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局外人的研究, 局 外 人 ,阿贝尔.加缪(19131960)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他父亲在1914年大战时阵亡,母亲带他移居阿尔及尔贫民区,生活极为艰难。加缪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加缪的生平与创作,加缪从1932年起即发表作品,1942年因发表局外人而成名。他的小说鼠疫(1947)得到一致好评,他主要的作品还有随笔集西绪福斯神话(1942)、剧本正义者(1949)、小说堕落(1956)和短篇小说集流放和王国(1957)。 加缪于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60年1月4日死于车祸。,局外人写作背景,第二次世界
2、大战的爆发对加缪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加深了他对现实荒谬的认识,1942年,他来到法国疗养身体,时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内心焦虑不安,孤单寂寞,这让他产生了自己被弃绝的感受,一方面是来自外界的弃绝,另一方面也是他对这一世界的审视和弃绝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完成了局外人。,故事情节,局外人是加缪的一部中篇小说,故事情节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写“我”(默索尔)接到养老院的电报:“母死,明日葬”,向老板请了假,赶去奔丧。虽然很爱母亲,但还是没看母亲的遗容,也流不出眼泪。第二天回到阿尔及尔后,立即跟女友一起玩、看电影、做爱。上司问他愿不愿到巴黎发展,女友问他愿不愿跟自己结婚,他都
3、持无所谓的态度。后来卷入了邻居雷蒙与其他人的纠纷中,开枪杀了人。第二部分写默索尔被捕后,他对宗教无所谓的态度激怒了法官,检查官通过母亲死后他的表现证明他是一个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没有道德的家伙,是故事杀人。莫索尔被判死刑。但他对这些都无所谓,也拒绝向神父忏悔。默尔索是加缪的中篇小说局外人中的主人公,一个存在主义的英雄。,局外人概略,默尔索的形象分析,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默尔索的形象特点,1、局外人的生活态度,默尔索是个小职员,表面地看,他过着与普通人没有两样的生活:工作、游玩、交际,但是,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态度。他不愿像大多数人那样认定自己的社会角色,作为儿子、作为情人
4、、作为职员应该有什么样的言语和行为,不是他关心的。他对这一切都无所谓,仿佛与自己无关。,2、荒诞生活的觉醒者,默尔索之所以采取局外人的生活态度,是由于他认识到生活是荒诞的:为什么母亲死了一定要流泪?为什么就不能第二天去看电影、和女友做爱?而自己确确实实是爱母亲的。 他不接受社会道德规定给他的角色,而是服从自己的内心。在社会强大的秩序面前,默尔索并不企图改变什么,而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意念中,把世界变成自己。,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意义。加缪评价道:“他远非麻木不仁,他怀有一种执著而深沉的激情,对于绝对和真实的激情。”,3、“局外人”是一种反抗形式,默尔索不愿意过常人一样荒诞
5、的生活,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需要极大的勇气,虽然可能被人指责为没有灵魂、没有人性、没有道德,但是他非常明白自己生活方式的意义,并认定了自己的道路。但是却没能贯穿到底。在他开枪前,他还像反荒诞的英雄,但开枪却使他成了个懦夫。因为他当时完全不是处于非开枪不可的境地。,4、被社会抛弃的局外人,默尔索被判死刑,表面地看,是由于他开枪杀了人;内在地看,却是社会根本不能容忍局外人。社会法则是“适者生存”,他既然不能扮演社会规定给他的角色,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去。但这个结果并不重要,就像西西弗斯对抗的巨石,重要的是将它推到山上去,作品特色,主题分析,小说风格,特色写作,语言特色,加缪小说的特点是语言朴实平
6、铺直叙,他的小说的共同的主题是表现荒谬和反抗,这是属于他的存在主义哲学。加缪的作品都是虚构性强的,主人公的共同点是意识到了世界的荒谬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反抗。 局外人是加缪存在主义的典型作品。 语言特色这部作品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为了于存在主义主人 公的性格特点相统一,加缪善于用一种刻板,拘谨,干巴 巴的语言来表现他作品里的主人公。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但是主人公又从不分析他 内心的思想感情。生活场景的描写是很出色的。作者用洗练的笔法刻 画了生活的单纯,无聊,从而就更烘托出人在现实生活中的 孤独感。,作品特色,小说风格加缪的小说风格介于传统小说和新小说之间。一 方面,存在主义文学是反传统的,作者从
7、不介入小说, 从不干预主人公的命运,从来不发表自己的议论;另 一方面,小说的语言又极其简单明晰,可以说具有古 典主义的散文风格,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局外人这部前所未有的小说的成功表明了加缪 深厚的艺术造诣。 主题分析 加缪曾经把局外人的主题概括为一句话:“在我们社 会里,任何在母亲下葬时不哭的人都有被判死刑的危险。“荒诞”局外人是“荒诞的证明”,是一本“关于荒 诞和反对荒诞的书”。,加缪在这本书中列举了荒诞的种种表现,例如:人和生活的分离,演员和布景的分离;怀有希望的精神和使之失望的世界之间的分裂;人对人本身所散发出的非人性感到的不适及其堕落,等等。 特色的开头与结尾加缪在他的中篇小说
8、局外人中,劈头盖脸的写道:“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当默尔索因为在海滩上枪杀来蒙的仇人,而躺在监狱那张冰冷的床上平静的等待即将到来的死亡的时候,他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希望他们对我报 以仇恨的叫喊声。,局外人,加缪局外人的读后感,局外人的题目初体验,一看到这题目,我们就会发现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定不是个在他所处的社会生存很自如的人。可能为世人所看不起,可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着主义者。在读过这部作品后,我发现其实局外人并不是我想的那样。,局外人指的就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看世界的视角与时代不同与身边的人不同,因此当案件发生后面对法院的安排他觉得很周到
9、认为案件十分的简单可是在审判过程中却发现案件越审越复杂了,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因此到最后连自己被判死刑的原因都很模糊。 小说讽刺了当下的司法,以及人性的虚伪阴暗!,故事的主人公叫默而索,是一家公司的职员。女朋友玛丽,玛丽一直都想嫁给默而索,但是默而索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却是无所谓。萨拉玛诺皮肤病的狗莱蒙靠女人吃饭仓库管理员情妇枪杀神甫三番五次地劝默而索信仰上帝其实文章的故事情节没有很复杂,所涉及到的人物也是可以数清楚的,但是对于其中主人公是思想,还有故事的发展可能我们就会觉得有点不能理解了。,它的故事情节有点荒唐,看起来似乎有联系,可是在有些时候却像是硬凑起来的联系。在有些事情或者有些人的
10、交代上并不完整,让我搞不清他写这些的意图。,局外人的故事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主人公入狱之前的事 。 第二部分:讲的是他入狱后的生活、审判场面以及最后处死的事情 。,小说第一部分的结尾时默而索开枪打死了一个阿拉伯人,在默而索自己的印象中自己在开枪的时候是只觉得天气燥热,阳光刺眼。就这样默而索因为开了五枪打死了一个人被捕了。在这种迷迷糊糊的情况下默而索住进了监狱,过上了更为离奇荒唐的生活。在小说的第二部分中,主要讲的是默而索接受审判的过程。在审判当中,本来是因为开枪杀了人而被抓的他却被说成是因为母亲死后没有哭,和女朋友快活而定罪了,而且他居然因此被判了死刑!在审判的过程中,似乎除了他
11、的律师没有哪一个人是真正向着他的。养老院的院长、门房、老萨拉马诺等等,,这些人的证据促使他的死刑。最后那个神父还是在劝被判死刑的他信仰上帝,不过这件事至少没能使他们如愿,默而索还是不相信上帝,他是不相信有上帝的。在行刑前,他发现其实什么时候死都是无所谓的,在他死的时候他还希望有很多人来憎恨他,这样至少他不会孤独。,什么都没有意义 (最大的感受),首先是小说在一开始就用了一句话让我震惊“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死了,但是连妈妈死的具体时间都不知道,这让人无法理解这个当儿子的是怎么在当。在知道母亲死后,他所表现出来的不是伤心悲痛,而是在考虑老板会不会因为他请假了生气。,在去养老院安葬母亲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并不悲伤,而是觉得很烦,因为借黑领带和黑纱很烦。,院长很理解默而索因为没有能力抚养母亲而把她送到养老院的情况,但是在默而索自己的想法当中不来看母亲是因为如果来了既要浪费钱还要浪费时间,,其实我们可以从文中找出一些痕迹,生活在这样的现实世界是无奈的,是无助的,如果不能奋起反抗就只能像默而索一样当一个局外人,无视周围的一切。(用沉默,无所谓和蔑视来对抗这个荒诞的社会和世界。他身上有着激情,只不过这种激情隐藏在表面上显得麻木的态度中。)默而索最后的死,可能荒唐,但是对于他自己来说是不是能称作是一种幸福呢,一种解脱的幸福。,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