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学习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08 级中西医临床(2)班李宗霖200802050241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 金 匮 要 略 , 是 一 部 阐 述 外 感 及 其 杂 病 治 疗 规 律 的 专 著 。 东 汉 末 年 张仲 景 撰 于 公 元 200-205。 张 仲 景 原 著 伤 寒 杂 病 论 ,

金匮要略学习Tag内容描述:

1、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08 级中西医临床(2)班李宗霖200802050241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 金 匮 要 略 , 是 一 部 阐 述 外 感 及 其 杂 病 治 疗 规 律 的 专 著 。 东 汉 末 年 张仲 景 撰 于 公 元 200-205。 张 仲 景 原 著 伤 寒 杂 病 论 , 在 流 传 的 过 程 中 , 经后 人 整 理 编 纂 将 其 中 外 感 热 病 内 容 结 集 为 金 匮 要 略 , 另 一 部 分 主 要 论述 内 科 杂 病 。 金 匮 要 略 全 书 共 12 卷 , 22 篇 , 397 法 。 除 去 重 复 之 外共 有 药 方 112 个 。 全 书 重 点 论 述 人 体 感 受 风 寒 之 邪 而 引。

2、金匮要略重点条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一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痉湿暍病脉证二3.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阴雨天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18)6.风湿,脉浮,身重,汗出勿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22)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9.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

3、关于金匮要略方论,上海中医药大学 张再良,金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金匮中讲了一些什么样的病?金匮中疾病的诊治规律如何?金匮中的治法方药如何?,金匮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历史沿革 临床价值 学习目的,历史沿革:,伤寒杂病论东汉 张仲景 205年 伤寒论西晋 王叔和 编次 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 王洙 发现 金匮要略方论北宋 林亿校订 1066年 新编金匮方论元 邓珍版本 1340年,历史沿革:,伤寒论 金匮要略方论 西晋 王叔和 编次 北宋 林亿 10660 500 1000 1500 伤寒杂病论 新编金匮方论东汉 张仲景 205 元 邓珍 1340金匮玉函要略方北宋 王洙,临床价。

4、 臟腑經絡先後病脉證第一 【原文】問曰:上工 治未病 ,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 肝傳脾,當先實脾 ,四季脾王 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 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 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 ,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 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

5、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治第一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2.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6、金匮要略习题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综合练习一、名词解释1五常 2风气 3元真 4客气邪风5疢难 6导引7吐纳 8膏摩 9未至而至 10阳病11阴病 12五劳13七伤 14六极 15谷饪 16五邪17厥阳 18卒厥19脉脱 20四季脾王 21痼疾 22卒病二、填空题1若,。客气邪风,中人多死。2病人脉浮者在前,浮者在后,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3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此为卒厥。4师曰:夫治未病者,。5夫肝之病,补用,助用,益用之药调之。6清邪,浊邪,大邪,小邪中里,谷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7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

7、第 页 共 15 页 1金匮要略【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1)【原文】夫人禀五常。

8、1金匮要略试卷及答案一、 选择题(共 60 分)(一) 单项选择题(1-40 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1、在金匮要略的作者是:A.林亿 B.王叔和C.张仲景 D.华佗2、在金匮要略中附子配干姜的作用是:A.温散寒邪 B.回阳救逆 C.峻逐阴邪 D.温中止痛3、金匮要略认为杂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五脏元真不足 B.客气邪风侵袭 C. 七情房劳 D.虫兽灾害 4、金匮首篇第一条的“脾能伤肾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中的“伤”字如何理解? A.制约 B.伤害 C.相侮 D.相乘5、下列哪一组药物体现了金匮肝阴血虚的治疗原则:A.白芍、焦山栀、炙甘草。

9、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2006下学期金匮试题(A卷)专业姓名学号分数一、选择题(共30分)(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何方主之。A、栝蒌薤白白酒汤B、薏苡附子散C、栝蒌薤白半夏汤D、枳实薤白桂枝汤2、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属于哪种虚劳病?A、阴虚B、阳虚C、阴阳两虚D、血虚3、茵陈蒿汤是治疗下列哪种黄疸A、热重湿轻的谷疸B、湿重热轻的谷疸C、湿热两胜的黄疸D、阴黄酒疸4、四饮中支饮的主证是:A、水流胁下,咳唾引痛B、水停四肢,无汗而身体疼重C、其人。

10、金匮要略中痹症辨证论治的特点摘要:金匮要略在内经的基础上对痹症进行辨病辨证分析和方药论治,在病因病机上提出“外因重湿邪” 、 “内因重视肝脾肾”的观点,在治则上强调“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 “但当利其小便” , “阳气大虚,当先固阳” ,对正确领会仲景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脏腑辨证论治体系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痹症;湿邪;辨证论治;方药正文:对痹症的论述,首见于黄帝内经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内经从病因出发,给痹症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后世医家多宗其说。张仲景在其基础上,作了更为全面而深入的阐发。

11、1金匮要略条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1 从整体观念论述杂病的治疗方针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义也。余臟准此。 (一)2 论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疾病发生途径预防治疗的意义和方法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若谁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臟元真通畅,人即。

12、1金匮要略歌诀1、栝蒌桂枝汤 太阳证备脉沉迟,身体几几欲痉时,三两蒌根姜桂芍,二甘十二枣枚宜 2、麻黄加术汤 烦痛湿气里寒攻,发汗为宜忌火攻,莫讶麻黄汤走表,术加四两里相融 3、麻黄杏仁薏仁甘草汤 风湿身痛日晡时,当风取冷病之基,薏麻半两十枚杏,炙草扶中一两宜。4、防己黄芪汤 身重脉浮汗恶风,七钱半铢五甘通,己芪一两磨分服,四片生姜一枣充。喘者再入五分麻,胃不和兮芍药加,三分分字去读,七钱五分今不差,寒取细辛气冲桂,俱照三分效可夸。5、瓜蒂汤 暍病阴阳认要真,热痛身重得其因,暑为湿恋名阴湿,二七甜瓜蒂可珍。 。

13、1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2.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1治未病(已病防传)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14. 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15.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7. 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百合孤或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百合病 概念: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名病机:心肺阴虚内热,百脉俱受其累。百。

14、 金匮要略 【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

15、1,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本篇对杂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及预防等方面,作了原则性的提示,在全书中具有纲领性的意义。,2,原文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

16、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 2003 年级(七年制) 金匮要略选读期末考试试卷( B 卷)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题,每题 1 分,共 30 分)(一)单项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痉病的主要脉象是( B )A.沉弦 B.弦紧 C.弦数 D.弦迟 E 弦涩2百合病的基本病机是( C )A.肝肾阴虚 B.心脾两虚 C.心肺阴虚 D.心肾阴虚 E 心肝血虚3.狐惑病蚀于喉的主方是( A )A.甘草泻心汤 B.半夏泻心汤 C.生姜泻心汤 D.附子泻心汤 E 泻心汤4.中风病人肢体沉重是邪( B )A.在络 B.在经 C.在。

17、金匮要略中关于痰饮病的二十一方痰饮方不少,何止二十一。本文只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诸方,按其辨证类型,作大体分析,阐述各方之使用临证要点,故曰“痰饮二十一方”,便于辨析运用。(清陈修园说:“痰饮源,水气作 十六方,各凿凿”。陈氏将金匮痰饮方自苓桂术甘汤到五苓散十五方,加上外台茯苓饮,合为十六方。而删去了后面苓桂味草汤等五方。本文则二十一方全论及。)余曾作痰饮辨,谓:内经未曾言及痰饮。金匮始提痰饮作病名。然考其实际内容,则及饮者多,及痰者少。千金、外台则痰、饮均提。沿至后世,则言饮者益少,言痰者日。

18、金匮二小组敬献,2012年5月22日,黄疸之热盛里实证,1、主症:身黄 目黄 小便黄2、病因:多种,以湿热为主3、治法:八法贯穿,清利湿热为主,黄疸概述,汗: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吐:瓜蒂汤下:大黄硝石汤、栀子大黄汤和:小柴胡汤温:茵陈术附汤清: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消:抵挡汤、硝石矾石散补:小建中汤(虚劳萎黄),八法贯穿,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19),一、条文分析,腹满湿热内蕴,里热成实小便不利膀胱气化失司赤湿郁化热自汗出表邪已解,里热熏蒸,二、方药分析:大黄硝石汤。

19、金匮要略辅导纲要主讲: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雪华教授二00四年九月,辅导内容引言 第一部分 杂病治则与治法 第二部分 杂病的辨治规律 第三部分 张仲景重要立论,金匮要略,学习目的:1. 掌握杂病辨治规律,拓展临床思路。2. 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诊治疑难病证的能力。3. 提高阅读古医籍和运用医学文献的能力。4. 为提高临床辨治杂病的水平奠定基础。,金匮要略,引 言,学习要求: 诚心、虚心、信心、恒心,一、金匮要略的性质,1.金匮要略方论书名释义:,价值珍贵、内容精要、 有方有论、慎重保藏。,金匮要略,2.性质:,我国现存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

20、金匮要略学习心得金匮要略自问世后,其理论精奥,其方效而多验,被奉为经典之作,历代医家无不研习之,正如清李彬在其序文所言:“不读伤寒论者,不可与言医,不读金匮要略者,并不可与言伤寒论 ”。其理论和方法渗透到历代医家的著作和临证之中。作为杂病专著的金匮要略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等方面都有系统的论述,成为中医内科学的基石,后世在中医内科学方面的发展无不根源于此。(一)经方派的形成尊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论 、 金匮要略为医经,于是伤寒论 、 金匮要略的方则被尊为。

【金匮要略学习】相关PPT文档
《金匮要略方论》.ppt
金匮要略讲义.ppt
金匮要略.ppt
《金匮要略》.ppt
【金匮要略学习】相关DOC文档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与体会.doc
金匮要略重点条文.doc
金匮要略条文.docx
金匮要略默写.docx
金匮要略习题.doc
金匮要略原文.doc
金匮要略试卷.doc
《金匮要略》论文.doc
金匮要略条文.doc
金匮要略歌诀.doc
金匮要略重点.doc
金匮要略原文.docx
金匮要略 试题.doc
金匮要略.doc
《金匮要略》学习心得.doc
【金匮要略学习】相关PDF文档
金匮要略试题.pdf
标签 > 金匮要略学习[编号:141778]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