,他说:“我不能走”归纳:邓稼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师生共同归纳作者表达的感情。四、中考直通车引用的作用:常见题型:文中引用古诗文有何作用?某段中引用了。,其作用是什么?常见方法: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强感染力。常见类型及其作用:1、引用名人名言、名言警句,增强说服力,使人信服。2、引用古诗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让文章富有文化底蕴。3、引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内涵,引发阅读兴趣4、引用相关人士生平事迹,让文章富有真实感,引发阅读兴趣5、引用哲理故事,增强哲理性,更耐人寻味引用在结构上往往起到总领下文、总结上文、过渡的作用。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是引用。五、拓展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又取得了哪些重要科研成果?你还知道哪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六、布置作业完成课时练,明天上课检测生字词。更多文档请关注微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