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程 论 文 题目: 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姓名: 班级: 学号: 年 月 日 *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小城镇是联系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不仅可以扩大内需,启动市场,增加就业,而且从长远看,小城镇的发展,将深刻地改变我市农村的经济布局和社会结构,极大改变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城乡差别得以大幅度缩小。也是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措施。【关键字】小城镇 *市 规划 发展 区域经济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 23
2、条指出“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到 2015 年,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镇体系,形成以点带轴、以轴促面的城镇集群发展格局。构建以宜万组合和丰樟高组合为区域中心,5 个县城为次中心、小城镇为重要节点的城镇体系。一、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战略与现实意义小城镇是联系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小城镇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不仅可以扩大内需,启动市场,增加就业,而且从长远看,小城镇的发展,将深刻地改变我市农村的经济
3、布局和社会结构,极大改变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使城乡差别得以大幅度缩小。也是提高我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水平,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根本措施。二、*市小城镇概况*小城镇主要沿各县市区中心城市密集分布、沿交通大动脉的侧翼密集分布、火车站区域和 320 国道分布。*城市城镇数量虽多,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仍较突出,影响和制约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大多数建制镇规模小,吸纳功能不强,全市县城以下的 个小城镇,镇区人口超 万人的只有 个,大部分小城镇人口只有 人,不能产生集聚效应。农村区域人口分布多,从村级单位所属区域城乡属性划分层面看,建制镇人口大部分还分布在农村区域。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悬殊,
4、“农民成居民”非农化的过程,不仅有体制障碍,还有收入悬殊的制约。2010 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以农村为 1) ,人均消费性支出比 2.75。人均服务性消费性支出比为 ,即一个城市居民服务性消费相当于 个农村居民。可见,*市小城镇已星罗棋布,且布局渐趋合理,但“小而散“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三、*市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市小城镇建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具体地说:一是对小城镇的发展战略认识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规模过小,基础设施的修建与服务业的供给不能产生规模效益。三是城镇化水平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格局。据分析 年 10 年间全市城镇化率以年均 1.08 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提高,相对
5、应的工业化程度则以年均 2.31 个百分点速度提升,城镇化落后 1.23 个百分点;2010 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仅为 0.7,远远低于 1.4-2.5 的合理比值范围。与 2006 年比较,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全国提高 3.5 个百分点,*下降 7.8 个百分点,处在全省大气候之中,*下降 5.85 个百分点。四是*城镇化水平仍然偏低。服务业与城镇化呈明显的低水平互动。*城镇化水平偏低。研究资料表明,人均 GDP 达到 1000 美元时,城镇化水平应维持 60%左右。但目前我市还有较大差距。2011 年*市城镇化水平为 38.19%,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13.08 个
6、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7.51 个百分点。五是服务业作为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其就业带动效应功能也不强。当前,*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较低,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全国为 43%、*为 25%,*为24.47%,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005-2010 年*城市化率提高 5.74 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却下降 7.22 个百分点,服务业与城镇化发展协调性不够,两者处于较低水平的互动状态。这已经成了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四、推进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市城镇化的发展,有它的区位特点,靠近省会南昌和湖南长沙。现在,*省和湖南省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快速交通
7、网的提速,一小时经济圈加速形成。经济圈内的产业联系和社会联系将更加密切,对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个区域的城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提高认识,加强规划与布局,以科学规划确保小城镇高水平发展 按照*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 ,充分利用靠近 的区位优势,注意与周边地区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市民参与的思路,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小城镇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实现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基础设施、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通讯网络等的一体化,形成结构有序、整体优化、密切协作、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竞争有序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2、统筹
8、城乡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正确处理推进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以城带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不仅仅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除政策性转移支付、补贴外,要着力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走产业化之路,发展“订单”农业,精心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特殊情况下的“卖难”问题。对困难群体,在提供有限的政府或社会资助的同时,要进行政府层面的必要的“造血”功能性扶持。3、建立健全小城镇建设与发展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一是要改革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从依靠政府投资搞建设,转变为依靠政策向市场要资金,向社会要资
9、金的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投入机制。加强对县市区政府融资的管理,地方政府融资走向透明化、法纪化的“阳光融资“。要抑制各县市区政府的投资冲动,让其回归监管、规划、审批功能,为民间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行“政府规划、谁投资、谁受益“,真正形成市场化的投资机制。二是要改革和完善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必须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和统一高效的原则,理顺条块关系,建立功能完整、体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镇级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增强小城镇自主决策和统筹协调的能力。4、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强小城镇建设的经济基础与后劲小城镇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为支撑。必须努力创造条件,把有条件的企业吸引到小城镇
10、周围,使之适当集中,连片发展,即创建工业园区。一方面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通过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共同发展,节约土地资源,搞好土地置换,增加公共设施的投入,改善外部环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能获益。5、加大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为小城镇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一是城镇发展的制度与政策环境,从制度和政策上给进城人口和产业提供优惠的条件,降低产业和人口进城的费用“门槛“,减少进城者后顾之忧。消除“伪城镇化“。二是对进镇落户的农民,可根据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允许依法有偿转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在小城镇开展养老、医疗等保险项目,逐步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障为主体,国家、企业、个人共
11、同筹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赋予农民在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谈判权,规范现行城镇土地使用与征用制度,妥善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问题。四是要大力加强小城镇的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进镇农民的基本权益保护制度,为小城镇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6、做好土地合理利用工作按照*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 要求,以保护耕地为前提,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重点控制建设用地规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对城镇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用地布局进行重新调整和科学安排。实行“三界四区“控制制度。严格按照省国土资源厅
12、修订得土地置换办法执行。7、做好小城镇建设中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拆迁,拆迁中应将被拆迁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市场价补偿原则和公平公开的程序,除了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之外,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打消顾虑。二是拆迁中涉及各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帮助解决拆迁住户的实际问题,尽可能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三是兼顾群体利益和个别利益。 8、增强三大能力,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夯实基础力,完善政策法规,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增强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二是增强竞争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城市的科技要素吸引力和辐射力。三是提升创新力,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破身份壁垒,促进教育、就业公平,使低收入群体有平等的机会实现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向上攀升的梦想。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创新,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民生保障,千方百计实现城镇人口“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的社会发展目标。参考资料1邓启明 范维培 黄跃东 论小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 -以福建省为例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年 04 期 2李怡 左娜 王焕丽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河北小城镇建设 J地方经济 2008 年 第 11 期3王书利推进城镇化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 N 河北日报 2009-5-114新华网、河北建设网等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