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 几何第 1 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 86 页和 87 页内容。【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计算。【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虽然学生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图形与几何Tag内容描述:
1、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 几何第 1 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内容】教材第 86 页和 87 页内容。【教材分析】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各种平面图形的特点、关系,以及部分形体的周长、面积计算。【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涵盖了小学阶段所有学过的平面图形,虽然学生对其零碎的知识点已初步掌握,但对知识的系统整理可能存在疑难。另外,对于图形 的面积与周长可能容易发生混淆,辨析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学目标】1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直线、线段、 射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特征,以及它们。
2、 六年级下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 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 方法。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 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
3、1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情景导入】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表示方位。
4、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内容】认识立体图形。【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知道它们的特点。2.使学生会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3.经历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4.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重点难点】理解三视图及正方体、长方体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包含教材第 88 页第 4 题的四个图形) ,立体图形实物。【复习回顾】立体图形的认识1.课件出示教材第 88 页第 4 题的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
5、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材分析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是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单元的内容。这节 课,学生可以根据 对应边的比相等这一原理,利用比例知识计算出所要作图的各对应边长度, 从而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从这个角度上讲,它是对比例知识的复习和运用。 同时它又是“空间与图形”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中,学生通过猜想、观察、分析、操作、质疑、验证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基本原理, 进而感悟图形的相似,为中。
6、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 -图形与几何学 校 _ 班级 _ 姓名 _ 等级 _一、填空。1.经过两点能画出( )条直线, 过一点可以画( )条射线,过两点可以画( )条线段。2.一个圆柱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和是 144 cm3。圆柱的体积是( )cm 3,圆锥的体积是( )cm 3。3.一个圆环,外圆半径是 6厘米,内圆半径是 4厘米,圆环面积是( )平方厘米。4.看图数一数,填一填。 (每个方格面积按 1cm2计算。 )A图( )cm 2 B图( )cm 2 C图( )cm 2 D图大约是( )cm 2 5.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 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
7、 图形与位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回顾整理旧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 进一步掌握各种描述或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 位置的特点和作用; 能综合地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 距离或实际距离。 2.能力目标:在复习中训练并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培养学 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8、 图形与变换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平移、旋转的知识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的操作学具。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轴对称图形。 (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 2)。
9、最新资料推荐 六年级下册数学复习专题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认识、测量 量的计量 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 1 千米 =1000 米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 1 厘米 =10 毫米 1 米 =100 厘米 1 米 =1。
10、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重点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谈话导入】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
11、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产生创造美的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难点】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并能按要求画出图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彩纸,方格纸,剪刀,彩笔,尺子。【情景导入】教师投影出示图案(某烈士陵园进门时路道两旁美丽的迎客松) 。教师:这些。
12、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 。【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罐装饮料瓶,软包装饮料盒,500 克大米。【复习回顾】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1。
13、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知道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2.经历回顾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3.加深对公式推导的认识,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重点难点】1.掌握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2.理解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不同含义;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准备】多媒体。
14、1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教材第 9295 页。1.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认识, 并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 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线路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与距离感。3. 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蕴藏的美, 产生创造美的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图形交换的常用方法, 并且能按要求画出图形。难 点: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
15、 课题 主备人 备课组 成员 课型 学习内容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点 教 学 难点 教法 学法 教学工具 沙雅县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课时教案 学段:小学学科:数学六 年级(册)下册 课时 16:图形与位置 也皮再木授课教师 刘玉香,刘丽霞 ,王雅秋 新课课时1 课时授课时间 图形与位置(教材第94 页和 95 页练习二十) 知。
16、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的运动【教学内容】教材第 92 页内容【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主要复习轴对称图形和图形的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教材给出了一幅小朋友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情境图。通过这幅情境图,再现图形运动的常见情形。【学情分析】本节图形的几种运动现象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学生并不感到陌生,并且本节知识点少,学生整理起来也不会感到太大的困难。在 动手画图时,可能会出现作图不规范、旋转方向把握不好等现象,复习时要重点突破。【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运动的方法和技能。2比较系统地帮助学生掌握图形。
17、1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图形与位置【教学内容】图形与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能根据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距离感。3.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能够看懂和描述路线图。2.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情景导入】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可以用数对表示,也可以用方向和距离表示。 。
18、 课题: 复习内容: 空间与图形 复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特征,三角形分类,三角形边、角的特 性。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性,了解平行四边 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对三角形进行分类,明确各类三角形的 定义特点,理解掌握三角形边、角的特性。 教具准备:课件 复习过程: 一、交待复习内容,明确复习目标 谈话:同学们,第二单元我们学习了。
19、 第 2 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教学内容】平面图形的面积及阴影部分面积。【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含义, 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及计算, 培养学生借助直观图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1. 掌握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公式。 2. 理解平面图形面积的不同含义; 根据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
20、课题课型新授课 2、图形与几何 临桂区两江镇保全小学谢清玲 学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三角形、长方形 习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图;2 、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 目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体会几何图形的美感。 标 重点1、能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难点2、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