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不可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2)把握犯罪的本质特征。(3)了解我国刑罚的种类。(4)认清犯罪的危害。2能力目标(1)能结合违法犯罪的有关案例,正确区分和判断违法行为、犯罪行为。(2)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3)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2)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人。(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教师讲
2、授。【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文强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1)文强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2)文强的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3)文强落得什么结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分析中导入本课。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谁都不能违法,违法就要受到追究和制裁。【新课教学】法不可违(PPT)一、谁都不能违法(PPT)第一环节:比较违法行为的类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上小勤案例并思考书上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人们的行为底线其实就是不违法。我们维护自尊,培养自信,实现自立,力求自强,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守规则,尤其不能违反法律。因此,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才能避免上述事情的发
3、生。从而引出1、违法行为的含义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是违法行为。 法律规定不能做而去做的,也是违法行为下列三个情景,并讨论填表:1、情景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大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税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情景二:朱某在工厂浴室捡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
4、则赔偿苏某损失 350 元。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民法通则民法通则、经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情景三:17 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 9 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 400 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 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教师归纳: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对社会危害大小,这三种违法行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1.行政违法行为2.民事违法行为3.刑事违法行为前两种对社会危害教轻称为一般违法行为,而后者情节比较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特别大,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活动:,看哪个同学回答的最快、最准确。以下案例各属于哪一类违法行
5、为?1王某与刘某因一件小事发生争执,王某一怒之下,把刘某打成重伤,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2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 4、5 盏,被公安机关处于 200 元罚款。3、甲打了乙两个耳光,致使乙面部红肿,口角流血。4、影楼私自将别人的照片放大并展出5、甲把乙打成了重伤,丧失了劳动能力6、工商局没有依据查封你家开的公司。7、开车闯红灯。1、在十字路口闯红灯。2、抢劫他人财物。3、欠钱不还。4、打架斗殴。5、拾得别人的钱物不还。根据案例断一断某日下班时间,甲骑车经过某路口时与逆向骑车的乙相撞,乙新买的手表也被撞坏。甲乙发生争吵,正巧甲的儿子丙下班经过,不问青红皂白上前重重地打了乙几拳,
6、当场把乙打倒在地,经鉴定,乙多处受伤,手臂骨折。三人的争斗引来不少路人围观,致使该路口交通堵塞,一片混乱。 、1.乙、丙两人被公安机关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各处以 200 元罚款。2.乙因逆向骑车被交警罚款 50 元。3.经保修部门检查,乙的手表受损,价值 100 元4.经鉴定,乙多处受伤,脾脏破裂,右眼视网膜脱落。活动完后教师回归教材叫学生完成图表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所属违法类型一二三备选答案:A行政法 B民法 C刑法 D行政制裁 E民事责任 F刑事处罚 G行政违法 H民事违法 I刑事违法 J较轻 K严重教师指导学生概括出违法行为及其分类。师生共同归纳:凡不履行法律规
7、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三种,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二、犯罪必受惩罚(ppt)第二环节:初识犯罪的基本特征1严重危害性回归播放视频:文强案教师在分析“文强案”带来的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结论。2刑事违法性教师启发学生比较各种违法行为,让学生得出结论:在众多的法律中,犯罪触犯的是刑法,而不是其他法律。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对照“文强案”的几个被告所涉罪名,3刑罚当罚性明确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
8、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师生共同归纳: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4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5刑罚的种类师生共同归纳: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第三环节:区别刑罚的种类教师:请同学们联系前面的连线,阅读教材中关于刑罚的知识,完成填表。主刑(五种) 附加刑(三种)种类适用师生共同归纳: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
9、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脱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巩固新课】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法不可违,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如:违法可分为哪两类?犯罪有哪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主刑和附加刑各有哪几种?学生回顾并回答。教师通过多媒体或板书提示本课时主要内容:1道德是人们追求的较高境界,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2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将它们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三种,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的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3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它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4我国的刑罚可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今天我们弄清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事实说明,违法与犯罪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些人走向犯罪的深渊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学法、知法、守法,防微杜渐,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开阳县 2016 年初中政治学科优质课评比法不可违教学设计高寨中心学校 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