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课一识: 人格分裂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两大污点背信弃义、法官受贿 知识就是力量倡导 开启了经验主义的源头 归纳法: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正式归纳,一、事物的质、量、度 1、事物的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与事物是直接同一的。事物的质往往是多方面的。,(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量和事物不是直接同一的。量的规定是多方面的。,2、事物的量,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范围或幅度。事物度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3、事物的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水保
2、持其自己液体的物理性质的度就是:0100。这个度的两端,即0和100就是关节点或临界点。,勤学如春起之苗, 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 不见其损,年有所亏,1、量变的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次序的变动量变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是在原有度的范围内的变化,它不改变事物的根本性质,因而也称渐变。,二、事物的量变和质变,2、质变的含义,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表现为根本性的、显著的突变,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因而又称飞跃、突变或革命。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界限。,一方面是相互区别的定义 另一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
3、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3、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司马迁著史记用了15年 达尔文著物种起源用了20年 马克思著资本论用了40年,曾国藩 “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毛泽东说,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
4、以灭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一个人从童年到少年、青年、壮年和老年,从小学到中学、大学和研究生,这些都是人一生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五四”运动使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民主革命总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五四运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块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相对于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全国而言,就是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建立农会,革命根据地延安,在改革开放中,许多探索性的实践都需要经过试点,先搞局部试验,试验成功了再全面推广。这些试点和试验也是局部性部分质变的表现。,
5、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特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制定了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先后批准并实施了多种经济技术开发特区,这些都是哲学上局部性部分质变原理的具体运用。,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特别是三大战役,就是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表现。,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4、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达到关节点就转化为质变,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又是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量变质变新的量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 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否定之否定规律,含义: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否定
6、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事物的方面。哲学上所说的肯定和否定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一种矛盾关系。,一、辩证的否定,(一)、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在生物有机体中:遗传 变异 同化 异化,肯定方面,否定方面,肯定方面,否定方面,孩子和脏洗澡水能一块泼掉么?,费尔巴哈,黑格尔,*(二)、 辩证的否定观,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事物的否定不是来自外在的力量, 而是根源于事物固有的内在矛盾。,B、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否定,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几千
7、年来,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大风大浪,却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其中就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起作用。,邓世昌,岳 飞,九八抗洪,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运动是相对的, 时空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时空也是相对的。,植物生长过程:,种子,植株,种子,神秘而有趣的怪圈?,哲学发展过程:,朴素唯物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否定之否定 1、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就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 定,否 定,否定之否定,
8、麦 粒,麦 粒,植 株,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一般公式:,宇宙发展过程:,大爆炸,宇宙,种子,植株,大爆炸,种子,生命进化过程:,遗传,变异,遗传,生产生活过程:,商品交换过程:,生产,消费,商品,货币,生产,商品,劳动发展过程:,原始统一,体脑分离,体脑统一,正常作息过程:,学习实践过程:,工作,休息,学习,应用,工作,学习,*2、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B、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A、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E
9、NIAC),每秒只能作5000次运算。,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现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2.1万亿次。,代,性能,第1代,第2代,第3代,第4代,第5代,A、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B、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 第二,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的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B、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和迂回的。,人的成才过程也是
10、如此,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首次考大学竟名落孙山。他在专利局工作时,只能偷偷地研究相对论。,*掌握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的意义,第一,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并且必将取得最后胜利,因此,我们应该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去。 第二,在一切实际工作中,要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心,又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思想准备,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小结,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2、辩证的否定观的内容是
11、什么? 3、试用否定之否定规律说明为什么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每课一识:戴着面具的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戴面具的原因 生平:学习时期漫游时期北上时期 我思故我在 身心二元论 解析几何的创始者,乱世中保全自己,意大利布鲁诺(15481600),西班牙塞尔维特15111553),三、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主观辩证法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 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表
12、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客观事物的辩证法,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1、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 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原因 必然 可能 现象 形式,结果偶然现实本质内容,一、原因和结果,1、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原因和结果是从引起和被引起这一侧面揭示事物、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A、因果联系往往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即
13、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前因后果”。,2、因果联系的特点,“在此之后 由此之故”,例如:春夏秋冬,寒暑更替?,虽然时间上前后相继,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因果联系,因为一年四季的更替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B、因果联系的本质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关系。因此:因果联系既有时间上的顺序性,又有引起和被引起的必然联系。,3、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强烈抗议,美国炸我使馆,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14、,生产的发展,孕育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在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事物发展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具有必然性。,分子热运动带有偶然性的不确定的趋势,1799年,1866,1998,流星雨的偶 然性与必然性,1833年,*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统一:
15、A、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B、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 C、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对立:二者产生的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转化。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A、掌握必然性是认识和实践的基础,只有认识必然和利用必然才能获得自由。B、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要重视并善于利用机遇。,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三、可能性和现实性,c.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辩证过程的一对哲学范畴。,1. 含义:,a.
16、 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的各种趋势。,b. 现实性是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源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永动机能造出来么?,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2. 两者的辩证关系:,两者是对立的:,可能不是现实; 现实不是可能,是由可能发展而来。,b. 两者是统一的:,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个鸡蛋的家当,方仲永的故事,b.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力争实现好的可能性,防止坏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3. 方法论意义:,在实践中必须从客观现实出发,不能把可能当作现实。,四、现象与本质,现实存在的每一个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
17、现之间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所有范畴的共同任务,都在于指导人们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其内在的本质。,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A、现象的含义: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孙膑斗庞涓,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B、本质的含义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由事物内部特殊矛盾造成的、并决定事物根本性质的内在根据。本质同必然性、规律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闪电是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与负电相遇而发生猛烈放电的过程。,-,云的本质: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 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云的现象:丰富多彩 瞬息
18、万变,A、现象和本质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 外露于事物的表面,人的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则深藏于事物的内部,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第二, 是个别和具体的,而 则是同类现象中的一般。 第三, 多变易逝, 则相对平静、相对稳定。 第四, 比 丰富、生动, 则比单纯、深刻。,2、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本质,现象,现象,现象,本质,本质,本质,本质,现象,现象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东西,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下列现象各异,引力相互作用是一般。,房屋倒塌,吉林陨石,苹果落地,人造卫星,飞机坠落,水有三态,但它们都是水的表现或现象,其本质仍然是:,H2O,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平静
19、、相对稳定。,B、现象与本质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现象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也不能脱离现象,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反映。,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列宁,例如:假象造成错觉,因此是主观的,错误。假象是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假象是从歪曲和颠倒的角度去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也是客观存在的。假象在前,造成人的错觉在后,不能因为假象与人的错觉的产生有联系就认为假象是主观的现象。,3、现象与本质辩证
20、关系原理的意义,首先,现象不等于本质,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二者的统一,说明了研究的可能性。其次,它说明了科学认识的任务和途径。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而科学认识的途径和方法则是从事物的现象入手,透过现象去把握本质。,五、内容和形式,现实中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形式和内容两个侧面,都是形式与内容的对立统一体。,一颗智慧诗星的陨落,每课一识:孤寂而坚忍不拔的斯宾诺莎,挨骂最多的哲学家,只有45岁的生命 生平:怀疑时期形而上学期政治学时期 思想:实体论实体、自然与神三位一体论;无自由意志的人和善与恶的幻象;完满的人生首先要放弃尘世的幸福,然后要从自然中求得知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假
21、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征、成分、运动过程、发展趋势等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内容的含义:,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1、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形式的含义:,形式是指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 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A、内容和形式是相互对立的。,人的体形、外 貌、衣着是形式,人的骨骼、肌肉、 血液等是内容,衣着,
22、体形,外貌,骨骼,肌肉,血液,对于人体而言,B、内容和形式又是统一的。,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内容和形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物质世界,思维,语言,房子,砖瓦,泥土,内容,形式,形式/内容,内容,形式,形式/内容,内 容 与 形 式 的 关 系,2、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3、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A、坚持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自觉运用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必须适合内容的唯物辩证法原则,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C、反对形式主义、反对虚无主义。,B、自觉地运用形式反作用于内容的辩证法,善于分析各种形式,可以利用旧形式和创造新形式为新内容服务。,(三)辩
23、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辩证思维基本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事物一般规律,1、归纳与演绎,(1)、归纳 含义: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一种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思维方法。例:女生都害怕虫所有的天鹅都是白天鹅,A、完全归纳法(穷举法),例如: 水星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的; 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的全部大行星 所以,太阳系的所有大行星都是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的。,简单枚举,一举一反三,在没有反例出现以前,可假定其推论是正确的;,B、不完全归纳法,这只天鹅是白的那只
24、天鹅是白的 n只天鹅也是白的所有的天鹅都是白天鹅,分析,暗含:有反例出现,就要修正,修正到一定程度,该推理决定理论范式就要出现危机。,不完全归纳法具有或然性的特点,防止以偏概全,结论的表述应为:可能是。经过验证以后,也还可能是。,演绎是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是由普遍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构成。,S - p,M - S,M - p,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演绎法,凡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是一个三角形。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内角等于180度。,例,特点结论已经蕴涵在前提中(因为结论项是属于前提项的)。前提错,结论也只能错。,辨证看待归纳与演绎的
25、关系 互为前提演绎依赖的前提来自归纳;归纳过程也需要进行演绎。 互为补充归纳得出的共性,本身不区分本质与非本质,以演绎进行辨析,深化;同类个别事物的个性不能通过演绎法全部把握,需不断归纳。总之,在实际的思维中,两者交错并用,才是正确的。,小结,归纳和演绎的辩证关系,归纳和演绎,正如综合和分析一样,必然是属于一个整体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但是只有记住它们是属于一个整体,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才能做到这一点。,分析就是把客观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方面)、特征等,对他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方法。 综合就是从部分到整体,把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或方面)有机地结合成整
26、体,认识对象整体性质的思维过程。,2、分析和综合,金刚石结构图,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形成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形态。,石墨结构图,分析是综合的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分析离不开综合,综合是分析的唯一目的。 分析与综合互为条件、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抽象作为思维方法,是指通过分析把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区分开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和偶然的现象的方面,从中抽取出各个必然的本质的因素,以达到对具体事物的某一本质方面的认识。,(1)抽象,A,B,C,B,抽象,3、抽象和具体,(2)具体,具体分为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 感性具体是人们通过感官对事物整体所形成的一种“混沌的表象”,是一
27、种生动、丰富但相当笼统的感性认识。,思维具体是指关于某一对象的各种抽象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统一起来的有机整体在思维中的完整的、具体的再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感性具体,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 形成原因 发展趋势,思维具体,思维再现,题西林壁苏轼,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认识,抽象和具体的辩证关系,感性具体是认识的起点,抽象规定是对感性具体的否定。思维具体是在对感性具体和抽象规定双重否定基础上的辩证统一,是否定的否定,是认识的结果。,4、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历史的方法:一是客观事物即认识对象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二是人类对特定对象的认识发展
28、过程 逻辑的方法:理性思维以概念、范畴等思维形式所构建的理论体系,逻辑和历史的统一,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的反映。,动物学的逻辑,原始生物,原始动物,两栖动物,人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一是指逻辑的结构与演化同对象的客观发展史相一致,物理学的逻辑,速度,加速度,力,功和能,物理学史,亚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顿,焦耳,二是指逻辑的结构与演化同人们对这一对象的认识发展史相一致,逻辑历史,理性思维 人才学 逻辑方法认识的历史过程 人物传记 历史方法事物的历史过程 人才成长,史论统一,逻辑与历史,The CALL of
29、 the Wild,JACK.LONDON,这个名字地点名了他的一生。即是热爱自由的海上浪子,又是高跨在马背上的强者。他十岁开始卖报,热爱海洋,参加械斗,曾是威震海湾的“蚝贼之王”。艰苦而危险的生活赋予他坚定而世故的心灵,也有了向上爬不懈的欲望。他的人生观是矛盾的,却是真实的。,我今事写作, 但愿勿偷懒; 倘须暮前死, 工作应圆满 。,每课一识:最幸运的哲学家洛克,生平:生于革命家庭热爱科学研究涉足政坛衣锦还乡 思想:认识论:知识从经验来;经验分为内部和外部经验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论 黑格尔:“洛克的哲学是一种通俗的哲学.”,约翰洛克(16321704),再谈规律达尔文娶表姐 10子女
30、非死即病,达尔文身为科学家,不想在任何方面留下漏洞,所以在19页羊皮纸上详列结婚的正反理由,然后与父亲罗伯特逐点讨论。 赞成结婚的理由:生孩子;终生伴侣;无论如何比狗更好;家庭,有人照料房子;美妙的音乐、与女性聊,这些事情对人有益。 不结婚的理由:能去喜欢去的地方;能到俱乐部与聪明的男士交往;不用被迫去探访亲戚,不必耽于琐事。晚上甚至不能读书,肥胖、懒散、焦虑和责任,如果许多孩子分享一个面包,可能没钱买书。如果工作太多,可能有损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规律及其特点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的特点。,第三节
3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规律,是精神的产物,客观事物固有的规律,反映到 人脑中,科学定律,上帝创造规律,人脑提出规律,赋予客观事物,是物质运动过程 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客观性,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差别:,自然因素自发的、盲 目的、动力学的相互作用,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 实践活动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 3、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活动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恩格斯:“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物质和意识的辩
32、证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1)坚持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作用的产生、大小、实现都离不开物质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3)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错 a 夸大意识的反作用唯心 误 b 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小 结,1、规律及其特点是什么?2、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辩证的否定观所以正确就在于 (
33、) A. 它是建立在对事物的唯物主义的理解基础上的 B. 它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起来了 C. 它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对立统一的辩证理解基础上 D. 它建立在对肯定和否定绝对排斥的理解基础上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是 ( ) A. 唯物观点 B. 实践观点 C. 辩证观点 D. 群众观点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 ) A. 意识具有能动性 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 实践出真知 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统一的4、“理论一定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 ) A.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 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
34、相对的 C. 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 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说明 ( ) A. 革命的运动是由革命的理论派生B. 革命的理论是革命实践的基础 C. 归根到底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D.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6、先有房子的设计图,然后建出房子,这说明 ( ) A. 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B. 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C.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 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7、在动物的心理发展为人类意识这一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人脑的形成 B. 物质文明的发展 C. 语言的发展 D.
35、 生产劳动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 )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人的任何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 ( ) A. 正确反映 B. 歪曲反映 C. 反映 D. 虚幻反映10、在阶级社会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 ) A. 建立革命政党 B. 夺取国家政权 C.创立革命理论 D. 发展社会生产力,11、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是坚信 ( ) A. 群众意见总是正确的 B. 群众都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 C. 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D. 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12、阶级是实质是 ( ) A. 一个集团镇压另一个集团
36、 B. 一个集团控制另一个集团 C. 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D. 一个集团影响另一个集团13、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 A. 政治法律思想 B. 哲学社会科学 C. 国家政权 D. 社会意识形态1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 ( ) A. 社会现在的各种生产关系 B.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 代表社会进步方向的生产关系 D. 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15、生产关系是指 ( ) A.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客观物质关系 B. 人和自然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C.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系 D.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16、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地理环境的作用表现为 ( )
37、 A. 决定社会的性质 B. 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 C. 对社会的进程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D. 决定社会中某个民族的优劣1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因为它 ( ) A. 把实践的观点提到首要的地位,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B. 提示了认识的对象、来源及作用 C. 认为物质是客观的,认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18、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矛盾 C.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矛盾 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 ) A. 矛盾的共性和个
38、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20、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中 ( )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 B. 质变是事物的运动状态,量变是事物的 静止状态 C. 相对的静止中包含着绝对的运动 D.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21、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 ( ) A.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B. 新事物和旧事物达到合为一体 C. 新事物在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D.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22、事物的质是指 ( ) A. 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 B. 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 C.使事物成为自身并使它区
39、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23、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是指 ( ) A. 凡物皆有质,凡质皆有属 B. 有质的事物和无质的事物是有区别的 C. 质和事物的存在是无关的 D. 事物的质是不能变化的24、循环论的错误在于 ( ) A.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 B.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 C.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 D.只看到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间断性25、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 A. 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 坚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C. 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 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1、十一届三中全
40、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说明( )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能动的反作用 B. 社会主义制度有自我更新、自我调节的能力 C. 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基本上是适应的 D. 经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E.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决定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2、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是 ( ) 电闪雷鸣 B. 水涨船高 C. 月晕而风 D.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E. 白天过去是黑夜3、农民播种时要估计种子的发芽率,从可能性范畴来看,这是 ( ) A. 区分可能性程度 B. 从数量方面把握可能性 C. 区分可能与不可能 D. 区分现实可能与非现实可能 E. 从质的方面把握可
41、能性4、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 ( ) A. 具有可逆性 B. 具有不可逆性 C. 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 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E. 是由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 5、推动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有 ( ) A. 事物的内部矛盾 B. 事物的外部矛盾 C. 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 D. 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 E.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6、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下列哪些因素 ( )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B. 科学发展状况 C. 阶级斗争的情况 D. 哲学自身发展的情况 E. 宗教信仰的变化7、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 ( ) 表现了时空的客观性 B. 表明了时空是不依赖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2、C. 表明了时空是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D. 否认了时空的绝对独立性 E. 混淆了时空与物质之间的区别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体现了 ( )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B. 实用性和有效性的高度统一 C. 系统性和具体性的高度统一 D. 真理性和阶级性的高度统一 E. 确定性和变化性的高度统一9、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新社会代替旧社会都是 ( ) A. 包含肯定的否定 B. 社会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 C. 对旧社会既克服又保留 D. 社会的自我否定 E. 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 ) A
43、.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 C.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D. 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E. 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1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表现为 ( )A. 可以独立存在 B.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C. 思维是语言的内容 D. 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E. 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2、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A. 永恒和暂时的统一 B. 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C.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D.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 E. 绝对和相对的统一13、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 ( ) A. 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 B. 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C. 任何个别(不论怎
44、样)都是一般 D. 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 E. 个别与一般是相对的 14、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包括 ( )量变就是质变,质变就是量变 B. 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 C. 质变过程中有量的特征 D. 量变中渗透质变,质变中渗透着量变 E.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15、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是 ( )A. 自发实现的过程 B. 积极能动的过程 C. 质的飞跃的过程 D. 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E. 量变渐进的过程,(二)、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方法论意义: (1)尊重客观规律性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
45、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客观 规律性,发挥主观 能动性,关键,条件,实践,2、 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3、社会趋向与个体选择,社会发展 趋势 具有客观 必然性,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进步的深刻根源,社会进步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个体 选择性,民族利益,国内外交往,对历史必然性和本民族特点的把握程度,一个 民族 发 展道 路的 选择,三、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1、意识的产生: (1)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三个阶段)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