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检测P391-7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P349-57检验医学院周 兰,实验诊断学,1 概述,1-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内的物质运输 内分泌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检测,1-2 心脏损伤的发生及过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不适和其它症状的一大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的
心肌损伤标志物概ppt课件Tag内容描述:
1、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检测P391-7肾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P349-57检验医学院周 兰,实验诊断学,1 概述,1-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体内的物质运输 内分泌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其检测,1-2 心脏损伤的发生及过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部不适和其它症状的一大类病症,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导致急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心脏损伤的病理过程:心肌缺血-心肌变性/可逆性心梗-心肌坏死/不可逆性心梗-心衰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反应不同病理过程的生化指标。它们的应用可以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重要帮助,1-3 心肌损伤。
2、脂质代谢紊乱的实验诊断,附一医院检验科 王凤清,血脂检测,脂质: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游离脂肪酸血清脂质检测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都有重要意义,17 23,脂蛋白的分类,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 LDL:IDL、Lp(a) HDL:HDL2、HDL3电泳法:CM前脂蛋白脂蛋白脂蛋白,18 23,脂蛋白代谢与相关疾病,脂蛋白代谢:内源性和外源性 HDL与LDL类的不同作用 HDL:使CHOL从肝外组织运至肝内 LDL:使内源性的CHOL转运至肝外。,脂质代谢紊乱常用的实验室检测,目的: 早期发现与诊断高脂血症。 协助诊断动脉粥样硬化,评价危险度。 评价饮食与。
3、第十章 心脏疾病的生物化学标志物,Biochemical Markers of Cardiac Disease,第四节 急性心肌损伤生物化学标志物,主要内容,概 述 历史演变 传统的心肌酶谱 心肌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心肌损伤是指伴心肌细胞坏死的疾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内膜下心肌梗死,穿透性心肌梗死,非Q波性坏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炎。,1979年WHO提出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标准:典型的持续的胸痛史;典型的心电图改变,包括ST段抬高和Q波出现;心肌酶学的改变。并认为以上三项中的二项以上阳性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最近,有人把由于冠状动脉所致的心肌损伤。
4、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及其 临床意义 -,第三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第一部分,关于心肌梗塞,心肌酶谱检测,心肌蛋白检测,心脏标志物,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目录,心肌梗塞(MI),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心肌标志物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冠状动脉供血急。
5、2018/12/4,生物化学检验,第十五章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学习目标,1.掌握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概念、选择原则;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2.熟悉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具备的条件;心脏疾病的生化改变 3.了解常见心脏疾病的分类及临床分期;心衰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4.具有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能力 5.能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结果作出检验诊断,第一节 概 述,一、心脏组织结构特点,心脏主要由呈梭形的心肌纤维(即心肌细胞)组成。与一般细胞所不同的是,肌细胞内含有众多的肌原纤维,包括粗细两种蛋白微丝,其中细丝由。
6、心肌损伤标志物,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检测与临床意义,心脏结构,心脏主要由心肌纤维/细胞组成,包含大量肌原纤维; 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仅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 心脏富含蛋白和利用能量的酶:如肌钙蛋白、肌红蛋白(myoglobin,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 LD),这些都成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条件,敏感性和特异性高; 能检测早期心肌损伤,且窗口期长; 容易检测 很快得到检测结果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 能估计梗死范围大小,判断预后; 能评估溶栓效果。,窗口期:。
7、常用的心脏标志物,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省急救中心 王晓梅,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NACB美国临床生化科学院,美国病理学学院(CAP)最近对1352名ED医师进行了Q-探针研究,其中75%认为心肌损伤检测应在45min内或更短时间回报结果,并将此作为预约化验的时间参考点。,一、心脏标志物POCT的重要意义,二、心脏标志物简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梗),心功能不全标志物(心衰),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钠尿肽原 (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血管病的预测值,高敏C反应蛋白。
8、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意义 演变,CK-MB起病后4小时升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CK-MB的峰值常可反映梗塞的范围。 肌酸磷酸激酶(CPK)在6-8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最高峰,3-4日下降至正常。,血肌红蛋白在心肌梗塞2小时内上升,12小时达最高峰,较血清酶出现早,24-48小时恢复正常。 cTnI在发病后3-4小时开始上升,11-24小时达高峰,持续7-10日,特异性、敏感性均很强,是反映急性心肌梗塞有意义的指标。,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心肌损伤标志物,通常在STEMI症状发生后24 h开始升高,1024 h达到峰值,并可持续升高714 。
9、2018/7/10,1,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ssaying for markers of myocardial injure,2018/7/10,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项目单,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2018/7/10,3,心肌损伤标记物检测及临床应用,2018/7/10,4,什么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
10、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结果解读,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高敏肌钙蛋白,肌钙蛋白,心脏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回顾,心肌酶谱,2012 AMI重新定义第三版 2012,hs-cTnI 欧洲,更特异,更敏感,French J and White H Heart 2004; 90(1): 99106.,心肌损伤后,肌钙蛋白灵敏度和特异性最高是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三项),Early release kinetics of cardiac markers (hours after AMI),Diagnostics disease specific blood tests,急性心肌梗死(MI)后心脏标志物的分泌,Myoglobin 肌红蛋白 急性心梗后最早释放,非心肌特异性蛋白,存在于。
11、心肌损伤的化学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三项,以下都是心肌损伤标志物,除外,心肌损伤确诊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值,心肌损伤标志物是什么,高血钾最好的治疗方法,心肌损伤标志物有哪些,心肌损伤是什么意思。
12、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心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死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脑血管病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基础都是动脉硬化。 检验医学:预估动脉硬化存在、严重程度以及判断心肌损伤。,第一节 概述,心脏疾病的诊断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心导管检查、核素心血管照影、(CT)血液生化检查,二.病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 心肌疾病 心肌肥厚、扩张、纤维化、坏死。 心力衰竭 心。
13、2018/8/19,生物化学检验,第十五章 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学习目标,1.掌握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概念、选择原则;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2.熟悉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应具备的条件;心脏疾病的生化改变 3.了解常见心脏疾病的分类及临床分期;心衰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4.具有进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的能力 5.能根据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结果作出检验诊断,第一节 概 述,一、心脏组织结构特点,心脏主要由呈梭形的心肌纤维(即心肌细胞)组成。与一般细胞所不同的是,肌细胞内含有众多的肌原纤维,包括粗细两种蛋白微丝,其中细丝由。
14、心肌损伤标志物,时间: 主讲人:,心肌损伤标志物定义,心肌损伤发病 69 小时候,血中出现增高并持续数天、对心肌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标志物。,理想标志物,时间限定性 比例特异性 敏感被测性 分级相关性,肌红蛋白 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乳酸脱氢酶,临床心肌损伤标志物,一、心肌酶谱检测 二、心肌蛋白检测 三、心肌血管标记物检测 四、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一、心肌酶谱检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15、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酶是指心肌细胞内的酶类物质,具有催化心肌细胞代谢和调节心肌细胞电活动的作用。心肌酶谱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临床上常用血清AST、LDH、CK、CK-MB、-HBDH作为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相关检测指标。如果心肌细胞发生坏死、破裂,这些酶类就会释放入血液当中,使之升高。因此,临床一般将心肌酶谱的检查来间接衡量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概述,概述,这些酶类活性增高可见于许多非心肌病变时,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感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