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班级管理,学习内容第一节 班级管理理论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第三节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第一节 班级管理理论,一、班级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班级是班与级的统称,由教学班和年级组成。古代社会已经出现班级的萌芽。班级起源于学校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班级的发展:16世纪西欧国家出现了班级教学17世纪初,班级教学理论为欧洲许多国家所采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逐步得到推广。夸美纽斯从理论上做出了贡献 。,我国采用班级教学是在清朝的同治年间,最早的教学班是清政府在京师同文馆开办的分班分语种的外国语教学班。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要求各校通行班级教学。此后,班级教学制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不断的完善和规范。
2、1951年颁布的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从1952年起,在中小学设立班主任,班主任制正式建立。二、班级管理的基本理论(一)整分合理论,要求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 (二)人本管理理论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要素;学生是班级管理是主体。 (三)实际锻炼理论认为实际锻炼是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在班级活动中师生间、学生间的交往是学生实际锻炼的主要形式。 (四)调节控制理论认为班级整体功能的实现需要实施有效控制;信息反馈是班级系统控制的保证。,(五)整体育人理论强调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只有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一、班级组
3、织建设(主要工作5方面)(一)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核心工作)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4.发挥班委会与骨干的核心力量,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二)指导班级建设班主任先要严于律己,同时坚持民主管理班级。二、班级制度管理制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按制度的形成,分为两种:(一)成文制度班级制度管理由4个环节构成(P157)有规范性、约束力、刚性。,(二)非成文制度是约定成俗的,如班级舆论、班风和习惯等。有个别性、针对性、柔性。应将上面两种制度有机结合起来。三、班级教学管理(4项内容)(一)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二)建立行之有效的班级
4、教学秩序(三)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四、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活动有三个特点、三种类型(P160)班主任实施管理时应坚持素质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安排活动;还要注重活动境界的拓展,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第三节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一)班主任是各种教育力量的协调者(二)班主任是班级情绪氛围的调控者(三)班主任是生命发展的促进者,二、班主任的工作方法(7种),(一)情感陶冶法 有3种方式:1.班主任积极地人格感化。2.环境陶冶3.艺术熏陶运用此法时,应注意三个问题:创设良好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利用自然环境陶冶学生。,(二)实际锻炼
5、法实际锻炼的方式有:学习活动、参加生产劳动、承担社会工作等。运用此法时,应注意四个问题: (P162) 特别是应严格要求,及时总结,坚持做。 (三)说理教育法强调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运用此法时,应注意五个问题: (P162) 特别是应抓住时机,理寓情中。,(四)奖惩激励法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有扶持正气,打击邪气的作用。表扬时应恰如其分;批评时应对症下药。 (五)目标管理法通过确立目标,实施目标,达到管理的目的。班主任应从本班实际出发,设计规划班级奋斗目标。 (六)因势利导法要求班主任应善于利用学生的闪光点,调动积极因素,创建有蓬勃生机的班集体。,(七)心理疏导法是根据心理学原理,运用科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疏通、引导的教育方法。如心理测试法、心理会谈法等。运用此法时,应注意四个问题: (P164)特别是应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的观察与研究;为学生创设倾诉的氛围;引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帮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以上七种方法灵活运用,方可收到良好效果。思考题: 见教材( P164),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