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寿巴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试题

。 罔:欺骗。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这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的是( ) (3 分)A.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C

重庆长寿巴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试题Tag内容描述:

1、 罔:欺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这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的是( ) (3 分)A.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入前为寿D.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不如因善遇之3. 下列句子与“使毕使于前”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3 分)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群臣侍殿上者。
C.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 不然,籍何以至此?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4 分)(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4 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
”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

2、 罔:欺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疆界,这里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D.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对等,比得上。
2.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的是( ) (3 分)A.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入前为寿D.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不如因善遇之3. 下列句子与“使毕使于前”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3 分)A.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 群臣侍殿上者。
C.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D. 不然,籍何以至此?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1)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4 分)(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4 分)(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宇文贵字永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贵母初孕贵,梦有老人抱一儿授之曰:“赐尔是子,俾寿且贵。
”及生,形类所梦,故以永贵字之。
贵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

3、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 论说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
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
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
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
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
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
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
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
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雅玛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
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
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
文字的产生。

4、使诗歌也具有动态之美。
徐志摩善于用化静为动、以静写动和寓动于静的方法去构建动态美的画面,而这画面往往因在静中注入了动的血液,而使诗歌愈加清新、活泼、充满生气。
化静为动是徐志摩创造诗歌动态美的重要手法。
她是睡着了描写的是少女的睡态。
少女的睡态,本是安谧、宁静的,但诗人抓住少女“可爱的漩涡”这一静态特征,用荷盘中颤动的露珠作比,从静态中写出轻盈的动态,使读者在少女如“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莲”的睡态中,感觉到她在“朝阳里”将是如何像“水仙”那样鲜艳芳菲。
山中一诗,写静夜里诗人在院中思念山中的恋人。
在那月华如水的静夜里,诗人却想要“攀附月色,化一阵清风” ,去“吹醒群松春醉,在山中浮动” 。
面对情人静谧的窗口,诗人不忍打扰熟睡的姑娘,只愿化为一片碧叶,掉在她窗前, “轻柔如同叹息” 。
诗人在苦心经营了一个极其幽静的环境后,又将笔峰轻轻一转,抓住“一针碧叶”掉下发出“如同叹息”般的声响这一动态,使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流动美。
在徐志摩笔下, “秋雨在一流清冷和秋水”里从“憔悴的秋柳”的“将黄未黄的秋叶”上听见“亲亲切切喁喁唼唼”的情语(私语 ) , “树上的叶子”会与作者的心在。

5、答 题 卷 规 定 的 位 置 上 。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10 分)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A 。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 fi 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 xi,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是杨绛先生 B (大义凛然/平静超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
他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依次填写)。
(3 分)锦 书 痛彻心 fi 不 xi (2)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
(1 分)改为 (3)结合语境,在 A 处横线上仿写恰当的句子。
(2 分)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

6、用 0.5 毫 米 黑 色 签 字 笔 , 将 答 案 书 写 在 答 题 卷 规 定 的 位 置 上 。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卷 阅读题(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炎黄作为人文始祖的意义炎黄文化是根祖文化。
一方面,从文明起源上讲,炎黄是人文始祖,炎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龙头文化;另一方面,从中华民族起源上讲,今日以汉族为主体包括 56 个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乃是历史上以炎黄族为核心,经华夏族和汉族不同阶段的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炎黄族是早期华夏民族之核心,是中华民族之根。
这也是炎黄作为“人文始祖”在中华民族形成进程意义上的解释。
因此,炎黄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纽带和精神维系。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对于古史传说曾有“信古” “疑古” “释古”三种态度和做法。
具体说到炎帝、黄帝,信古者当然是把他们作为真实人物来对待;而疑古者则把他们作为神来对待。
殊不知,远古时代的人名、族名、图腾名、宗神名是可以同一的。
以黄帝为例,黄帝号称轩辕氏,又号称有熊氏。
据研究,轩辕氏可以追溯到商。

7、不能写在试题卷上。
3.试卷其它题目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的答案。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每年农历 7 月初 7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即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 “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

8、 上 。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7 分)我心里感到无量的喜悦,仿佛饮了仙露,吸了醍醐,大有飘飘欲仙的感概了。
这声音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有时如金声玉 zhn( ) ,有时如黄钟大吕,有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有时如红珊白瑚沉海里,有时如弹素琴,有时如舞霹 l( ) ,有时如百鸟争鸣,有时如兔落鹘起,我浮想联翩,不能自已,心花怒放,风生笔底。
死文字仿佛活了起来,我也仿佛又溢满了青春活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 分)金声玉 zhn( ) 霹 l( ) 醍醐(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2 分)(3) “联翩”的意思是鸟飞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断。
“浮想联翩”在文段中的意思是 。
(2 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犯了错误就要接受批评,讳疾忌。

标签 > 重庆长寿巴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入学摸底试题[编号:286717]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