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题 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授课类型 新授课标依据 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熟知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
历史鲁教版七年级下第17课外交事业的发展教案1Tag内容描述:
1、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课题 第 4 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授课类型 新授课标依据 了解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迭,熟知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掌握西周分封制;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去感悟历史;通过制作表格、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
2、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要求:1.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及产生的影响。 2.理解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掌握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成果和影响。 3.列举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4.列举2001年我国取得的三项重大外交成就。 5.通过新中国的一系列外交成就,认识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中美关系正常化 1.对立: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 、 的政策。双方敌对的状态长达二十多年。,封锁禁运,包围威胁,2.转机: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中国 的提高和 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
3、第 14 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课型:新授 执笔:秦关汉马 审核: 时间:(一) 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 了解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掌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2、从课本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来源:Z*xx*k.Com教学重点 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来源:Zxxk.Com教学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
4、1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1.如图所示的外交活动被称为“历史性的握手”,当时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是( A )A.尼克松 B.杜鲁门C.罗斯福 D.克林顿2.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一周,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下列与尼克松本次访华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历史性的握手 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A. B.C. D.3.“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他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他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这一决定。
5、课题 第 21 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课型:新授 执笔: 授课时间: 审核: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来源:学*科*网 Z*X*X*K能力培养: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我们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来源:Zxxk.Com学习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邓小平“三个面向” 、 “科教。
6、第八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执笔人:秦关汉马 审核人: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联系“文革”事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八大等历史,领悟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归纳 “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学习要。
7、第 15 课 钢铁长城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特征中,感悟现代化军队中科技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信念。2.在体验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时,说出怎样面对考验,取得成功。3.在探究人民海、空军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认识到我国国防力量的加强,犹如形成一条“钢铁长城” ,从而增添民族自豪感。知识与能力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2.根 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3.根据人。
8、课题 第 21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课型:新授 执笔:秦关汉马 授课时间: 审核:学习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规划及其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掌握小平“三个面向”;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 育方针能力培养:理解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的意义,认识我们青少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必要性。来源:学科网学习重点: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政策、措施,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可喜成就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和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邓小平“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指。
9、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4掌握上海 APEC 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能列举上海 APEC 会议的内容。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
10、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4掌握上海 APEC 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意义。能列举上海 APEC 会议的内容。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题。
11、第 17 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的背景、出现转机的原因。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三件大事。3掌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日建交的时间。4掌握上海 APEC 会议的时间、届次、主题及 意义。能列举上海 APEC 会议的内容。5通过学习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及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1大量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设计开放性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