虑水分蒸发,长期放置是否会分层? 4、蔗糖溶于水后的粒子是什么?食盐呢? 5、请你归纳它们形成的物质的特点。,一、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特征:均一、稳定。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
粤教版九下化学课件第七章 溶液第1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Tag内容描述:
1、虑水分蒸发,长期放置是否会分层? 4、蔗糖溶于水后的粒子是什么?食盐呢? 5、请你归纳它们形成的物质的特点。
,一、溶液,(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均一、稳定。
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是固体、气体或液体。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某某溶质的某某溶剂的溶液,讨论: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如何确定的?,气体,液体,固体,液体,量少,量多,非水物,水,练习:,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 溶剂 (1)硫酸铜溶液 (2)稀硫酸 (3)75的医用酒精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6)盐酸 (7) CO2的水溶液,CuSO4,水,H2SO4,水,C2H5OH,水,油脂,汽油,白磷,二硫化碳,HCl,水,H2CO3,水,思考,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 以作为溶剂,相。
2、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硝酸钾,B,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在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加入的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对于硝酸钾而言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硝酸钾。
,220 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分别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D,解析 D选项在100 g水中加入了40 g氯化钠,只得到了136 g 溶液,说明有4 g氯化钠没有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在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固体后,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多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解析 C项没有指明温度和溶液的质量。
,42017聊城改编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在一。
3、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物质,但所加入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 解,根据如图7-2-7所示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1)_(填序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A、B,C,D,典例 典例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物质,但所加入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 解,根据如图7-2-7所示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4)若固体物质是硝酸钾,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
,B,解析 A、B烧杯中都有未溶解的物质,且物质不再减少,说明溶液已经饱和。
因为四个烧杯中加入的物质的质量依次减少,则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
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硝酸钾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烧杯中未溶解完的硝酸钾比A中少,所以加热后B烧杯中的硝酸钾首先溶解完,继而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方法透视 。
4、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物质,但所加入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 解,根据如图7-2-7所示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1)_(填序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_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_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A、B,C,D,典例 典例 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中都加入某物质,但所加入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 解,根据如图7-2-7所示现象回答下 列问题。
(4)若固体物质是硝酸钾,对一定盛有饱和溶液的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
,B,解析 A、B烧杯中都有未溶解的物质,且物质不再减少,说明溶液已经饱和。
因为四个烧杯中加入的物质的质量依次减少,则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恰好饱和,D烧杯中的溶液一定不饱和。
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硝酸钾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烧杯中未溶解完的硝酸钾比A中少,所以加热后B烧杯中的硝酸钾首先溶解完,继而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方法透视 。
5、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硝酸钾,B,解析 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在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加入的硝酸钾不能继续溶解,溶液的质量不变;在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对于硝酸钾而言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硝酸钾。
,220 时,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分别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D,解析 D选项在100 g水中加入了40 g氯化钠,只得到了136 g 溶液,说明有4 g氯化钠没有溶解,所得溶液一定是在20 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溶液析出固体后,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比较快 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多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C,解析 C项没有指明温度和溶液的质量。
,42017聊城改编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在一。
6、2 物质溶解的量,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很浓的溶液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 时,向50 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 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变为55 g D20 时,从50 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 g,剩下的45 g溶液还是饱和溶液,D,7.2 物质溶解的量,3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B,【解析】 容器是敞口放置的,溶液中的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少,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说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知识点2 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4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72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7、2 物质溶解的量,2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很浓的溶液 B在饱和溶液里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能溶解 C20 时,向50 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 g Na2CO3粉末,溶液的质量变为55 g D20 时,从50 g Na2CO3的饱和溶液中取出5 g,剩下的45 g溶液还是饱和溶液,D,7.2 物质溶解的量,3长期放置在敞口容器内的饱和食盐水,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现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这说明( ) A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剂质量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C溶液中溶剂、溶质的质量均未改变 D溶液比原来要浓一些,B,【解析】 容器是敞口放置的,溶液中的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少,容器底部有少量晶体出现,说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7.2 物质溶解的量,知识点2 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4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 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72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8、限制地 溶解蔗糖吗?,实验表明:,问题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吗?是否会随着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实验表明:,蔗糖的溶解能力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问题2,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在上面的前提条件下,关键看什么?,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
,溶质是否能继续溶解,思考:,一、如果将A烧杯溶液中的硝酸钾固体过滤后得到无色 透明的溶液,将A烧杯和B烧杯放在一起,你如何判断哪一只烧杯中的溶液是饱和的?,在A、B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硝酸钾,A烧杯中有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实验:,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看溶质是否继续被溶解,如果不再溶解,则是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的确定方法:,二、在A烧杯中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能溶解?,加入溶剂,饱和溶液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三、将A烧杯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未溶 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对大多数物质来说,升高温度饱和溶液可以 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交流与讨论,对大多数固体物质而言:,增加溶剂,升高温度,增加 溶质,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