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材的内容和地位: 本节课在学生上完大洲和大洋后进行,前一节为本节课的部分内容做了基础。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板块的学说。从教材来看,沧海桑田是发现的现象,而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是对沧海桑田现象的解释,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又是板块运动的基石,教材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海陆变迁的一步步深入理解,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认识到海陆处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在层层探究、步步求证的学习过程中,初步掌握探究的思路和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
2、: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四、教学重点:在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材处理。 1.通过沧海桑田成语引出海陆变迁,找出实例证明。 2.通过华北平原的形成说明外力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3.通过荷兰围海造田说明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不大,只是局部 4.运用资料说明海陆仍然处于变化之中 5.利用地球仪和图片引出大陆漂移假说,用实例证明 6.通过火山和地震引出板块学
3、说,用板块学说解释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你知道成语“沧海桑田”的含吗?,沧海桑田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 海陆的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早在北宋时期,沈括(1031-1095)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阐述了有关地球演变的精辟见解,他考察雁荡山注意到地质作用的存在,认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惟巨石岿然挺立耳。”指出河流对地表的巨大改造作用。他还根据太行山麓岩石中所含的螺蚌化石,判断这里曾经是大海之滨,后来才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
4、生物的化石。,海洋 陆地,发生了造山运动,在我国东海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陆地 海洋,海平面升高,福建水下考古有力印证 台湾海峡曾是陆地 日前,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考古人员,从水下考古地挖掘到了20多件与台湾有关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至此,近年来这个馆已通过海底考古挖掘、收集了亚洲象、犀牛、熊、猪、斑鹿、水牛、野马等与台湾有关的哺乳类动物化石达3100多件,从而有力地印证了考古学家关于台湾曾是与大陆一脉相承的陆地这一观点。据考证,台湾海峡在一亿五千万年前是陆地,现在的台湾海峡是海陆变迁形成的。,结论,1、海陆是变迁的。,2、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内力),想一想:,地球上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争论:,一个科学家的故事,有关猜想的内容和证据,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经过艰苦的考察终于提出了 两方面的证据:第一大西洋西岸的 许多生物有亲缘关系;第二,大西 洋两岸的岩石、地层和褶皱也相吻合。,三、板块运动学说,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都集中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