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教程-第8章ppt华为培训专用

第八章 测试管理,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故障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 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出程序中的故障,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必须对测试工作进行组织策划和有效管理,采取系统的方法建立起软件测试管理体系。对测试活动进行监管和控制,以确保软件测试在软件质量保证中发

软件测试教程-第8章ppt华为培训专用Tag内容描述:

1、1测试组织管理 8.2.2 测试过程管理 8.2.3 资源和配置管理 8.2.4 测试文档管理 8.3 测试管理的原则 8.4测试管理的实践 8.5 常用的测试管理工具 8.5.1 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 8.5.2 其他测试管理工具 8.5.3 国产测试管理工具TestCenter,8.1 建立测试管理体系,应用系统方法来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也就是把测试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对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和管理,以实现设定的系统目标。
同时要使这些过程协同作用、互相促进,尽可能发现和排除软件故障。
测试系统主要由下面6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组成: 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测试实施 配置管理 资源管理 测试管理,8.1 建立测试管理体系,此外,测试系统与软件修改过程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测试系统的输出(软件故障报告)是软件修改的输入。
反过来,软件修改的输出(新的测试版本)又成为测试系统的输入。
根据上述6个过程,可以确定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的6个步骤: 识别软件测试所需的过程及其应用,即测试规划、测试设计、测试实施、配置管理、资源管理和测试管理;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

2、测试的基本概念,黑盒测试是从一种从软件外部对软件实施的测试,也称功能测试或基于规格说明的测试。
其基本观点是:任何程序都可以看作是从输入定义域到输出值域的映射,这种观点将被测程序看作一个打不开的黑盒,黑盒里面的内容(实现)是完全不知道的,只知道软件要做什么。
因无法看到盒子中的内容,所以不知道软件是如何实现的,也不关心黑盒里面的结构,只关心软件的输入数据和输出结果。
,2.1黑盒测试的基本概念,黑盒测试是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其目的是尽可能发现软件的外部行为错误。
在已知软件产品功能的基础上, 检测软件功能能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工作,是否有功能遗漏; 检测是否有人机交互错误,是否有数据结构和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是否能恰当地接收数据并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等的完整性; 检测行为、性能等特性是否满足要求等; 检测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等。
,2.1黑盒测试的基本概念,黑盒测试着眼于软件的外部特征,通过上述方面的检测,确定软件所实现的功能是否按照软件规格说明书的预期要求正常工作.两个显著的优点: 黑盒测试与软件具体实现无关,所以如果软件实现发生了变化,测试用例仍然可以使用; 。

3、 系统调优。
重复运行测试,验证调整系统的活动得到了预期的结果,从而改进性能,检测软件中的问题。
,6.1.2 性能测试方法,基准法 性能测试的基准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响应时间从应用系统发出请求开始,到客户端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数据为止所消耗的时间。
合理的响应时间取决于实际的用户需求。
并发用户数一般是指同一时间段内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
吞吐量指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客户请求数量。
性能计数器描述服务器或操作系统性能的一些数据指标,比如Windows系统资源管理器。
,6.1.2 性能测试执行,分为三个阶段: 1计划阶段 2测试阶段 3分析阶段,计划阶段,定义目标并设置期望值 收集系统和测试要求 定义工作负载 选择要收集的性能度量值 标出要运行的测试并决定什么时候运行它们 决定工具选项和生成负载 编写测试计划,设计用户场景并创建测试脚本,测试阶段,做准备工作(如建立测试服务器或布置其他设备)运行测试收集数据,分析阶段,分析结果改变系统以优化性能设计新的测试,6.1.3 性能测试案例分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性能测试的具体应用目前有许多用于功能测试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可供用户使用来节省测试时间、。

4、则称该出现是定义性出现。
变量的引用性出现:若一个变量在程序中的某处出现使与该变量相绑定的数据被引用,则称该出现是引用性出现。
,二、数据流覆盖准则定义覆盖测试准则 引用覆盖测试准则 定义引用覆盖测试准则,3.程序插装,程序插装技术的研究涉及下列几个问题: (1)探测哪些信息? (2)程序的什么位置设置探测点? (3)需要多少探测点?程序插装类型: 用于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用例有效性度量的程序插装 用于断言检测的程序插装,3.程序变异测试,程序变异测试技术的基本思想是: 对于给定的程序P,先假定程序中存在一些小错误,每假设一个错误, 程序P就变成P,如果假设了n个错误:e1,e2,en,则对应有 n个不同的程序:P1,P2,Pn,这里Pi称为P的变异因子。
存在测试数据Ci,使得P和Pi的输出结果是不同的。
因此,根据程序P 和每个变异的程序,可以求得P1,P2,Pn的测试数据集C=C1,C2,Cn。
运行C,如果对每一个Ci,P都是正确的,而Pi都是 错误的,这说明P的正确性较高。
如果对某个Ci,P是错误的,而Pi是 正确的,这说明P存在错误,而错误就是ei。
,程序强。

5、件系统测试;(9)系统验收。
,7.1软件评审概述,7.1.3评审的组织与管理1内部评审内部评审是由承办方组织的评审。
2外部评审外部评审是由交办方组织的评审,特殊情况下,交办方可委托其他单位代理组织外部评审。
,7.2需求评审,7.2.1 需求评审概述软件需求是软件开发的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需求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质量或产品质量。
需求风险也常常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大的一个风险,降低需求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需求评审,但是需求评审是所有的评审活动中最难的一个,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评审。
在需求评审中经常存在以下问题:(1)需求报告很长,短时间内评审者根本不能把需求报告读懂,想清楚;(2)没有作好前期准备工作,需求评审的效率很低;(3)需求评审的节奏无法控制;(4)找不到合格的评审员,与会的评审员无法提出深入的问题。
,7.2需求评审,7.2.2 如何做好需求评审(1)分层次评审(2)正式评审与非正式评审结合(3)分阶段评审 (4)精心挑选评审员 (5)对评审员进行培训(6)充分利用需求评审检查单(7)建立标准的评审流程(8)做好评审后的跟踪工作(9)充分准备评审,7.3概要设计评审,在。

6、种模式的缺陷是经常发生的,并且在被测软件中是存在的,则面向缺陷的测试可以检测出此类缺陷。
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技术往往能发现其他测试技术难以发现的故障,如内存泄漏缺陷,空指针引用缺陷。
工具自动化程度高以及测试效率高。
缺陷定位准确:对测试所发现的缺陷能够准确定位。
易学、易使用:对一般的IT专业专科以上的毕业生,该测试方法一般经过数天的培训即可掌握其使用方法。
,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概述 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指标分析 缺陷模式 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系统(DTS),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指标分析,设P是待测程序,将缺陷模式M分成类M=M1,M2,Mn,每类分成种Mi=Mi1,Mi2,MiL,从P中计算出和M相匹配的检查点的集合IP=IP1,IP2,IPm,可以定义如下技术指标:,漏报率(ER):设P是程序,M是缺陷模式,A是算法,IP(M,A,P)是IP总的数目,考虑到测试算法实现过程中的不同假设,会导致IP(M,A,P)不同。
漏报率定义为:,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指标分析,准确率(CR): 误报率(DR):,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

7、1测试组织管理 8.2.2 测试过程管理 8.2.3 资源和配置管理 8.2.4 测试文档管理 8.3 测试管理的原则 8.4测试管理的实践 8.5 常用的测试管理工具 8.5.1 TestDirector测试管理工具 8.5.2 其他测试管理工具 8.5.3 国产测试管理工具TestCenter,8.1 建立测试管理体系,应用系统方法来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也就是把测试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对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过程加以识别和管理,以实现设定的系统目标。
同时要使这些过程协同作用、互相促进,尽可能发现和排除软件故障。
测试系统主要由下面6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过程组成: 测试计划 测试设计 测试实施 配置管理 资源管理 测试管理,8.1 建立测试管理体系,此外,测试系统与软件修改过程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
测试系统的输出(软件故障报告)是软件修改的输入。
反过来,软件修改的输出(新的测试版本)又成为测试系统的输入。
根据上述6个过程,可以确定建立软件测试管理体系的6个步骤: 识别软件测试所需的过程及其应用,即测试规划、测试设计、测试实施、配置管理、资源管理和测试管理;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

【软件测试教程-第8章ppt华为】相关PPT文档
软件测试教程-宫云战 第8章ppt.ppt
软件测试教程-第2章ppt(华为培训专用).ppt
软件测试教程-第1章PPT(华为培训专用).ppt
软件测试教程(华为培训专用)第6章.ppt
软件测试教程(华为培训专用)-第3章.ppt
软件测试教程(华为培训专用)-第7章.ppt
软件测试教程(华为培训专用)-第4章.ppt
软件测试教程-第8章ppt(华为培训专用).ppt
标签 > 软件测试教程-第8章ppt华为培训专用[编号:9092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