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最适课税论、公平课税论与财政交换论,并称为20世纪三大税制改革理论。 各国政府在制定其税收政策时首先必须考虑和明确的是税收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如何处理好效率和公平间的关系却一直是各国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最头痛的问题之一 。 例如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无疑能够缩小贫富差距从而实现公平分配,但是它对劳动、投资积极性的提高却存在很大的抑制效应,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负作用。,一、工商税制改革理论简介 (一)、公平课税论 最初起源于亨利西蒙斯(Simons,1983)的研究成果。西蒙斯的哲学思想根植于古典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是基本价值观,然后才是公平。 公平课税论下的理想税
2、制,主要是根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 公平课税论认为,以宽税基、低名义税率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这种见解被20世纪80年代的很多工业化国家的税制改革所证实。 公平课税理论主要根据收益原则和课税能力原则 。,第一节工商税制改革,公平课税论的基本思想,公平课税论 20世纪5060年代 (1)强调横向公平目标,主张将纵向公平留给政治程序去解决; (2)把税收问题与政府支出政策分开讨论; (3)以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作为指导原则; (4)主张按纳税能力来征税。,2、最近课税论最适课税论,可追溯到古典经济学家约翰斯图亚特穆勒首次提出的“牺牲”学说。穆勒(Mill,1817
3、)认为,税收公正要求每个纳税人都要承担同等的牺牲。当代最适课税论认为,税制结构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应最小。 最适课税论是研究如何以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征收某些大宗税款的理论。站在税制结构的角度而言,就是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应税行为和结果合理征税。企业从生产经营活动中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兼顾到这些方面利益的税收制度应当是怎样的呢?最适课税论就是以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为准则,对构建经济合理的税制结构进行分析的学说。,最适所得课税理论认为,在政府目标是使社会福利函数最大化的前提下,社会完全可以采用较低累进程度,来实现收入再分配。过高的边际税率不仅会导致效率损失,而且对公平分配也无益。因为,最
4、低收入阶层所获得的免税额或补助额是不变的,高边际税率充其量只是限制了高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而无助于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的提高。 最适课税论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支配着税制设计与政策问题的学术讨论。但是,由于最适课税论需要有大量的信息和管理条件,故对现实税收政策和税制改革方案的影响非常小。,最适课税论的主要内容,最适课税论 20世纪5060年代 (1)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合理搭配问题 (2)在特定效率和公平基础上的最适商品课税理论 (3)兼顾公平与效率的最适所得课税理论,最适课税论与公平课税论的主要差别至少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公平课税论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而最适课税论则主要强调纵向公平。第二,
5、按照公平课税论,追求公平原则的效率成本是次要的问题;而按照最适课税论,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纳入到一个福利函数中综合考虑,设计出最优的公平一效率组合的税制结构。由于最适课税论在一个标准下把公平目标和效率目标统一起来,故它能分析累进性或纵向公平与激励或效率之间的取舍对税率结构设计的影响。所以,最适课税论相对于公平课税论表现出来的一个优点是,经济分析可以用来分析合理的税率结构。,最适课税论指出:一般而言,所得税易实现公平分配目标但不易促进经济效率;反之,商品税易于促进经济效率但难以实现公平分配,在复合税制情况下,是以所得税还是商品税作为主体税种,即采取何种税制模式,最终取决于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终极目标的
6、权衡,这个理论称为“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搭配理论”。虽然这个理论主要分析的是主体税种的选择问题,但是其所提出的“税制模式选择取决于政府对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终极目标权衡”的思想却对税收改革的各个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3、财政交换论 财政交换论(theory of fiscal exchange)最初起源于魏克塞尔(Wicksell,1896)关于财政学的自愿交换理论以及布坎南(Buchanan,1976,pp1729;Brennan and Buchanan,1980)等对这一传统理论的现代研究成果。魏克塞尔在他1896年的专题论文财政理论研究中,设想了对“公平”税制的设计,这种“公平”税制的理论基
7、础是边际效用理论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他认为,税收通过政治程序对个人或利益集团进行分配,应当求得国家付给个人的边际效用等于个人因纳税而损失的财富的边际效用 。,换一个角度来说,纳税人根据自己对共用品数量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相应的税收份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最佳的共用品数量和税收份额匹配,达成一种每个参与者都能接受的协议 。 财政交换论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有效配置资源的目标,要求尽可能广泛地采用受益税;二是为了使当权者在决策中的自私自利最小化,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财政交换论的主要内容,财政交换论 20世纪90年代 (1)宪法上限制政府的征税能力 (2)研究的重点是选择税基和
8、税率结构 (3)宪法对税基性质进行限制,有助于确保政 (4)提供公共物品的水平和类型符合公民的意愿。 (5)从宪法上制约政府制定税收差别待遇。 (5)政府应该取消对资本的课税。,二、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一).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降低税率表现为最高边际税率的降低; 拓宽税基表现为扩大征税范围和减少优惠措施; 减少档次表现为调整所得税税率表。 1、个人所得税 2、公司所得税 3、个人所得税与公司所得税一体化,(二)一般消费税,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增值税由选择性征收向普遍征收转变 标准的增值税模式是“消费型”、目的地征税、扣税法和三
9、档税率; 实现增值税的协调统一,第二节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方向 一、工商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1.税制改革的原因 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形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价值取向,并在此导引下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改革,包括税收体制的改革。在一系列的税收体制改革中,又以1994年的税制改革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内容最深刻、意义最深远,这次改革建立了以增值税为主体、消费税和营业税为补充的新的流转税格局;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1994年成功税制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强化了市场对经济资源的基础配置,减少了税收对经济的干预,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二是促进公平税收,
10、合理负担,平等竞争;三是扩大税源,集中税权,加强征管,减少税收流失。其中,第一个方面的作用最为显著。,2.现行税收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税制结构性失调,导致税收调控作用的弱化。 (2)某些税种相互交叉或某些税种本身存在的问题。 (3)某些需要开征的税种尚未开征。 (4)税收上的公平竞争和国民待遇原则没有充分体现 (5)税费改革虽有进展,但不合理的乱收费仍然存在 (6)税收征管仍存在诸多的疏漏和薄弱环节。,3. 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思路 我国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围绕统一税法、公平税负、规范政府分配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的目标,在保持税收收入稳
11、定增长的前提下,适应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需要,积极稳妥地分步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改革。,二、商品税改革和所得税改革 (一)商品税改革 (二)所得税改革 三、资源税和财政税改革 (一)资源税改革 (二)财政税改革,四、及早建立绿色税收体系环境税,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绿色税收”是对破坏环境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征税,提高其应税行为成本,达到限制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第二节 农村税费改革,一、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 (一)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由来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内容和效果,二、全国范围取消农业税 (一)农业税推出历史舞台 (二)取消农业税的重大历史意义,三、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维护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果 (一)以“黄宗熙定理”为戒,防止反弹 (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复习与思考】 1、试述公平课税论。 2、试述税收最适论。 3、试述财政交换论。 4、试述世界税制改革的的实践。 5、试述开征绿色税收的社会经济意义 。 6、试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7、试述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方针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