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结构由竖向承重结构体系,水平承重结构体系和下部结构三部分组成2. 按建筑材料分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3. 主体结构体系有墙体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4. 按结构层数分类:单层建筑结构,多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
建筑结构与设计Tag内容描述:
1、1. 建筑结构由竖向承重结构体系,水平承重结构体系和下部结构三部分组成2. 按建筑材料分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3. 主体结构体系有墙体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4. 按结构层数分类:单层建筑结构,多层建筑结构,高层建筑结构。5. 按竖向荷载的传递途径分类:横向承重结构、纵向承重结构、纵横向混合承重结构。6. 按结构的空间分类:壳体结构,网架结构,膜结构,悬索结构7. 作用的分类:永久作用-主要是指结构自重,土压力,水位不变时的水压力等,惯。
2、建筑结构与抗震一、名词术语涵义1.地震由于地下岩层构造状态突然破裂、或由于局部岩层塌落、火山喷发、核爆炸等原因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引起地面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就叫做地震。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指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构造状态突然发生破裂引起的地震。2.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 ”表示,一般称为里氏震级。(1)m=24 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 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3)m7 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3.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4.多遇地震烈度。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实例,第一章地震及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第二章场地、地基、基础 第三章单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第四章多自由度体系结构的地震反应 第五章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第六章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七章多层砌体房屋和底部框架、内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八章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 第九章单层厂房及单层空旷房屋抗震设计 第十章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第一章 地震及结构抗震的基本知识,1.1 地震成因及地震类型,地壳:地球外表面的一层薄壳。最薄处约5km,地震多发于此。,1.1.1 地球的构造,1.1.2 地震的发。
4、建 筑 结 构 与 构 造1建筑结构与构造1、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概括称为结构的可靠性。2、如果结构或构件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上述某项规定的功能要求时,称这一状态为极限状态。极限状态通常可分为两类: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3、结构杆件受力形式五种:拉伸、压缩、弯曲、剪切、扭转。4、结构杆件所用材料在规定的荷载作用下,材料发生破坏时的应力称为强度。要求不破坏的要求称为强度要求。材料有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剪强度。5、在工程结构中,受压杆件如果比较细长,受力达到一定的数值(这时一般未达到强度破。
5、建筑结构设计论文:浅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摘要 :随着近些年来地震灾害的多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人们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的设计,隔震减震措施越来越重视。本文就结合当前的地震灾害的情况,论述了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措施。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措施 探讨 近些年来,四川的汶川地震、青海的玉树地震以及最近的日本地震都造成了巨大损失,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是否充分考虑抗震问题、是否合理的运用了相关的抗震措施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建筑结构中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下面分别。
6、 浅谈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及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高层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高层建筑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还能够提升城市的现代化景观的整体水平,所以,市政部门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在充分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基础上,选择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高层建筑项目。本文中笔者将从分析高层建筑概念设计的基本原则入手,介绍一些高层建筑的常见的结构体系。【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建设中各种土建工程的大量开展,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筑的新。
7、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课程性质:专业课 教材:丰定国主编 工程结构抗震 地震出版社,2002年10月定价:28.00元 学时: 32学时 主讲人:屈铁军(教授、工学博士)所在单位 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研究方向 结构抗震 课程目的:掌握结构抗震设计方法,未来强地震发生时, 所设计的建筑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 第一章的几个重要概念地震类型(按成因分)、两大地震带、6个地震区、震源、震中、震中距、体波、面波、各种波速之间量的关系及引起地面运动的强弱、震级、烈度、基本烈度的定义、远震和近震、“三水准,两阶段”、。
8、第八章 地基与基础,有关概念: 地基基础下面承受其传来的全部荷载的土层。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 减小,当达到一定深度后可以忽略; 基础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上部建筑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递给下面土层,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第八章 地基与基础,关于地基基础设计,抗震规范有如下规定:,1、避开危险地带(如断裂带等);2、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3、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4、软弱地基上的基础。
9、9.3房屋结构布置方案,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内框架结构承重体系,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混合结构的房屋:主要承重构件由不同材料所组成的房屋,如楼(屋)盖等水平承重结构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而墙、柱与基础等竖向承重结构采用砌体材料 。,9.3房屋结构布置方案,一、横墙承重体系,当房屋开间不大(一般为34.5m),横墙间距较小,将楼(或屋面)板直接搁置在横墙上的结构布置称为横墙承重方案。 房间的楼板支承在横墙上,纵墙仅承受本身自重。,9.3房屋结构布置方案,一、横墙承重体系,传力路线: 屋(楼)面荷载 横墙 。
10、- 1 -建筑结构耐火安全分析与评估结构耐火一般通过对结构构件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使其在火灾中承载力降低不多而满足受力要求来实现。因此,建筑物中主要受力构件的耐火性能应能在合理的基础上保持建筑结构在火灾条件下的安全性和整体稳定性。 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设计时应考虑如下因素: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2)构件的重要性;3)构件的形式及其在建筑中的部位;4)建筑物内的火灾荷载、可能的火灾强度、火灾的危险性;5)防火分区的大小及其分隔方式;6)建筑物内部灭火系统的设置情况及其可靠性和有效性;7)建筑物的重要性;8)消防队是。
11、11 震级:震级就是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的度量。2 地震烈度;指地震对地表和工程结构影响的强弱程度。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变化,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地震烈度越高;距离震中越远,地震烈度越低。所以烈度是一个综合指标。 一次地震的震级是固定的,随着距离和场地条件不同,不同地区的烈度是不一样的。3 地震动:地震所造成的地表及其附近的剧烈振动称为地震动,它是造成结构破坏最主要的原因。4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含体波和面波。体波:是指在介质内部传播的波,体波。
12、浅析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建筑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虽然建筑工艺在不断的提升,建筑材料也在不断的改善,但是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依然是建筑设计中一项严重的瓶颈,制约了建筑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文章结合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以及建筑施工中主要存在问题,具体论述了建筑施工加固设计的完善举措,目的是通过理论的研究,指导建设施工实践活动,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建筑材料;施工人员 城市化进程加快,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建设中必然要面临的一个。
13、二级建筑结构与设备:建筑结构抗震1.地震由于地下岩层构造状态突然破裂、或由于局部岩层塌落、火山喷发、核爆炸等原因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引起地面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就叫做地震。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指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构造状态突然发生破裂引起的地震。2.震级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用符号“m”表示,一般称为里氏震级。(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3.地震烈度指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4.多遇地震烈度设计。
14、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一, 浅谈建筑与建筑结构我作为一个管理工程系的学生,因为专业与课程的限制,基本没有接触过关于建筑与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所以为了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选择了学习建筑结构体系概论这门课。经过学习这门课,虽然没有深入的了解到关于建筑方面的相关知识,但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所以在此只能称得上是对本门课程以的浅谈认识。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建筑结构是指在建筑物(包括构筑物)中,由建筑材料做成用来承受各种荷载或者作用,以起骨架作用的空间受力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
15、建筑 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摘要】建筑物由于长期使用及风吹日晒,加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侵蚀,都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毁损、裂缝、脱落等问题。本文以房屋建筑结构加固设计及施工技术为研究主体,详细从结构加固方法及技术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展开阐述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加固;施工 1 前言 随着建筑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业主对建筑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变更,以及结构在长期自然环境和使用环境的作用下,其功能逐渐减弱,我们结构工程的任务不单要做好建筑物前期的设计工作,还要能科学的评估结构损伤的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