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

第四章第二十五节 抽搐与惊厥,抽搐(tic)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剧烈收缩。 惊厥(convulsion) 强直或阵挛性肌群收缩。 强直阵挛发作非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 其他EP发作形式,抽搐、惊厥与癫痫的关系,非热性惊厥强直阵挛发作 热性惊厥 其他EP发作形式,病因,特发性:先天性脑功能不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Tag内容描述:

1、脑血管病 先天性疾病 变性疾病,症状性抽搐的病因2,2全身或系统性疾病 感染 中毒性疾病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低血糖、低血钙 其他:如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儿童佝偻病、子痫等,缺氧:窒息、缺氧及一氧化碳中毒等 3.神经症,发生机制不明,临床表现,1. 全身性抽搐 GTCS、强直发作、阵挛发作 2. 局限性抽搐 SPS 低钙性抽搐,伴随症状,伴发热:感染 血压增高:高血压病、肾炎、子痫、铅中毒 脑膜刺激征:颅内感染、蛛血 瞳孔扩大 GTCS 剧烈头痛:高颅压和脑膜刺激 意识丧失:GTCS 颅内病变,问诊要点,1.起病年龄:由于不同年龄发生惊厥原因不同,故寻找病因时要考虑到年龄。
2.诱发因素: 发热、过量饮水、过度换气、饮酒、缺眠、过劳和饥饿等均可诱发癫痫发作。
感觉因素:视、听、嗅、味、前庭、躯体觉诱发,称反射性癫痫 精神因素,问诊要点2,3. 发作时的表现形式 临床表现 先兆、发作过程、触发因素、发作频率、合并疾病、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服药史 4.是否为孕妇 5.伴随症状 头痛、呕吐、咳嗽、胸痛、腹泻、大小便情况、意识障碍等。
,。

2、瘦,或少食而肥,虽肥而四肢不举”,(二)气陷证,概念:是因气虚而升举乏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临床表现:气虚证脏器下垂 腰腹气坠感,久泻久痢,便意频频 脏器下垂 (子宫脱垂图),气陷证经文选读,景岳全书 脱肛:“有因久泻久痢脾胃肾气陷而脱者,有因中气虚寒不能收摄而脱者,有因劳役吐泻伤且脾而脱者” 景岳全书 妇人规:“子宫不收而外坠者,宜补中益气汤加醋炒芍药,饮而举之” “非温补不能收” 内经:“下者举之”,(三)气滞证,概念:气机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胀闷、疼痛、脉弦 景岳全书:“痛证当辨有形无形,无形者,痛在气分。
凡气病而为胀为痛者,必或胀或止,而痛无定处,气聚则痛而无形,气散则平而无迹,此无形之痛也,但宜顺气,气顺则痛愈矣”,(四) 气逆证,概念:气机逆而向上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肺气上逆咳嗽,气喘,不得平卧 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嗳气 肝气上逆头痛目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吐血衄血,甚至晕厥,气病辨证小结,重点:虚证气虚证 气陷证实证气滞证 气逆证,二 血病辨证,(一)血虚证 概念:血不足肌体失去濡养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

3、衰存亡” 。
二、病变的声音:(一)声音1. 一般病变表现:阳、热、实证 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阴、虚、寒证 语声低微细弱、懒言沉静、声音断续。
2. 声重:指语声重浊,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临床上常伴有鼻塞、流涕或咳嗽、痰多等症。
3. 音哑、失音:外感风寒 肺失清肃新病、多实证金实不鸣 外感风热 邪闭清窍声多重浊痰湿壅肺 阴虚火旺 久病多虚证声多嘶哑2金破不鸣 肺肾精气内伤4. 鼻鼾:昏睡不醒 高热神昏神识昏迷 中风入脏之危候5. 惊呼痛、惊、恐痫病口中如作猪羊叫声风痰随气上逆6.太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所致。
二、语言沉默寡言,语声低微,时断时续言为心声 虚证,寒证语言异常心神病变 烦燥多言,语声高亢有力,实证,热证1. 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属热扰心神之实证,可见于温病热入心包,或阳明腑实证、痰热扰乱心神。
温病热入心包可见于 阳脏腑实证病热扰乱心神2. 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 心气大伤 。

4、变化及其一般临床意义 (二)疑难点 谵语、郑声、狂言、独语、错语各自特点及临床意义,2019/2/13,中医诊断学,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闻诊是临床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颇受历代医家重视。
,2019/2/13,中医诊断学,早在黄帝内经就有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以声音、语言等各种变化来辨别病变。
由于声音和气味都是在脏腑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中产生的,所以通过闻声音与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病情。
,2019/2/13,中医诊断学,第一节 听声音,一、声音: (一)声音产生的原理:“气动则有声” 声音的产生不仅是喉、舌、齿、唇、鼻等器官直接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心、肺、肾等脏,尤其与肺气之虚实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019/2/13,中医诊断学,声音包括声腔声调、语言、呼吸气息、咳嗽、呃逆、呕吐等方面。
肺主气司呼吸,咽喉有声带,主发音,由于肺气出入的作用,通过咽喉、舌、唇齿、鼻腔共同协调而形成声音,发音由口腔而出。
,a:张志聪说“音声之器,在心为言,在肺主声,然由肾间动气上出于舌,而后能发其声。
”,2019/2/13,中医诊断学,(二)、正常声音:,1、正常声音。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相关PPT文档
诊断学第四章第二十五节 抽搐与惊厥.ppt
诊断学第四章第二十二节    头痛.ppt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ppt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相关DOC文档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  闻诊.doc
标签 > 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编号:346185]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