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电大结构设计原理(本)考试小抄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当混凝土双向受力时,它的抗压强度随另一方+向压应力的增大而( )。A增加 B减小 C不变2若要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在没有特定条件限制下,最有效的办法是( )。A增加钢筋用量
自考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Tag内容描述:
1、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电大结构设计原理(本)考试小抄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1当混凝土双向受力时,它的抗压强度随另一方+向压应力的增大而( )。A增加 B减小 C不变2若要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承载能力,在没有特定条件限制下,最有效的办法是( )。A增加钢筋用量 B增加梁的宽度C增加梁的高度 D提高混凝土的标号3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第二个适用条件 的物理2ax意义是( )。A防止出现超筋破坏B防止出现少筋破坏C保证受压钢筋达到规定的抗压设计强度 D保证受拉钢筋达到规定的抗拉设计强度。
2、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思考题及习题(参考答案)第 1 章 绪论思 考 题1.1 钢筋混凝土梁破坏时的特点是:受拉钢筋屈服,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破坏前 变形较大,有明显预兆,属于延性破坏类型。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利用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很弱,钢 筋的抗拉能力很 强的特点,用混凝土主要承受梁中和 轴以上受 压区的压力,钢筋主要承受中和轴以下受拉区的拉力,即使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梁还能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直到受拉 钢筋达到屈服强度以后,荷载再略有增加,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才破坏。由于混凝土硬化后钢筋与混凝土。
3、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 C. D. 4.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
4、 A1. 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结构构件,其重要性系数 y。不应小于( )。C. 1. 02. 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及以上的结构构件,其重要性系统y。不应小于() 。C. 1.1 3按第一类 T 形截面梁进行设计时,其判别式应为( )。 A. Ma1 lfcbfhf(h o-0.5hf)4.按第二类 T 形截面梁进行设计时,其判别式应为() 。B. Ma1lfcbfhf(h o-0.5hf)B1. 把材料平均强度、标准强度、设计强度按数值大小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c.设计强度b 时,为小偏心受压构件6. 当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根据钢筋面积选择钢筋直径和根数时,对裂。
5、院、系领导审批并签名 A / B 卷广州大学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课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考试/ 考查)学院 土木工程 系 建工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_ 题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人分数 10 10 5 10 10 40 15 100评分(改题需注意:每个小题处仅写扣分,即负分,如-1,不能写加分,如+1,大题(如一、二)前写得分,如 20,不能写+20,小题(如 1,2)前不能写得分,另外,改完后需核准每一小题扣分、每一大题得分;而且每一大题得分应与上表中的分数统计一致,最后还要把上表的总分核准,卷子改。
6、 ABC1.材料的设计强度小于其标准强度,而荷载的设计值一般大于其标准值。(O)2.材料的设计强度大于其标准强度,而荷载的设计值一般小于其标准值(X)3.D1.对于超静定结构体系,构件上产生的扭矩除了静力平衡条件以外,还必须由相邻构件的变形协调条件才能确定,此时称为协调扭转。(O )2.对于静定结构体系,构件上产生的扭矩除了静力平衡条件以外,还必须由相邻构件的变形协调条件才能确定,此时称为协调扭转。( X)3.大偏心受拉构件为全截面受拉.部分受拉。 (X )4.对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设计时其强度标准值依据是条件屈服强度(X)EFG1.钢。
7、1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9 - 2010 学年二 学期 时间 120 分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二)课程 24 学时 学分 考试形式: 卷专业年级: 土木工程 2007 级 总分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 题纸上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计 26 分)1. 先张法和后张法对混凝土构件施加预应力的途径不同,先张法通过(预应力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力)施加预应力,后张法则通过(锚具)施加预应力。2. 按照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程度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分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构件。3. 预应力混。
8、模拟题试 卷 一一 、 填 空 题 ( 每 空 2 分 , 共 计 20 分 )1、 门 式 刚 架 轻 型 房 屋 屋 面 坡 度 宜 取 ( 1/201/8 ) , 在 雨 水 较 多 的 地 区 取 其 中 的较 大 值 。2、 在 设 置 柱 间 支 撑 的 开 间 , 应 同 时 设 置 ( 屋 盖 横 向 支 撑 ) , 以 构 成 几 何 不变 体 系 。3、 当 端 部 支 撑 设 在 端 部 第 二 个 开 间 时 , 在 第 一 个 开 间 的 相 应 位 置 应 设 置 ( 刚 性 ) 系 杆 。4、 冷 弯 薄 壁 构 件 设 计 时 , 为 了 节 省 钢 材 , 允 许 板 件 ( 受 压 屈 曲 ) , 并 利 用 其 ( 屈服 后。
9、1考试时间 120 分钟,闭卷(允许携带桥规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3分)1、钢筋 R235、HRB335、HRB400 的符号分别是: 、 、 。2、混凝土的变形按是否受力分为 变形与 变形两大类。混凝土在荷载长期作用下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 。3、工程设计时,一般先按 极限状态设计结构构件,再按 极限状态验算。4、钢筋混凝土 T 形、I 形截面剪扭构件划分为矩形块计算时,剪力由 承担,扭矩由 承担。5、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表明:采用边长为 cm 的立方体试件,在龄期为 d 时,所测得的具有 保证率的抗压强度为 20MPa。二、判断。
10、- 1 -院、系领导审批并签名 A / B 卷广州大学 20112012 学年第 1 学期考试卷课程 钢结构设计原理 考试形式(开卷/闭卷,考试/ 考查)学院 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_ 题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人分数 10 10 5 10 15 40 10 100评分一、 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1. 钢材的设计强度是根据钢材的_A_确定的。A. 比例极限 B. 弹性极限C. 屈服点 D. 抗拉强度2. 下列哪种元素含量的提高会增加钢材的强度和抗锈蚀能力,但却会严重地降低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特别是在温度较低时会促使钢材发生冷脆现象。 ( B )A。
11、1 立方体抗压强度 轴心抗压强度 轴心抗拉强度及影响因素 立方体抗压强度fcu轴心抗压强度fc轴心抗拉强度ft fcu和试验方法 实验尺寸有关 试验尺寸越小 强度值越大 1 双向受压时 一向混凝土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增加而增加 2 双向受拉时 双向抗拉强度接近单向抗拉强度 3 一侧受拉一侧受压 强度均低于单向受力强度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主要因素 块材的强度 尺寸和形状 砂浆的物理力学性能 砌筑质量 2。
12、班级_学号_姓名_(第 页,共 页) -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密-封-线-学年 第 期钢结构设计原理试卷J 卷 时间: 120 分钟 适应专业:土木工程(房屋建筑方向) 【考试】【闭卷】题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分数 20 10 30 40得分评卷人: 合分人: 一、单项选择题(210=20 分)得 分 1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与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 f 的关系为( C )vfA Bffv。
13、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1. 对钢筋进行冷加工的目的是(A) 。A. 提高屈服强度 B. 增加钢材的塑性 C. 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D. 调直、除锈2. 下列哪种状态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C)A. 结构作为刚体失去平衡 B. 因过度的塑性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载C. 影响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 D. 构件丧失稳定3为了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的耐久性,构件裂缝的控制等级有(C)级。A. 10 个 B. 5 个 C. 3 个 D. 2 个4. 当适筋梁的受拉钢筋屈服时,梁正截面的承载能力(B) 。A. 达到最大值 B. 接近最大值 C. 离最大值还有较大一段距离 D. 。
14、自考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试题及答案汇总结构设计原理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及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一、学习目的本章介绍了钢筋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分别从强度、变形等方面阐述了组成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混凝土和钢筋的特性,并对钢筋与混凝土共同作用机理作了简要说明。学习本章的目的是使读者认识并熟悉钢筋混凝土材料,了解它们的工作性能,能在工作中正确的使用它们。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取材于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J D60-2004) 、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1-2005) 、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