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 经济成长历程 ,2012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教材整体结构,分为五个单元:1、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4、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5、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八大专题:,必修教材基本线索 (1)纵向线索: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2、讲起到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再到20世纪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以及中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结束于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的现状。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即现代化的进程。 (2)横向线索:本册教材展示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着重分析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从全球文明的角度考察世界历史, 从世界各地域、民族、国家间的互动联系角度揭示人类文明的演进,即全球史观。总之,生产力发展(现代化)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高度发展,第1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精耕细作: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
3、料和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概念解析,知识体系,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生产工具的改进,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商周大规模简单协作 春秋战国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2、从耒耜到曲辕犁,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重、难点,重、难点,梳理,1、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起源: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业向种植业的发展;,地域差别:最早在黄河、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并形成北粟南稻格局;,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突破1,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唐代,汉代,刀耕火种,铁农具、牛耕,曲辕犁,筒车,青铜农具,
4、曹魏,翻车,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革新,耒、耜,个体农耕(铁犁牛耕),犁壁,千耦其耘(石器锄耕),石器、木器、骨器,材质的变化:石、骨、木青铜铁;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小结,突破2,图片辨认突破重点,耦犁(二牛抬杠),耧车,骨耜,耕种,犁地,播种,原始、商周,汉代,汉代,唐代长江下游一带,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图片辨认突破重点,翻车,灌溉,曹魏马钧,筒车,灌溉,唐朝,请列举都江堰的重大社会价值:,分洪灌溉造就天府;设计科学至今使用; 旅游资源美不胜收。,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治理黄河,特色灌溉工程:坎儿井,西汉:漕渠 白渠,3、水利设施
5、的完善,图中反映的耕作方式大约产生于何时?产生的原因何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讨论:,春秋后期开始出现牛耕,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产生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 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4、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材料1:,“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 ”白居易朱陈村,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
6、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文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西汉晁错论贵,突破3,材料2:,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分析这种生活方式的特
7、点并做出评价。,小农经济的认识:,1、两种形式,(1)自耕农经济,条件,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生产力),(生产关系),(2)租佃经济,原 因,1、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2、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农民身份提高,历程:,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仅次于自耕农经济明清普及,成主要形式,结果和影响:,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促进农业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小农经济的特 点:,自耕农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稳定、封闭性);规模小(脆弱性、落后性)。,评价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古代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也代表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8、,利:,封建社会前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提高。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弊:,封建社会后期尤其到了近代以后,其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成为了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因素。,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指以个体家庭为主要单位,农业经营规模不大的一种经济形态。其最本质属性是农业经营规模狭小,随着社会属性的变化,和商品经济联系加深。 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目的不是为市场交换需要,而是为了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的一种经济形式。其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在古代和近代的中国小农经济就是一种自然经济,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1、以
9、 为主,以 为辅2、 的农业生产模式3、 的经营方式,整合1,种植业,家畜饲养业,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合作探究,1.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 2.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 3.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4.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思路提示,温故知新,1、列举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列举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3、评价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
10、济,(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3)经营方式:“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千耦其耘(简单协作) (3)春秋战国:铁犁牛耕(个体农耕),积极:自给自足,有较高积极性;封建社会前期适应生产力,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消极:具有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的特点,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成长。,基本线索:本课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中国古代主要的土地制度和主要的土地经营方式。,第2讲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难点,重点,梳理,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商周以来的贵族土地所有制战国以来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以国有为名的贵
11、族土地所有制,性质:,特点:,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关系:,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两种制度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井田制,材料一: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yao)。,管子海王篇,材料二:“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被分散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取代。,结合以上材料,依据生产力原理,你能否预测井田制发展前景?,第二组材料,井田制是与落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制度,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必将被新的土地制度取代。,一、废井田 开阡陌,1.原因:,2.瓦解
12、表现:,3.私有制确立过程,税制改革:,齐:相地而衰征 鲁:初税亩 秦国:商鞅变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直接原因:税制改革加速井田制的崩溃,政治原因:周王室的衰微和宗法制遭到破坏使其失去了政治上的保障,公田被抛荒,私田归使用者私有,根本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大举变法:,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土地私 有制,(1)君主私有土地,(2)地主私有土地(主要地位),(3)自耕农私有土地,突破2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在占主体地位的私有形式中哪一种占支配地位?它的来源有哪些?你认为它不断发展后,会导致什么情况出现?
13、,地主土地所有制,思考:,来源,公田转化为私田,军功赏赐,土地买卖,土地兼并,宋代“不抑兼并”,明清:日益普遍,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动动脑,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 土地兼并带来什么危害?统治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能否举例说明?这些措施能否根 治这一现象?,危害,经济:赋税收入减少,政治:社会矛盾激化,动荡不安,措施:,均田、限田均田制的实行,内容:,时间:北魏到唐初,土地兼并不能抑制的原因(参考)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并不
14、可避免。,共同探讨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田,故田多者 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 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1、此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2、作者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的分析正确吗? 3、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提示:1)租佃现象2)不完全正确 3)土地兼并导致租佃关系。 两种趋势:“佣耕”的农夫人身关系逐渐减弱; 租佃关系在农村经济中占的比重逐渐增大。,1.概念:,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地租,由此,地主与农民通过契约形成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原因:,土地兼并,三、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突破3,材料一: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是一个以“佣耕
15、”为业的农民。 材料二:汉代“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的现象已经普遍。 材料三:唐代田庄经济发展。破产的农民“庄客”或“庄户”不得不向庄主“贷其种食 ,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 材料四:北宋的租佃制有两种形式:即“合种”和“承佃”。,依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租佃制发展历程并理解其影响,3.发展 历程:,产生较普遍仅次于发展,战国汉代宋代-明清,佃农对地主按契约纳租,生产自主权提高,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4.影响:,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雇佣劳动关系),区别: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
16、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佃农与地主之间有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唐朝以来,这种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驰。农业生产中的雇佣关系,是指无地或少地者为雇主做雇工,雇主按时间付给雇工报酬,雇工与雇主之间没有契约关系,身分更为自由,合作探究:租佃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经济格局: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等 地域特征; 2、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4、经营方式: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自给 自足的小农经济; 4、土地所有制: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 形式;土地兼并导致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整合2,感悟历史1、农业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7、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历史虽已变迁,但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不过时的,并且现在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可耕面积减少,更应该强调“精耕细作”,强调农业的科技含量。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1、下列关于中国土地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 2、中国古代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 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 C土地
18、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B,C,3、“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对这一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 A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封建中央政权软弱是造成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直接原因 C土地兼并严重时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和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会突出起来 D均田制是根本解决土地兼并现象的良策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B.在宋代租佃的方式下,主要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D,B,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
19、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猬救活荒民书 材料四: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种土地制度?(1分) (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
20、原因是什么?(1分)发生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分) 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确立,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兼并严重,因此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苦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社会动荡不安。,(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结果如何?为什么?(5分) 问题:土地兼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隋唐实行均田制。 结果这些措施不能从
21、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原因: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买卖频繁,所以历代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 (4)材料四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温故知新,1、战国前后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战国开始有哪几种土地私有制形式?2、概述租佃制产生、发展的过程 。,战国以前主要是土地国有制,战国以后2000多年主要为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制主要有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战国产生汉代普遍宋仅次于自耕农经济明清普及,成主要形式,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重、难点,梳理,家庭手工业,青铜铸造(商周),冶炼生铁和
22、钢,用煤冶铁,焦炭冶铁流行,煤普遍(北宋) 焦炭冶铁(南宋),养蚕缫丝,“丝国”,“缂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部门 黄道婆 松江 棉布,棉布盛行,黑陶白陶(新石器),成熟青瓷(东汉),白瓷,独立生产部门,景德镇(瓷都),彩瓷 (青花瓷、釉里红),斗彩 五彩瓷 粉彩 珐琅彩,一、按朝代归纳手工业成就,重点,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手工业技术,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用煤冶铁的技术、 养蚕缫丝技术、 制造瓷器技术,二、官私手工业消长,官营手 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征役制到雇募制,官府调拨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西周开始出现,明前期一直占主导,积极:资、规、质,推动手工技艺提高 消极:弊端
23、丛生效益低下,唐以前是家庭小作坊 明清出现雇佣关系,投入市场,春秋战国兴起,明中叶后占主导,家庭生产技术落后生产分散,自己消费 缴纳赋税 少入市场,春秋战国兴起,十分普遍,优:稳定小农经济 缺:技、生,妨碍市场发育,优:商品化程度加深 缺:经营分散水平一直有限,重点,古代手工业的基本特征1、整体地位:手工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但是生产高度发达,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欧亚非,广受欢迎和赞誉;2、发展趋势:部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分工不断细密,发展重心随国家经济重心由北而南转移;,探究二:通过本课的学习,请归纳一下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3、经营方式: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
24、手工业等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私营手工业明清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历史局限:明清时期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制约了手工业的转型与发展。,1、(11年上海文综)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并制作了如下标签:商代兽面乳灯纹鼎;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战国曾侯乙编钟。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A B C D,B,2、(08山东基本能力)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
25、源泉。青花瓷这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 外,A,3、(2010安徽卷,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A B C D,C,4、(2010上海文综,28)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
26、能购买到的商品有丝绸纸张瓷器棉布 A. B. C. D. ,D,5、右图作为史料可用以研究宋代的商业广告 印刷技术 商标意识 冶金技术 A B C D,6、“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 B.棉 C.毛 D.麻,D,D,C,南 北 朝 瓷 器,元 青 花 瓶,定窑白瓷孩儿枕,7、下列为某收藏家的藏品,据此判断该收藏家的生存年代不早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8.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 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 B.唐代私营手工业在许多
27、行业超过官营手工 业,占据主导地位 C.从征役制到幕役制,是官营手工业生产关系上的重大进 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B,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2、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温故知新,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农耕时代的商业和城市,2城市的发展,3重农抑商,1商业的发展,重、难点,基本线索:我国古代商业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产生而出现,城市随之兴起。但我国古代长期以来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梳理,一、古代商业的发展,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设官统一管理,以物易物,出现原始商业。,
28、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1、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先秦时期,思考:商业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生产力的发展,隋唐: 宋代: 元代新的高峰期: 明清时期 新特点:,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更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市镇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白银广泛使用; 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商业蓬勃发展,海上、陆上丝绸之路 呈现空前繁荣景象,2发展和高峰:隋唐、宋元、明清,二、古代城市的发展,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市令或市长管理,主要是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分散
29、于街巷,不再受官府监控,经济职能加强,1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1)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A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B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C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D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A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一些乡村也可以贸易; B打破了时间、经营范围的限制,如出现了夜市、晓市、鱼市等; C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2城市发展概况,(1)唐宋时期:由于海上“陶瓷之路“的兴起,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 (2)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
30、市的生产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三、重农抑商,商业在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的重视和鼓励,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矛盾,重农抑商,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创造新的财富,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购土地,重农抑商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政策,抑商,盘剥商人,海禁,避免商人因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商人地位提高,不能遏制民间商品经济,但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落后,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积极(从
31、目 的角度考虑)消极:,经济:政治:,稳定小农经济,促进 农业的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巩 固封建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3)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4)商业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不占主导地位。 (5)国内贸易和海外贸易全面发展,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1、(2011年海南)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
32、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C,高考链接,2、(2011年浙江省文综1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B,3、(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2)西汉“文景之
33、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A,4、(2011年福建省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
34、倾向,D,(1)隋唐:商业繁荣表现为大都会的出现,如长安、洛阳、扬州;商业活动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 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开通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发展和高峰(隋唐、宋元、明清商业情况及原因),(2)宋元:商业发展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峰。表现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广泛流通纸币。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放宽了对商业的限制,加上水陆交通便利,海运、河运发达。 (3)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农产品投入市场;农副
35、产品商品化;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如徽商、晋商等。 原因: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达;租佃关系普及,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1、对比唐代长安城,北宋汴京有何 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温故知新,2、列举宋、元、明清商业发展的表现,不同(1)坊市制被打破,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2)市的启闭时间被打破,(3)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视;(4)出现了市民娱乐场所(瓦子),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提高;(2)商品经济的发展;(3)城市生活发展的要求;(4)统治者城市管理政策的调整,表现: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更广泛流通纸币。 明清:A商业市镇兴起;B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C农副产
36、品大量进入市场;D白银广泛使用; E区域性商人群体出现,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基本线索:明清(鸦片战争前)农耕经济获得高度发展,甚至在传统农耕社会内部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已远远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潮流,埋伏了近代前夜的危机。,重难点,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商业和城市繁荣,海禁政策,近代前夜 的危机:,农耕经 济发展,资本主 义生产 关系萌芽,含义,时间,本质特征,抑商政策,知识建构,地位 结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原因,表现,评价,危机:东西国力易位成定局,原因,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腐朽封建专制统治,国力的强盛,一、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高度
37、发展,1.农业:,(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2)双季稻大范围扩种,水稻产量提高。 (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占据主导地位,2.手工业:,4、国力:,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 GDP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年增长率高 城市和对外贸易的优势地位,(1)工商业市镇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广泛流通 (3)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4)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如徽商、晋商),3.商业与城市:,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1.含义: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为特征的手工工场
38、。 2.产生时间:明朝中叶以后 3.特征:,雇佣劳动关系,4.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只在江南等部分地区(如苏州、景德镇等)一些部门中存在,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5、结果:发展缓慢,没有取代传统的农耕经济。,材料:“(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大清会典事例,从材料一看,雍正帝怎样看待农工商关系?他的依据是什么?,依据:
39、人多地少 四民皆赖食于农;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关系:重本抑末;,【合作探究一】看故事,找信息商人李某意再添织机两百台。然官府不允,屡次扩资,均被压制。时官衙织造司以低价采办丝料,逼迫李某为织造、染练。李某深受其累,本欲就此束手。恰有亲戚自南洋归,言海外需求甚巨。心大动,于是请来船户,打造远洋帆船,意欲出海谋利。官衙闻讯,竞以李某结交海盗之名,强行入狱,后经家人多方营救方得以出狱。回顾往事,感慨道:购田置地,衣租食税,方为稳妥之道。倾其所有,尽置田亩,日积月累,家境渐饶。 材料中反映了哪些阻碍资本主义成长的因素?,(1)重农抑商、“海禁”闭关等政策的影响 (2)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40、(3)官府的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4)一些商人和工场主投资土地,(2)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工商业的发展,(3)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1)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重要原因: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贫困,影响市场的扩大,(2) 地主和商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其他因素:传统文化中的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价值观念,影响新因素的正常成长,1、含义:,三、近代前夜的危机 (一)海禁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2、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
41、禁海政策?,经济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所决定 思想上:统治者愚昧自大 主观: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众抗清,不是。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而不是一概禁绝。乾隆二十二年限定中外贸易只准在广州一处进行。,3、海禁政策具体有何表现?是否完全禁绝?有何影响?,表现:拆船、禁止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重难点突破,影响: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防范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访华。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
42、待,要他行双膝下跪之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乾隆皇帝为什么会如此傲慢地拒绝了英国的通商要求?,原因: 国力强盛; 愚昧自大; 自然经济占主导,看故事,学知识,农业文明 日薄西山,工业文明 如日中天,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小农经济占主导 资本萌芽发展缓慢,工业革命促进资义经济发展,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重商主义 殖民扩张,文化专制 鄙薄科技,思想解放 重视科技,(二)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之际
43、的中国在哪些方面已经显露出危机?,中西国力兴衰易位已成定局,合作探究二,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标志的贵族特权,臣民变为公民,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旨,科学取代蒙昧是近代社会到来引起的巨变。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 生并发展 政治上:民主、法治、人民主权、公民 思想上:科学、理性。,概念解读,材料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近代社会到来产生的变化?,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归纳小结: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内部 原因,外部 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腐朽落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国力强盛对外扩张,国力衰弱:自然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
44、国、文化专制,导致近代前夜危机的原因是什么?对近代中国有何影响?,合作探究三,原 因,影响:,造成了中国近代的封闭落后,成为西方列强侵略、掠夺的对象,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学以致用,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史学界一般认为上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主要依据是A苏州、杭州、松江是纺织业发达的地区 B机户和暑袜店主进行的都是商品生产C机户与机工、暑袜店主与当地居民形成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D丝织业和暑袜制造业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C,明清时期,苏
45、州、杭州和景德镇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共同标志是: A“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 B行业分工和生产过程的分工非常细密 C官营手工业占据优势,迅速发展 D商品生产过程中劳资双方雇佣关系的确立,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图1 图2 老农锄水子收禾,老妇攀机女掷梭; 北京天坛祈年殿 黄绢已成空对喜,纳官还主外无多。皇帝祭天并祈祷五谷丰登图3隋朝大运河 图4郑国渠 (1)根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 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6分),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举措:祭祀农神,祈祷丰收,修建水利工程等。,制约条件:过
46、分依赖自然,生产技术简单,天灾人祸,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 依据材料,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并请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指商品经济(1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商业都市繁盛、海外商贸发展迅速、宋词元曲等市民文化兴起等(2分);,材料三 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
47、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请你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观点的理解。(3分),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理解:明清时期,在小农经济的土壤中已经开始萌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土壤,所以,作为封建统治盛世的康乾盛世,必然要滑向衰世凄凉。(1分),材料四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
48、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4)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使得商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2分),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2分写出两点即可),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匹布,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唯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