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扫描 短时记忆 加因素法 1 前言1900 年 GE.Muller 和 A.Pilzecker 提出两类记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已经确认存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保持几秒钟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在 20 世纪,Sternberg 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
TCP实验报告Tag内容描述:
1、 系列扫描 短时记忆 加因素法 1 前言1900 年 GE.Muller 和 A.Pilzecker 提出两类记忆,直到半个世纪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在已经确认存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般认为,短时记忆是指对信息保持几秒钟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在 20 世纪,Sternberg 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间,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法。
这种实验并不是对减数法反应时间的否定,而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加因素法反应时间实验的逻辑是: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互相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这样,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的实验,从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来确定这一信息加工过程的各个阶段。
因此,重要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辨别认知加工的顺序,并证实不同加工阶段的存在。
加因素法假定,当两个实验。
2、各多媒体模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三)步骤和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操作:打开电脑主机,同时解开模型身上的防尘衣服(拉开拉链,将衣服团在头顶上)。
点击电脑桌面的肺脏听诊程序,即进入相应界面。
随后对肺脏听诊的内容、特点及常见的异常特征逐一进行体会,并填写相关的实验报告内容。
在老师示教下进行相应的体验与练习。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脑,同时给模型穿好防尘衣服。
(四)内容和结果1按肺脏听诊顺序进行听诊: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微张口均匀呼吸。
由肺尖开始,分别听诊前胸、侧胸和后背,自上而下,逐个肋间进行,左右对称部位对比。
2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是:支气管呼吸音_,肺泡呼吸音_,支气管肺泡呼吸音_。
指出右图所示处所闻及的呼吸音:_,_,_。
3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是指_。
4干性啰音的听诊。
3、对于关键的小车运动执行元件,经过充分比较、论证,最终选用了步进电机,能够准确定位并且具有瞬间启动和急速停止的优越特性。
电机的驱动是以 L298N 为芯片的驱动模块;小车的电源模块采用 16V 的锂电池供电;通过红外对管 TCRT5000 判断黑线为循迹,实现了小车在规定区域上行驶并将信息实时反馈给控制端等功能;并且小车的控制端显示部分选用 LCD12864 液晶屏来显示所需的参数。
最后的实验表明,系统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不但完成了所有基本和发挥部分的要求,并增加了路程显示、全程时间显示等创新功能。
关键词:C8051F020 单片机、DSP2812、L298N、红外对管 TCRT5000、循迹、LCD12864 液晶屏2一、系统方案1.1 总体方案设计本实验需要智能小车在规定的 120cm*120cm 区域内。
从起点位置出发,检测障碍物所在位置并实施清除动作。
在重力感应传感器控制下实现智能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操作,控制智能小车行驶到障碍物位置,并且停留至少 3 秒钟,给出声或光的信号。
然后将障碍物推出规定区域。
为了完成实验要求,控制端在单片机控制下,显示模块,重力传感器模块、无。
4、光扫描技术简介: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国际上近期发展的一项高新技术。
2随着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工程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种技术已经引起了广大科研人员的关注。
通过激光测距原理(包括脉冲激光和相位激光) ,瞬时测得空间三维坐标值的测量仪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空间点云数据, 可快速建立结构复杂、不规则的场景的三维可视化模型, 既省时又省力, 这种能力是现行的三维建模软件所不可比拟的。
四、扫描机描述:名称:三维激光扫描机产品型号:600型复合式行程范围:X 轴 -500mm Y 轴 -600 mm Z 轴-400 mm T 轴-360o传动方式:高精密滚珠导轨+高精密滚珠丝杠+(日本)三洋步进 电机控制方式:高速 PCI 四轴运动控制卡图像采集系统:(比利时)Euresys 高速图像采集卡+(日本)精 工镜头+低照度高分辨率CCD1激光系统:650 nm 波长激光,最大功率 20 mW,连续可调机械精度:X 、Y 、Z 三轴综合精度分别 0.05 mm 机3台重复定位精 度0.005 mm机台。
5、实验准备 检查各多媒体模型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2(三)步骤和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以下操作:打开电脑主机,同时解开模型身上的防尘衣服(拉开拉链,将衣服团在头顶上)。
点击电脑桌面的肺脏听诊程序,即进入相应界面。
随后对肺脏听诊的内容、特点及常见的异常特征逐一进行体会,并填写相关的实验报告内容。
在老师示教下进行相应的体验与练习。
实验结束后,关闭电脑,同时给模型穿好防尘衣服。
(四)内容和结果1按肺脏听诊顺序进行听诊:病人取坐位或卧位,微张口均匀呼吸。
由肺尖开始,分别听诊前胸、侧胸和后背,自上而下,逐个肋间进行,左右对称部位对比。
2正常呼吸音的听诊特点是:支气管呼吸音_, 肺泡呼吸音_,支气管肺泡呼吸音_。
指出右图所示处所闻及的呼吸音:_,_,_。
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是指_。
4。
6、实验一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仪器 4, 实验步骤:对实验中的程序一一运行,程序代码后要说明代码的意义,保存实验的图片作为实验结果。
代码手写,写不下可以打印。
5, 问题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如何得到解决的。
实验二 1, 实验题目:数字式接地电阻表A类,B类不确定度评定 2, 实验目的: 3, 实验原理:分别写出A,B类评定标准 4, 实验步骤:实验二第八页到第。
7、 探究蜡烛实验报告 - 实验报告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 对蜡烛在点燃前、 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 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无气味。
8、制备的试样上观察材料的组织和缺陷的方法。
1.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2.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方法。
为了能够在金相显微镜下真实地、清楚地观察到金属内部的显微组织,需要精心地制备金相显微试样。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有:磨制 抛光 浸蚀镶嵌取样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磨制 抛光 浸蚀 观察砂纸磨抛光剂抛光机 浸蚀剂 吹吹风显微观察风机酒精清洗水清洗 水清洗吹干显微镜3.观察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平衡组织分析各种相组分和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碳钢: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 相或组织:铁素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 区分:铁素体与渗碳体、各种渗碳体实 验 概 述 :2.金 相 显 微 试 样 的 制 备 方 法磨 制 方 法砂 纸 平 铺 在 玻 璃 板 上 , 一 手 按 住 砂 纸 , 另 一 手 握 住 试 样 , 使试 样 磨 面 朝 下 并 与 砂 纸 接 触 , 在 轻 微 压 力 作 用 下 向 前 推 行 磨制 。
磨 制 以 “单 程 单 向 ”方 式 重 复 进 行 。
在 调 换 下 一 号 更 。
9、12 月 15 日 左侧装订(二个钉即可) 、内容正反面打印、不得超过 11 张纸题号 一 二 附加题 总分得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会计系2013 年 9 月版公司基本情况概述:案例公司为一家欧洲商贸公司,从事商品的买进,并加价出售的业务。
以欧元为记账本位币。
在系统中主要通过英语表述业务。
实验目的:掌握如何利用通用财务软件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反映与管理。
1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一)经济业务凭证报表截图:1.接受投资截图公司代码:W520 摘要: 接受投资 1,000,000 相关科目:银行存款 3520 实收资本 70000FI 报表变化如图所示:银行存款增加 1000000 实收资本增加 10000001.a 购置办公设备 编码 3048 金额 48001.b 购置复印设备 3052 号 金额 5400购置办公设备、复印设备后的 FI 报表(f.01),其中固定资产项目增加 102002.创建供应商 5596 进行赊购 项目发生金额 20000会计摘要:11 月 2 日赊购存货 20,000 相关科目:5596 310000赊。
10、漏,了解如何正确地选择参数(抽样间隔T、抽样点数 N)。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2-1 选用最简单的周期信号:单频正弦信号、频率 f=50 赫兹,进行谱分析。
2-2 谱分析参数可以从下表中任选一组(也可自定)。
对各组参数时的序列,计算:一个正弦周期是否对应整数个抽样间隔?观察区间是否对应整数个正弦周期?信号频率 f(赫兹) 谱分析参数 抽样间隔 T(秒)截断长度 N(抽样个数)50 第一组参数 0.000625 3250 第二组参数 0.005 3250 第三组参数 0.0046875 3250 第四组参数 0.004 3250 第五组参数 0.0025 162-3 对以上几个正弦序列,依次进行以下过程。
2-3-1 观察并记录一个正弦序列的图形(时域)、频谱(幅度谱、频谱实部、频谱虚部)形状、幅度谱的第一个峰的坐标(U ,V )。
2-3-2 分析抽样间隔 T、截断长度 N(抽样个数)对谱分析结果的影响;2-3-3 思考 X(k)与 X(ej)的关系;2-3-4 讨论用 X(k)近似表示 X(ej)时的栅栏效应、混叠现象、频谱泄漏。
专业:_姓名:_。
11、20)。
在整个FTP会话交互过程中,控制连接始终处于连接状态;数据连接则在每一次文件传送时使用PORT命令或PASV命令打开,文件传送完毕后关闭。
因此,整个FTP会话中如果传送多个文件,那么数据连接会打开和关闭多次。
TCP协议(RFC 793)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运输层协议,通过连接建立和连接终止这两个过程完成面向连接的传输。
TCP的连接建立通常被称为“三向握手”。
在建立TCP 连接之前,服务器程序需要向它的TCP模块发出被动打开请求,表示该服务器已经准备好接受客户的连接。
客户程序则要向它的TCP模块发出主动打开请求,表示该客户需要连接特定的服务器。
然后即可开始建立TCP连接。
以客户端主动连接TCP 连接为例,TCP 连接建立过程如下:(1)客户端TCP 发送一个SYN 报文段。
该报文段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客户的初始序号、客户可接收的TCP报文段数据的最大长度(MSS)等信息。
(2)服务器端TCP 收到客户端的SYN 报文段后,返回一个SYN 和ACK报文段。
该报文段使用ACK标志和确认号字段确认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SYN报文段,另外对服务器端的报文段进行初始化。
(3)客户端T。
12、简单的网络通信软件。
二、 实验内容利用 socket 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比如聊天室、文件传输等。
三、 实验步骤 思路分析将服务器与客户端分两部分实现,采用多线程实现多个客户端与服务器端连接客户端建立一个 Socket 与服务器端连接,成功后通过这个 Socket 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就可以了。
服务器端通过创建一个 Socket 的 Arraylist 数组,与指定的本地端口绑定,就可以在端口进行侦听。
如果有客户端连接请求,则在数组中选择一个空Socket,将客户端地址赋给这个 Socket。
然后登录成功的客户就可以在服务器上聊天了。
代码实现package TCP_chat_room.gui;import java.io.IOException;public class ClientApp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javax.swing.UIManager$LookAndFeelInfoMetal javax.swing.plaf.metal.MetalLookAndFeel。
13、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项目 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 TCP 实验仪器 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 系 别 计算机系 专 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成 绩 _指导教师 高卓 实验三 传输控制协议 TCP一、实验目的: 1. 掌握 TCP 协议的报文格式2. 掌握 TCP 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3. 掌握 TCP 数据传输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4. 掌握 TCP 协议校验和的计算方法5. 理解 TCP 重传机制二、实验原理:一. TCP 报文格式16位源端口号 16位目的端口号32位序号32位确认序号4位首部长度保留(6位)URGACKPSHRSTSYNFIN16位窗口大小16位校验和 16位紧急指针选项数据二. TCP 连接的建立TCP 是面向连接的协议。
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
对于一个要建立的连接,通信双方必须用彼此的初始化序列号 seq 和来自对方成功。
14、基本信息概要 31. 题目要求 32. 题目内容 33. 开发环境 3二、流程图 4三、系统简介 51.界面 52. 软件功能 53. 系统设计 94. 优点与缺点 9四、系统详细设计 111. ChatServer 类 112. ChatClient 类 133. SocketException 类 155. 命令协议 156. 消息格式 16五、 系统测试 161. 服务器使用错误 162. 客户端使用错误 173. 启动服务器 174. 启动客户端 175. 关闭客户端 176. 启动服务器错误提示 187. 公开聊天 188. 私聊 189. 错误的私聊 1910. 更名 2011. 帮助 2012. 非法指令 2013. 非法的指令参数 2014. 连接服务器失败 21六、心得体会 21七、完整代码 21Charserverd.cpp 服务器 main 函数文件 21ChatServer.h 服务器类头文件 22ChatServer.cpp 服务器类 23ClientInfo.h 客户信息类 33Charclientd.cpp 客户端 main 函数 34ChatClient。
15、计算机 A 计算机 B数 据 链 路 层应 用 层网 络 层传 输 层网 络 层数 据 链 路 层物 理 层物 理 层数 据 链 路 层传 输 层应 用 层三层交换机物 理 层计算机 A 计算机 B数 据 链 路 层网 络 层应 用 层网 络 层传 输 层网 络 层数 据 链 路 层物 理 层物 理 层数 据 链 路 层传 输 层应 用 层路由器物 理 层计算机 A 计算机 B数 据 链 路 层网 络 层2. 学习 SOCKET 编程,写出 TCP、UDP 通信流程;将实例程序两个同学一组,实现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
并写出学习报告;(a)TCP 通信流程准备阶段:服务器程序首先进行初始化操作:(1) 调用 socket 创建一个套接字(2) 函数 bind 将这个套接字与服务器公认地址绑定在一起(3) 函数 listen 将这个套接字转换成倾听套接字(listening socket)(4) 调用函数 accept 来接受客户机的请求。
客户机程序初始化操作:(1) 客户机调用函数 socket 创建一个套接字(2) 调用函数 connect 来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连接建立之后,客户机与服务。
16、址并绑定到 Socket,使用 Listen 打开监听,然后不断用 Accept 去查看是否有连接,如果有,捕获 Socket,并通过 Recv 获取消息的内容,通信完成后调用 CloseSocket 关闭这个对应 Accept 到的Socket,如果不再需要等待任何客户端连接,那么用 CloseSocket 关闭掉自身的 Socket3实验代码(C+实现)服务器端代码如下:#pragma once#include #include #pragma comment (lib,“ws2_32.lib“)class CServerNetpublic:/初始化服务器,返回 0表示成功int Init(const char* address,int port);/更新数据void Run();private:SOCKET m_sock;int CServerNet:Init( const char* address,int port )int rlt = 0;/用于记录错误信息,并输出int iErrorMsg;/初始化 WinSockWSAData wsaData;iE。
17、iffer嗅探器,VMware 虚拟机,Serv-U FTP Server。
四 实验基本配置Micrsoft Windows XP操作系统五 实验步骤1. 建立网络环境。
用 Serv-U FTP Server在计算机上建立一台 FTP服务器,设置 IP地址为:192.168.0.10,并在其上安装 sniffer嗅探器。
再并将虚拟机作为一台 FTP客户端,设置 IP地址为:192.168.0.1设置完成后使用 ping命令看是否连通。
2. 登录 FTP运行 sniffer嗅探器,并在虚拟机的“运行”中输入ftp:/192.168.0.10,点确定后出现如下图的登录窗口:在登录窗口中输入:用户名(hello) ,密码(123456) 【在 Serv-U FTP Server中已设定】 ,就登录 FTP服务器了。
再输入“bye”退出FTP3. 使用 sniffer嗅探器抓包再 sniffer软件界面点击“stop and display” ,选择“Decode”选项,完成 FTP命令操作过程数据包的捕获。
六 实验结果及分析1.在 sniffer嗅探器软件上点击 Objects。
18、目的:1 浏览本地 ARP 缓冲区,添加新的 ARP 项目。
2、浏览本地路由表3、ARP 数据包解码及过滤4、IP 流量分析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 操作平台,SQLServer 2000 企业版安装包,装有wrieshark 的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ARP 缓冲区分析目标:浏览本地 ARP 缓冲区,添加新的 ARP 项目。
操作: 开始运行CMDARP -a记录 ARP 缓冲区项目Ping new_ip_address,确保成功ARP -a记录 ARP 缓冲区新增项目分析:总结 ARP 的作用,分析 ARP 缓冲区的功能。
ARP 的作用:主要用作将 IP 地址翻译为以太网的 MAC 地址,但其也能在 ATM(异步传输模式) 和 FDDIIP(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络中使用。
ARP 具体说来就是将网络层(IP 层,相当于 OSI 的第三层)地址解析为数据连接层(MAC 层,相当于 OSI 的第二层)的 MAC 地址。
ARP 缓冲区的功能:ARP cache 是个用来储存(IP, MAC)地址的缓冲区。
当 ARP 被询问一个已知 IP地址节点的 MA。
19、西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技术 班级 11级物联网1班 实验日期 姓名 杨盛培 学号 201171060138 实验成绩 实验名称 TCP套接字编程实验 实 验 目 的 及 要 求 实验目的: 1. 掌握基于TCP套接口的网络程序设计。
2. 掌握大规模文件传输的基本方法。
实验要求: 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能实现一对多的通信功能 实 验 环 境。
20、报文格式;2. 理解 TCP 报文段首部各字段的含义;3. 理解 TCP 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4. 了解 TCP 的确认机制,了解 TCP 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实验原理连上 internet 的 PC 机,并且安装有协议分析软件 Wireshark实验原理及概况TCP 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运输层协议,它能够在两个应用程序章提供可靠的、有序的数据流传输,能够检测传输过程中分组是否丢失、失序和改变,并利用重传机制保证分组可靠地传输到接收方;TCP 首部格式如下图所示:首先是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服务器提供服务的端口号是固定的,比如:Web 服务端口号是 80,而客户端的端口号是由操作系统随机分配一个用户端口号。
TCP 提供字节流服务,它为分组中的每个字节编号,首部中的序号表示分组中第一个字节的编号。
接收方用确认号表示它期望接收的数据流中下一个字节编号,表明确认号之前的字节接收方都已经正确接收了。
数据偏移字段表示报文段的首部长度。
标志部分包含 6 个标志位,ACK 位表明确认号字段是否有效;PUSH 位表示发送端应用程序要求数据立即发送;SYN、FIN、RESET三位用来建立连接和关闭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