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030310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90 大小: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全国经典等级考试大纲及样题05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大纲与样题 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大纲与样题目 录大纲1 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12 内经等级考试大纲343 金匮要略等级考试大纲504 温病学等级考试大纲62样题1 伤寒论等级考试一级样题662 内经等级考试一级样题723 金匮要略等级考试一级样题774 温病学等级考试一级样题801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伤寒论考试大纲制定原则为使全国中医经典理论等级联考的顺利进行,题库建设至关重要,而试题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与考试大纲密不可分,而大纲的确定更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一、大纲确定原则1. 本大纲的制定参考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伤寒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教学大纲,按照明赵开美复刻本伤寒论条文的先后顺序进行编排,取中间十卷,计 398 条原文。2. 结合原文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按掌握、熟悉、了解程度分为一类条文60 条,二类条文 60 条,三类条文 278 条。3. 一类条文为纲领性的条文或临床常用有方证的条文,二类条文为需要理解的条文或临床较为常用方证的条文,剩余的条文为三类条文。二、考试与条文关系一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类经典条文的掌握程度与理解程度;二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类、二类经典条文所涉及的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三级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课程全部经典条文所涉及的经典理论的理解与综合应用。三、考试类型的说明(各课程可依据课程特点有适当题型调整

3、)一级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一为原文默写题,每题 4 分,计 5 题,出题内容如一级考试;二为改错题,每题 1 分,计 10 题,共 10 分;三为填空题,每题 2 分,计 10 题,共 20 分;四为选择题,每题 1 分,计 20 题,共 20 分;五为原文理解题,要求先默写原文,然后对原文进行解释,每题 6 分,计 5 题,2共 30 分。总计 100 分;二级考试题型分为三种,一为原文填空题,每题 2 分,计 10 题,共 20 分;二为原文理解题,只对原文划线部分进行解释,每题 5 分,计 4 题,共 20 分;三为病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计 4 题,共 60,总计 100 分;三

4、级考试题型分为六种:一为选择题 40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二为填空题 10 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三为名词解释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四为简答题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五为论述题 1 题,共 10 分;六为病例分析题 1 题,共 10 分。总计 100 分。四、经典条文(理论)的分类(原则上分为 3 类)一类条文1、2、3、11、12、16、20、31、32、34、35、38、40、63、64、67、71、76、82、91、96、103、106、135、138、146、149、163、168、173、177、180、182、208、219、2

5、23、230、236、237、247、243、263、273、277、279、281、282、301、303、305、316、317、318、337、338、350、351、371、385、397二类条文14、29、31、39、46、56、58、59、62、66、99、101、102、107、111、112、117、118、124、137、144、147、154、156、157、158、159、161、169、172、186、202、214、215、238、242、248、252、253、254、255、259、302、304、309、315、319、320、321、322、323、326、3

6、35、356、374、378、382、386、395、396三类条文3剩余其它条文为三类条文。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说 明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基础理论与实践水平,预备在中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含各专业方向)举行伤寒论等级考试,具体办法如下:(一) 考试对象伤寒论等级考试主要对象为在校的中医学专业(含各专业方向)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鼓励其他专业在校生参加。(二)考试内容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第二版教材伤寒论原文内容为标准,制定了等级考试大纲,紧密围绕原文内容进行考查,考查学生对六经辨证的理法方药的综合运用。(三)考试等级考试等级分为三级,一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条文的掌握程

7、度与理解程度;二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理论的临床应用;三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理论的综合评价。一级考试题型分为以下五种:一为原文默写题,每题 4 分,计 5 题,出题内容如一级考试;二为改错题,每题 1 分,计 10 题,共 10 分;三为填空题,每题 2 分,计 10 题,共 20 分;四为选择题,每题 1 分,计 20 题,共20 分;五为原文理解题,要求先默写原文,然后对原文进行解释,每题 6 分,计 5 题,共 30 分。总计 100 分。二级考试题型分为三种,一为原文填空题,每题 2 分,计 10 题,共 20分;二为原文理解题,只对原文划线部分进行解释,每题 5 分,计 4 题,共

8、20 分;三为病例分析题,每题 15 分,计 4 题,共 60,总计 100 分。4三级考试题型分为六种:一为选择题 40 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二为填空题 10 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三为名词解释 5 题,每小题 2 分,共 10分;四为简答题 4 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五为论述题 1 题,共 10 分;六为病例分析题 1 题,共 10 分。总计 100 分。(四)测试项目的难度结构依据考试大纲,将伤寒论条文分成一类条文 60 条,二类条文 60 条,三类条文 278 条。一级考试易度比例大约为易、中、难6:3:1。二级考试和三级考试使试题难易度比例大约为易、中

9、、难5:3:2。5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学时)【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

10、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

11、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学习要求】1. 背诵 1、2、3、11、12、16 条原文。2. 解释 11 条原文、16 条原文。3. 掌握桂枝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4. 了解太阳病传变的依据、温病的特点及误治后的变证、外感

12、病辨阴阳的要点、太阳病的愈期。6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2学时)【原文】(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

13、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

14、茯苓白术汤主之。(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30)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

15、,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7【学习要求】1. 背诵 20、29 条原文。2. 解释 26 条原文。3. 掌握桂枝加附子汤证、白虎加人参汤证。4. 了解桂枝汤的治疗禁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表郁轻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31)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 (32)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

16、主之。 (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39)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

17、,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46)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8

18、(47)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学习要求】1. 背诵 31、32、34、35、38、40、46 条原文。2. 解释 39、41、46 条原文。3. 掌握葛根汤证、葛根芩连汤证、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4. 了解葛根加半夏汤证、桂枝汤的灵活运用。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

19、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49)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50)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51)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52)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

20、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5)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8)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59)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60)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61)下之后,复发

21、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9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6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学习要求】1. 背诵 56、58、59、62 条原文。2. 解释 49、53、54、58、59 条原文。3. 掌握桂枝新加汤证。4. 了解表证兼里虚证禁用汗法、桂枝汤治疗杂病的典范、干姜附子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

22、,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4)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5)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67)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68)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69)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70)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

23、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10【学习要求】1. 背诵 63、64、66、67、71 条原文。2. 解释 63 条原文。3. 掌握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桂枝甘草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五苓散证。4. 了解茯苓桂

24、枝甘草大枣汤证、芍药甘草附子汤、茯苓四逆汤、水逆证、茯苓甘草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

25、子厚朴汤主之。(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81)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82)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83)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84)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85)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痓。(86)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87)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88)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疼,与禹余粮丸。(89)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11【学习要求】1. 背诵 76、82 条原文。2. 解释 81 条

26、原文。3. 掌握栀子豉汤证、真武汤证。4. 了解栀子厚朴汤证、栀子干姜汤证、栀子汤治疗禁忌、峻汗禁忌。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90)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逆。本先下之,而反汗之,为逆;若先下之,治不为逆。(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2)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四逆汤方。 (93)太阳病,先下

27、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里未和,然后复下之。(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

28、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12中与也,食谷者哕。(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1)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学习要求】1. 背诵 91、96、99、101 条原文。2. 解释 90、9

29、1、92、97、101 条原文。3. 掌握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小柴胡汤证。4. 了解桂枝汤证的病机、腹痛的治疗。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 【原文】(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

30、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消汤主之。(105)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106)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8)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

31、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110)太阳病,二日反躁,凡熨其背,而大汗出,大热入胃,胃中水竭,躁烦必发谵语。十余日振慄自下利者,此为欲解也。故其汗从腰以下不得汗,欲小便不得,反呕,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小便当数,而反不数,及不多,大便已,头卓然而痛,其人足心必热,谷气下流故也。(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13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112)伤寒脉浮,医以火

32、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 (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116)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知汗出解。【学习要求】1. 背诵 102、103、106、107

33、、111、112 条原文。2. 解释 111 条原文。3. 掌握小建中汤证、大柴胡汤证、桃核承气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4. 了解柴胡加芒硝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2学时)【原文】(117)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8)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119)太阳伤寒者,加温针必惊也。(120)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

34、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121)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122)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者。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124)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

35、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14(126)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127)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学习要求】1. 背诵 117、118、124 条原文。2. 解释 124 条原文。3. 掌握桂枝加桂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抵当汤汤证。4. 了解太阳身黄机理、抵当丸证、中焦饮停与下焦饮停的鉴别要点。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

36、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学时)【原文】(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130)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痓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132)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

37、下,下之则死。(133)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7)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

38、有潮热,15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139)太阳病,二三日,不能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反下之,若利止,必作结胸;未止者,四日复下之,此作协热利也。(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

39、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学习要求】1. 背诵 135、137、138 条原文。2. 解释 131、136 条原文。3. 掌握大陷胸汤证、小陷胸汤证。4. 了解结胸的病因、寒实结胸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学时)【原文】(14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

40、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5)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7)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

41、,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50)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151)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16(152)太阳中风

42、,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153)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瞤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154)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5)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15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学

43、习要求】1. 背诵 144、146、147、149、154、156、157 条原文。2. 解释 149 条原文。3. 掌握小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4. 了解热入血室证、十枣汤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学时)【原文】(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

44、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159)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160)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硬,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

45、。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6)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17(167)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傍,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藏结,死。【学习要求】1. 背诵 158、159、161、163 条原文。2. 解释 159、164 条原文。3. 掌握甘草泻心汤证、旋覆代赭汤证、麻黄杏子甘草石膏证、桂枝人参汤证、大柴胡汤证。4. 了解瓜蒂散证。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太阳病

46、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2学时)【原文】(168)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9)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0)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47、,黄连汤主之。(174)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175)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176)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8)脉按之来缓,时一止复来者,名曰结。又脉来动而中止,更来小数,中有还者反动,名曰结,阴也;脉来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者,名曰代,阴也,得此脉18者必难治。 【学习要求】1. 背诵 168、169、172、173 条

48、原文。2. 解释 170 条原文。3. 掌握白虎加人参汤证、黄芩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黄连汤证、炙甘草汤证。4. 了解白虎汤的治疗禁忌,结代脉的特点。伤寒论等级考试大纲课程名称 伤寒论 自学总学时 50 学时章 节 阳明病 本节自学学时 2 学时【学习内容】 代表一类条文 代表二类条文 代表三类条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2学时)【原文】(179)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1)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2)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3)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184)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185)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