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3.1 概述3.1.1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的发展简史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从广义上讲,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还应该包括高分子分离膜材料。但由于高分子分离膜在材料形式、分离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其特殊性,因此将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Tag内容描述:

1、一般聚合物所没有的新功能离子交换功能,本质上属于反应性聚合物。
吸附树脂是指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一类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最早出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一世纪30年代。
1935年英国的Adams和Holmes发表了关于酚醛树脂和苯胺甲醛树脂的离子交换性能的工作报告,开创了离子交换树脂领域,同时也开创了功能高分子领域。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使水不经过蒸馏而脱盐,既简便又节约能源。
因此根据Adams和Holmes的发明,带有磺酸基和氨基的酚醛树脂很快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在水的脱盐中得到了应用。
1944年 DAlelio 合成了具有优良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及交联聚丙烯酸树脂,奠定了现代离子交换树脂的基础。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此后,Dow化学公司的 Bauman 等人开发了苯乙烯系磺酸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并实现了工业化;Rohm & Hass公司的Kunin等人则进一步研制了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

2、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
1961年,米切利斯等人用各种比例的酸性和碱性的高分子电介质混合物以水-丙酮-溴化钠为溶剂,制成了可截留不同分子量的膜,这种膜是真正的超过滤膜。
美国Amicon公司首先将这种膜商品化。
50年代初,为从海水或苦咸水中获取淡水,开始了反渗透膜的研究。
1967年,Du Pont公司研制成功了以尼龙-66为主要组分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
同一时期,丹麦DDS公司研制成功平板式反渗透膜组件。
反渗透膜开始工业化。
,4,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膜分离技术真正实现了工业化。
首先出现的分离膜是超过滤膜(简称UF膜)、微孔过滤膜(简称MF膜)和反渗透膜(简称RO膜)。
在此期间,除上述三大膜外,其他类型的膜也获得很大的发展。
80年代气体分离膜的研制成功,使功能膜的地位又得到了进步提高。
具有分离选择性的人造液膜是马丁(Martin)在60年代初研究反渗透时发现的,这种液膜是覆盖在固体膜之上的,为支撑液膜。
,5,二、膜分离的特点膜分离过程是一个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它是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它在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上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性,具有较多的优势。
与传统的分离技术如蒸。

3、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使水不经过蒸馏而脱盐,既简 便又节约能源。
因此根据Adams和Holmes的发明,带 有磺酸基和氨基的酚醛树脂很快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并在水的脱盐中得到了应用。
1944年 DAlelio 合成了具有优良物理和化学性能 的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及交联聚 丙烯酸树脂,奠定了现代离子交换树脂的基础。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大成果是大孔 型树脂的开发。
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外包括我国的 南开大学化学系在内的诸多单位几乎同时合成出大孔 型离子交换树脂。
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大孔 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交换速度快和抗有 机污染的优点,因此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从离子交换树脂出发,还引申发展了一些很重要 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如离子交换纤维、吸附树脂、螯 合树脂、聚合物固载催化剂、高分子试剂、固定化酶 等。
这一最传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正以崭新的姿态在 21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
离子交换纤维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类新型材料。
其基本特点与离子交换树脂相同。

4、一般聚合物所没有的新功能离子交换功能,本质上属于反应性聚合物。
吸附树脂是指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一类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最早出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一世纪30年代。
1935年英国的Adams和Holmes发表了关于酚醛树脂和苯胺甲醛树脂的离子交换性能的工作报告,开创了离子交换树脂领域,同时也开创了功能高分子领域。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可以使水不经过蒸馏而脱盐,既简便又节约能源。
因此根据Adams和Holmes的发明,带有磺酸基和氨基的酚醛树脂很快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并在水的脱盐中得到了应用。
1944年 DAlelio 合成了具有优良物理和化学性能的磺化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离子交换树脂及交联聚丙烯酸树脂,奠定了现代离子交换树脂的基础。
,第三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此后,Dow化学公司的 Bauman 等人开发了苯乙烯系磺酸型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并实现了工业化;Rohm & Hass公司的Kunin等人则进一步研制了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和弱酸性丙烯酸系阳离子交换树。

5、指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一类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最早出现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一世纪30年代。
1935年英国的Adams和Holmes发表了关于酚醛树脂和苯胺甲醛树脂的离子交换性能的工作报告,开创了离子交换树脂领域,同时也开创了功能高分子领域。
,4,离子交换树脂发展史上的另一个重大成果是大孔型树脂的开发。
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外包括我国的南开大学化学系在内的诸多单位几乎同时合成出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
与凝胶型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具有机械强度高、交换速度快和抗有机污染的优点,因此很快得到广泛的应用。
,5,从离子交换树脂出发,还引申发展了一些很重要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如离子交换纤维、吸附树脂、螯合树脂、聚合物固载催化剂、高分子试剂、固定化酶等。
这一最传统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正以崭新的姿态在21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
离子交换纤维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材料。
其基本特点与离子交换树脂相同,但外观为纤维状,并还可以不同的织物形式出现,如中空纤维、纱线、布、无纺布、毡、纸等。
,6,吸附树脂也是在离子交换树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树脂,是指一类多孔性的、高度交联的高。

6、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主要包括离子交换树脂和吸附树脂。
从广义上讲,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还应该包括高分子分离膜材料。
但由于高分子分离膜在材料形式、分离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其特殊性,因此将在后面的章中详细介绍。
,3、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分类(1)按其吸附机理可分为化学吸附、物理吸附和亲和吸附高分子三大类;(2)按其形态可分为无定形、珠状、纤维状;按其孔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微孔型(凝胶型)、中孔型、大孔型、特大孔型等。
,(3)按来源分类天然来源的吸附分离性能高分子 改性淀粉,纤维素,壳聚糖(Modified starch,cellulose, chitosan)合成的吸附性高分子 离子交换树脂(聚苯乙烯骨架)ion exchange resin 高分子螯合剂(骨架含O,N,P,S,可与金属形成配位键)polymeric chelator 高吸水树脂(骨架上含亲水基团,如-OH,-COOH,COOM,-NH2等)Super water-absorbent resin,(4)按组成分,无机 分子筛、硅胶、活性炭 有机,比较而言,有机高分子吸附剂 有什么优势?,(5)按性质分类,1、基本元素组成的影响,2.。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相关PPT文档
第三章--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1020.ppt
功能高分子材料-第三章 高分子分离膜.ppt
功能高分子吸附分离03.ppt
3第三章--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ppt
吸附分离高分子材料.ppt
标签 >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编号:271796]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