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吸收负荷,吸收速率,相平衡关系,或,三、低浓度定常吸收过程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一),物料衡算,沿塔高不断变化,取微元段分析,相平衡关系,1、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取微元段dZ为研究对象,NA可认为是定值,将(1)式和(3)式代入(2)式,得,或,以气相为例,从塔顶到塔底积分,有效比表面积,体积
化工原理课件-气体吸收Tag内容描述:
1、复习,吸收负荷,吸收速率,相平衡关系,或,三低浓度定常吸收过程填料层高度的计算一,物料衡算,沿塔高不断变化,取微元段分析,相平衡关系,1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取微元段dZ为研究对象,NA可认为是定值,将1式和3式代入2式,得,或,以气相为。
2、1第八章 气体吸收1. 在 温 度 为 40 压 力 为 101.3 kPa 的 条 件 下 , 测 得 溶 液 上 方 氨 的 平 衡 分 压 为 15.0 kPa 时 , 氨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76.6 g NH31 000 gH2O。。
3、兰州交通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1目录一 设计任务总概 .31.1.吸收的定义 .31.2吸收的目的 31.3填料吸收塔简介 3二 设计方案简介 .32.1 方案的确定.42.2 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42.3 设计步骤. .4三 工艺计算 .4。
4、1第八章 气体吸收1. 在 温 度 为 40 压 力 为 101.3 kPa 的 条 件 下 , 测 得 溶 液 上 方 氨 的 平 衡 分 压 为 15.0 kPa 时 , 氨 在水中的溶解度为 76.6 g NH31 000 gH2O。。
5、吸收是用于分离气相混合物的典型单元操作过程。,原理: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在某液体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第2章 吸收,概述,流程: 吸收物质或溶质,A 惰性组分或载体,B 溶剂或吸收剂,S 吸收液,AS 吸收尾气,B微量的A,吸收过程,吸收过程:。
6、第8章 吸收 典型例题题解,例1:在总压1200kPa ,温度303k下,含CO25.0V与含CO2 1.0gl 的水溶液相遇,问:发生吸收还是解吸并以分压差表示传质的推动力。,解:,判断传质的方向,即将溶液中溶质的平衡分压pe 与气相中的。
7、1单项选择题 每题 2 分,共 10 题 成绩查询第七章 传质概论 1. 双组分理想气体进行定常单向扩散,如维持气相各部分 pA 不变,总压增加,气相中的传质通量 NA 将如何变化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定2. 下述分离过程中。
8、9 吸收,9.1.1 吸收的应用目的,9.1 概述,1. 原料气的净化:煤气中H2S的净化 2. 有用组分回收:合成氨厂放空气中氨回收DMF回收 3. 某些产品的制取: HCLNOxSO3气体制酸 4. 废气的治理 :工业废气SO2吸收,1。
9、1,第八章 气体吸收,8.1 概述 8.2 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 8.3 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8.4 吸收或脱吸塔计算 8.5 其他类型吸收,2,一气体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吸收是将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利用个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
10、1第六章 气体吸收一基本知识1吸收的依据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能力的差异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结晶能力不同液体均相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2一个完整的工业吸收流程应包括。吸收部分 脱吸部分 吸。
11、1,第八章 气体吸收,8.1 概述 8.2 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 8.3 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 8.4 吸收或脱吸塔计算 8.5 其他类型吸收,2,一气体吸收在化工中的应用吸收是将气体混合物与适当的液体接触,利用个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
12、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132第二章 气体吸收第一节 概述2.1.1 气体吸收过程一什么是吸收:气体吸收是用液体吸收剂吸收气体的单元操作。二吸收基本原理: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液体吸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从而将其中溶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