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 2018 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2 分)A殷勤踏青 咀嚼咬文嚼字 风调雨顺南腔北调B儒雅懦弱 侍奉恃才傲物 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卡片关卡 屏障屏气凝神 置之度外度日如年D譬如偏僻 栅栏姗姗来迟 前仆后继赴汤蹈火2
河南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与解析Tag内容描述:
1、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 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
(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 , “(夜雨寄北 )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 “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
悟彻菩提真妙理 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
2、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 提防提心吊胆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 榜样依山傍水 贻笑大方心旷神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奥秘 分水岭 高瞻远瞩 步步为赢B颠簸 逻辑学 循规蹈距 千钧一发C震憾 管弦乐 老生常谈 枕戈待旦D裁缝 四合院 两全其美 食不果腹3古诗文默写。
(8 分)(1)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2)锦帽貂裘,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 _,_”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
3、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 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
(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 , “(夜雨寄北 )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2)有人评价西游记 “极幻之事中蕴含极真之理” 。
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期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
悟彻菩提真妙理 尸魔三戏唐三藏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
4、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A.军备落后 B. 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4.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 。
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A.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B.创建福州船政局C. 成立轮船招商局 D.修筑京张铁路5.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
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6.1921 年李大钊指出,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真能表现民众势力的团体,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那么中国彻。
5、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A松驰 慰藉 天然气 崭露头角 记忆犹新 B馈赠 涣散 座谈会 食不果腹 源远流长C精湛 遨游 俯卧撑 谈笑风声 通宵达旦 D彰显 闲暇 水笼头 耳熟能详 真知灼见3古诗文默写(8 分)(1)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
(白居易观刈麦 )(2)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用“ , “ 解释了自己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原因。
(3)天南地北,别时容易见时难。
所以,困于战火的杜甫只能空发“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感慨;归期不定的李商隐只能憧憬“ , “(夜雨寄北 )的幸福;兄弟分离的苏轼只能遥寄“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的祝愿。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1)下面是两部名著的插图,请任选一幅,简述与画面内容相关的故事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