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古开天地【教学目标】1、认识“猛、缓、逐、宗”等 10 个字,会写“降、丈、滋、创”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体会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激发对神话的浓厚兴趣。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清楚条理地复述课文,通过内容的学习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神话导入1、图画导入师
2、: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画一幅画(椭圆)发挥你的想象力,你觉得它像什么?师: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混沌一片的时候,形状就和它一样。那时候没有高山流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日月星辰,有的只是一片黑暗。那么,现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盘古开天地。(师板书课题:注意盘字的笔顺。)二、检查预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老师相信文中的这些词语你也认识了。(火眼金睛快速读、齐读)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宇宙、黑暗、茂盛、创造、上升、下降、气息、血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奔流不息字音:猛、肢、宗
3、多音字: 血、倒字形:降、液、滋、创、造、辽、阔字义:一丈=3.33 米3、检查字词教学效果,请 5 个小朋友分段读课文三、整体感知,提炼中心1、课文围绕哪句话写?出示句子: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师:有人说“聪明的人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句话你能读成哪个词?(创造)2、围绕着“创造”你想知道什么? 整理重点疑问:盘古创造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盘古是怎样创造宇宙的?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师板书)第二课时一、研读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宇宙最早是什么样的?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2、理解“混沌”,感受荒凉。(1)“混沌”是什么意思呢?(结合词语手
4、册理解词语)(2)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二自然段,看看宇宙中“混沌一片的东西 ”是指什么东西?(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天地分开之前,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都混在一起,就叫(混沌)。(3)在你的想象中,“混沌一片”的世界是怎样的?3、师小结:盘古开天地前,宇宙模糊一团,什么也看不见,分不清天和地,白天和黑夜,没有美丽的日月星辰,也没有动物和植物世界,到处一片荒凉。4、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二、研读 2、3 、4 自然段(一):品悟词句,感悟“开天辟地”之难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的动
5、作词。2、出示句子: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1)比较: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拿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砍过去。“抡”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抡”与“拿、拎、提”有什么不同?“猛劈”和“砍”有什么不同?(2)动作演示:谁还能把“抡斧猛劈”的动作演一演?从这一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3)谁能用朗读表现盘古开天辟地的力量、勇气和决心?3、出示句子:“只听见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1)读一读,你从这个句子中发现了什么?(2)找出句中反义词:清浊、轻重、上升下降、天 地,师生合作读对偶句,体
6、会句子的整齐美:(师)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生)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4)找出句中近义词:“渐渐”、“缓缓”、“慢慢 ”,把这三个词语都换成了“慢慢”,读一读,看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体会用一组近义词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效果,感受句子的变化美)4、师: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开天辟地”。(板书、提示学生书写)5、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开天辟地的盘古,读出盘古的勇猛。(二):设境体验,感受“顶天立地”之苦1、天地终于缓缓地分开了,然而,厚重的天总是要向下坠,脚下的地也总是往上浮,为了防止天和地还会合在一起,盘古是怎样做的呢?(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画面。)2、现在你就是盘古
7、,站起来,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学生动作演示)师旁述:用力顶了,好重!用力顶,不好了快塌下来了,用力!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再使劲!3、说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吗?4、(出示插图)师:盘古粗壮的手臂累得颤抖,有力的双腿累得发麻,可是他一直咬紧牙关,坚持着。不知多少年过去,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孩子们,你感受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是一个_的过程? (漫长、艰辛)5、盘古的动作,能用哪个成语来概括?顶天立地(板书、提醒学生书写)6、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成顶天立地的盘古,读出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三):想象迁移,领略“身化万物”之奇1、盘古顶天立地,站在天地间。不
8、知多少年过去,天地逐渐分开,盘古也累得倒在了地上。他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请同学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边听边想画面。2、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中心句: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3、同学们,从朗读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4、课文是怎样把盘古的变化写得生动而神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5、用上这些形容词,这段话美得像一首诗。咱们合作读一读,共同分享这段美妙文字带给我们的心灵震撼。(第四自然段变换成连排的诗句,显示在屏幕上)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
9、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6、课文后面还有个省略号,它省去了什么?盘古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写一写。他的_,变成了_的_。(牙齿、五指、脚)7、盘古的身体化作了璀璨的星空,辽阔的大地,奔腾的大海,它创造世界的过程也是_的过程。(板书:奉献、牺牲)8、你想对盘古说_。三、拓展延伸,亲近神话1、所以,我们说盘古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现在,学习了这个神话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全班交流、同桌交流)2、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事情吗?介绍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神话:反映远古人们对自然现象
10、想象与解释的故事。)神话特点:创作人群:远古人类创作内容:必须是人类演化初期或原始时代的故事,故开头“从前、很久以前富于奇特的幻想,人物有超能力3、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教师出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图片,简介。四、作业设计1、把盘古开天地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2、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板书设计】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宇宙混沌 顶天立地 创造宇宙(奉献、牺牲)身化万物 【教学反思】盘古开天地 是一篇神话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万物生成进行展开,体现巨人盘古的
11、献身精神。全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本着“以读促悟、从读中悟”的原则,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创造”为中心点展开教学,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一、图画导入,激发兴趣。上课前我先给同学们画了个椭圆,让同学们能自由展开想象。再联结我今天要上的课文中的“宇宙混沌一片”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混沌一片的时候,形状就和它一样。那
12、时候没有高山流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日月星辰,有的只是一片黑暗。那么,现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可爱的孩子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让孩子们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开始我的教学,这也吸引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二、解决字词,把握创造。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对于难读的字词重点讲解后,再请小朋友们分段读课文,以便及时反馈给我教学信息,以此来检查我之前的生字词教学情况,如有问题可及时纠正。同时锻炼同学们的提取中心内容的能力,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段话吗?能把一段话都成一个词吗?引导学生找出“创造“这个中心词,再围绕“创造” ,来展开。三、抓住重点 ,创设情景,感受人物形象。在这堂课上, “以读代讲”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多
13、样。课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在教学时,我抓住“抡、劈”这两个词语,通过动作表演与“拿、砍”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课文中的这两个字更准确地写出了盘古分开天地的艰辛与决心。并让学生在朗读时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的恰到好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我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所妙之处。我还创设一定情景,让学生体会盘古为了让天地成形,做了怎样的付出来进行表演。 “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 ”老师引读: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就这样顶天
14、蹬地。一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百年过去了,生接读 一万年过去了,生读结果“盘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勇敢、坚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四、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什么”这节时,我采用了引读、师生分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同时随机摘录了这一节中的优美的词组,通过美读,为下一环节学生仿写他的( )变成了( )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堂顺利的结束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也有几个不足之处:首先,是对学生的提问还有对课堂的整体把握,尤其是教师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当我在上到“创造”这一词时,同学们的发散性思
15、维,使我在这一环节浪费了一些时间。其次,我的整个教学态势表现不够突出。虽较之上一次有了极大的改善,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有示范,有激情导语,学生能有一定的表现力,但读的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齐读、引读、指名读。如果读的形式再多一些,学生的兴致可能会更高。还有我却忽视了让学生边读边想,没有很好地将语言文字与画面想象结合起来。如果当时注意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场面,同时,激励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来,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三,对自己要上的课的整体把握有些生疏,可能由于紧张,一些本想讲的话语忘记讲了,内容的衔接略有点生疏,对待学生的发言的评价语言也比较单调。这三点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努力改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