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内容1、一般情况。入院方式;是自行步入或是强制入院,是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是儿童、成人或老年人,仪表是整洁或不修边幅,面部表情是正常、淡漠、焦虑 或忧愁。2、病史情况。是否有过自杀、冲动或噎食等意外风险经历,是否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躯体疾病。3、精神 检查。意识是否清晰,
精神病人的管控内容Tag内容描述:
1、格 检查。
生命体征测量是否正常,皮肤是否完整,有无自杀自残痕迹,辅助检查是否有异常。
5、心理社会情况。
性格特征;是否敏感、多疑,生长经历、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
精神病人入院风险评估的种类与相关因素1、自杀 的风险评估。
抑郁症病人的自责、自罪、精神分裂症的猜疑、幻觉妄想,近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支持系统欠缺,长期疾病困扰都是导致自杀的原因。
2、跌倒 坠床的评估。
年老体弱、步态不稳、躯体疾病如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服用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低血压头晕,服用降糖药引起的低血糖反应都是导致跌倒坠床的相关因素。
3、噎食的 风险评估。
精神病人由于精神症状的影响,进食过快、过急,抗精神病药引起的椎体外系反应,吞咽困难易导致噎食。
4、逃跑的 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缺乏自知力不安心住院,感觉失去自由,容易产生出走的冲动,视机外逃。
5、冲动的风险评估。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的病人躁狂发作时,出现突然伤人动作。
6、压疮的风险评估。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 营养不良、木僵状态的病人容易发生褥疮。
精神病患者风险管理对策及护理措施1、强化风险意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
2、人员居多,共 65 人,占此类人群总数的 95.6%;其次受教育程度较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 62 人,占总数的 91.2%;三是因家庭变故、感情纠纷等原因诱发患病人员较多,共 53 名,占此类人员总数的77.9%;四是有潜在暴力倾向人员较少,根据公安机关摸排,这类人员约为 20 余人,约占总数的 41.2%;五是患有精神疾病人员的家庭状况、经济能力等均处在温饱线上下,生活状况较为恶劣;六是由患有精神疾病人员引发的治安案件呈逐步上升趋势,2010 年全县共发此类案件 12 起,进入 2011 年以来,我局共受理此类案件 7 起。
二、精神病人的管控现状(一)监护职能不到位。
由于患病人员生产生活能力缺失,致使原本积贫积弱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由于无力支付高额治2疗费用,绝大多数患者家属只能望“疯” 兴叹。
部分病患者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在求助相关职能机构上力不从心。
有的个别监护人因身受其害逃避监护,有的病患者因父母离世没人监护,部分村居委会监护机构有名无实。
种种诸如此类因素导致精神病人监护职能不到位,患病人员行事不受管束,自行其事,致使其暴力倾向及行为不能及时被发现或制止。
(二)救助机制不健全。
精神。
3、 xx 社区精神病患者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三、工作内容1、核实精神病人基础数据并及时更新。
对包保社区的精神病人进行数据核实,做到“四清楚” (即底数清、去向清、治 疗情况清和精神状态清),并及时更新相关数据。
2、加强对重点精神病人的监管。
协助社区对辖区精神病人进行评估,并依据风险评估分类标准,对列管的重点精神病人逐人走访评估。
对必须住院、建议住院的,要积极动员监护人或近亲属送病人住院治疗。
对在家监护、一般关注的,监护人或亲属2提出住院治疗请求的,要协调解决入院问题。
对有肇事肇祸或滋事倾向的精神病人,要与社区或当地管片民警建立管控制度,随时了解掌握情况。
3.加强信息报告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协助社区随时关注重点精神病人动态,由精神病患者家属监护的,要随时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随时接受患者家属、亲友的咨询、报警、求助,保持信息通讯畅通。
一旦发现患者有暴力、滋事等倾向,要快速反应,协助街道、社区妥善处置,避免造成恶劣影响。
四、工作要求充分认识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监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落实责任和人员,密切配合,细化工作措施,加强信息沟通,确保重性精神。
4、助通道。
县委政法委每季度将排查出的重型精神病人情况发送到公安、民政、残联、乡镇党委政府报备。
一旦辖区内精神病人有发生正在危害社会的肇事行为,迅速开通绿色救助通道,由公安机关先行送往县人民医院治疗,随后通知乡镇民政办办理相关手续,并与县社保、卫生、民政部门接洽,办理相关医疗费用的报销事宜,同时由乡镇政府牵头对精神病人开展困难援助工作。
绿色救助通道的建立,减少了公安机关对精神病人的送治过程中的反复联系和协调环节,使承担责任的相关部门迅速履行责任,防止推诿、扯皮,使可能或正在发生社会危害的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解决了精神病患者医治“管不实” 的问题。
畅通一条生命热线。
将乡镇卫生院、地方派出所、“110” 报警电话印发成“ 生命热线联系卡”,交由精神病患者的家属和监护人,随时接受患者家属、亲友的咨询、报警、求助以及其他相关病理理疗、社会救助等方面的问题,使患者和家属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具体部门和人员,解决了精神病患者“无人管”的问题。
成立一个救助小组。
专门成立重型精神病人救助工作小组,成员由各乡镇派出所、综治办、民政办、乡卫生院和村组干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本辖区重型精神病人实施掌控,落。
5、多人不把精神病的表现当做疾病看待,而认为他们道德、人品有问题。
但是这种歧视的造成却不是社会单方面的,如果精神病患者都有足够的费用享受医疗救治就不会出现个别严重的赤身裸体、见人就骂、漫山放火、恐吓儿童、危害他人的现象发生了,许多人因此对精神病人惟恐避之不及。
实际上他们只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心理脆弱,尤其需要周围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只有使他们感觉到轻松和安全,才有望康复。
对于条件艰苦、家庭无力监管而生活在精神病痛中的农村患者,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仍然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福利院入住有条件限制,精神病院治疗有经济限制,救助站接收有时间限制,民政帮扶有政策限制,种种限制致使这部分患者游离于各种安置供养体系的大门之外,他们面对的是社会和旁人的异样眼光,个人声誉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样,就容易造成他们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情况下,随时可能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危害。
这部分精神病人长期面对不公正待遇,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以过激行为“报复”社会,这就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不利因素。
分析分析分析分析: 1、现行法律、政策、制度存在的死角滋生了精神病人对社会的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门法的相关规定原则性太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