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catabolism of protein,本章主要内容,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1、参与催化、代谢调节、运动、运输、免疫防御等生命活动,2、作为组织结构的材料,3、
分解代谢Tag内容描述:
1、第十一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catabolism of protein,本章主要内容,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蛋白质营养的重要性:,1、参与催化、代谢调节、运动、运输、免疫防御等生命活动,2、作为组织结构的材料,3、氧化供能,一、氮 平 衡,氮总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 健康成年人氮正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 儿童、孕妇、恢复期病人氮负平衡:摄入氮 排出氮 长期饥饿、消耗性疾病等,通过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反映机体蛋白质代谢概况 1g 氮 = 6.25g 蛋白质, 最低生理需要量。
2、7 糖的分解代谢,“燃料”物质共同的代谢过程,第阶段,有机物酶解为组成物质单体。第阶段,小的燃料分子分解为几种常见的中间物,主要是丙酮酸和乙酰-CoA,可放出少量能量。第阶段,一条共同代谢途径,即Krebs循环。中间物被完全氧化成CO2,生成的电子传递给NAD+等电子载体,释放少量能量,生成的中间物可用作生物合成的前体。第阶段,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给O2,生成H2O,释放的能量用于ATP生成。,糖的消化吸收,淀粉(starch)等口腔,-amylase,局部降解胃,非酶促水解小肠,胰-amylase,主要的消化场所麦芽糖、糊精食物中的蔗糖。
3、蛋白质的分解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降解,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总是不断地从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又把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一个体重70 kg 的人,一般进食,每天约400g 蛋白质发生变化。其中四分之一氧化降解或转变为葡萄糖,四分之三在体内再循环。,一)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1、蛋白质的消化蛋白酶的作用位点酶原和酶原激活:多数蛋白酶是以酶原形式分泌的,到一定部位及一定条件下激活为有活性的酶(水解小部分肽链)。其生理意义在于保护组织免受蛋白酶分解。 2、蛋白酶的特异性蛋白酶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分别作用于多肽链的不同。
4、1第九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一. 选择题(一)A 型题1. 氮的负平衡常出现于下列情况 A. 长时间饥饿 B. 消耗性疾病C. 大面积烧伤 D. 大量失血 E. 以上都可能2. 体内氨的主要代谢去路是A. 合成嘌呤碱 B. 合成非必需氨基酸C. 合成尿素 D. 合成谷氨酰胺E. 合成嘧啶碱3. 血氨升高的主要原因可以是A. 脑功能障碍 B. 肝功能障碍C. 肾功能障碍 D. 碱性肥皂水灌肠E. 蛋白质摄入过多4.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B. 必需氨基酸的数量C.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D. 以上都是E. 以上都不是5. 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最重要方式是A. 氧。
5、蛋白质是表达生物遗传信息、体现生命特征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蛋白质分解代谢 (Metabolism of Protein),蛋白质的功能是维持组织细胞的生长、更新、修补,参与催化、运输、代谢调节,氧化供能,每克蛋白质氧化可释放17kJ能量。,(一) 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1.总氮平衡 摄入氮 = 排出氮(正常成人)。,2.正氮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儿童、孕妇等)。,3.负氮平衡 摄入氮 排出氮(饥饿、消耗性疾病患者)。,4.氮平衡意义 可反映体内蛋白质代谢的慨况。,(二) 需要量,成人每日最低蛋白质需要量为3050g,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日蛋白质需要量为80g。,。
6、第 八 章,蛋白质的分解代谢,本章主要内容,一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二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三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四 氨的代谢 五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一 蛋白质的生理功能,组织细胞的构件物质,维持细胞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 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如酶、激素),* 氧化供能(17.9KJ/g Pr),* 可转化为糖和脂肪等,* 氨基酸是各种含氮化合物的原料,二、蛋白质的需要量和营养价值,*总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蛋白质分解与合成处于平衡)如成人,*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蛋白质合成量多于分解量)如儿童、孕妇。
7、脂类代谢,脂类 lipid,脂肪(fa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类脂-,磷脂( phospholipid),糖脂,胆固醇(cholesterol,ch),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甘油,脂肪酸,人体所需能量约40来自脂肪。,第一节 脂的消化、吸收和转运,消化:主要小肠中进行。胆汁盐乳化,形成微团。胰脂肪酶和辅脂肪酶降解脂。胰磷脂酶催化磷脂的水解。 吸收:小肠粘膜细胞吸收,吸收形式有三种:完全水解、部分水解和完全不水解。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运送血浆脂蛋白,血浆脂蛋白由血脂与载脂蛋白结合而形成,溶于水,运行于血。 按密度分为乳糜微粒、极。
8、第十章蛋白质分解代谢,第一节 营养素的概念和蛋白质的营养 一、营养素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二、食物蛋白的生理功能 三、氮平衡 四、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营养素(nutrient),概念:食物中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更新和修补组织、维持各器官组织细胞或整体正常结构与功能的物质,成为营养素。种类: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维生素、水、 空气、无机盐,食物蛋白的生理功能,维持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修补作用参与合成重要的含氮化合物氧化供能,(条件:摄足量的蛋白质酮石英钟是蛋白质质量),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
9、第二节 脂类的代谢一、脂肪的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酸(free fatty acid, FFA)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的动员。在脂肪动员中,脂肪细胞内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起决定性作用,它是脂肪分解的限速酶。当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等分泌增加,作用于脂肪细胞膜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促进 cAMP合成,激活依赖 cAMP的蛋白激酶,使胞液内 HSL磷酸化而活化。后者使甘油三酯水解成甘油二酯及脂酸。这步反应是脂肪分解的限速步骤。
10、第十二章 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核酸代谢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核酸就是遗传基因,它担负着生命信息的储存和传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必须依赖于核酸才能实现。,胃酸 蛋白质核蛋白 核酸酶 核苷酸酶 磷酸 核酸 单核苷酸 核苷磷酸化酶 戊糖-1-磷酸 (胰液,小肠) (小肠) 核苷 磷酸二酯酶 含氮碱 各组分均可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核酸合成 进一步分解,核酸的消化与吸收,核酸代谢,除食物核酸外,组织核酸也在不断地更新,代谢.,核苷酸的重要生理功能核酸的基本组成的单位核苷酸,1)DNA和RNA的前体2)G的活化形式UDPG 。
11、脂肪的分解代谢与合合成代谢,制作人:吕阳,什么事脂肪?,脂肪是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合成的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或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室温固态:脂或中性脂,室温液态:油或脂性油,甘油,甘油三脂,R,R,R,R:脂肪酸的烃基,什么是脂肪的合成代谢?,脂肪的合成代谢:(1)合成部位:动物: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以肝的合成能力最强。植物:叶绿体和前质体。(2)合成原料:合成甘油三酯所需的甘油和脂肪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3)合成基本过程:肝和脂肪组织主要通过甘油二酯途径合成甘油三酯。由酵解。
12、蛋白质分解代谢一、选择题【A 型题】1有关氮平衡的正确叙述是A每日摄入的氮量少于排出的氮量,为负氮平衡B氮平衡是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的一种表示方法C氮平衡实质上是表示每日氨基酸进出人体的量D总氮平衡常见于儿童E氮正平衡、氮负平衡均见于正常成人2下列那个是必需氨基酸A甘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酸 D组氨酸 E酪氨酸3下列哪组氨基酸是成人必需氨基酸A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缬氨酸B苯丙氨酸、赖氨酸、甘氨酸、组氨酸C苏氨酸、蛋氨酸、丝氨酸、色氨酸D亮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E缬氨酸、谷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4关于必需氨基。
13、07 糖类代谢,主要内容: 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糖类的生物学作用和重要的单糖、寡糖、多糖的分类和结构。 重点掌握以葡萄糖为代表的单糖分解代谢的主要途径。,目 录,第一节 新陈代谢通论 第二节 糖类化学概述 第三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第四节 糖酵解(EMP) 第五节 三羧酸循环(TCA) 第六节 磷酸戊糖途径(PPP),概念: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泛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交换和信息交换的过程。生物一方面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生物反应转变成自身组织成分,即。
14、。,居住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24岁小伙儿道戈弗比斯由于患有先天骶骨发育不全症而在婴儿时期就进行了截肢。但是凭借坚强的毅力,他现在成为了一名老师。此外,他还有一个女朋友。,。,甘油三酯 分解代谢,二、甘油三酯的 合成代谢,甘油三酯 (肝脏、脂肪组织),-磷酸甘油,脂肪酰CoA,甘油,乙酰CoA,糖代谢,磷酸二羟丙酮,葡萄糖,酮体,TG,(一)软脂酸(cetin)的合成,原料:乙酰CoA、NADPH、ATP 部位:胞液 柠檬酸-丙酮酸循环:,1、合成的原料和部位,citrate pyruvate cycle,线粒体:乙酰CoA,胞液:乙酰CoA,柠檬酸-丙酮酸循环(citrate pyruvate c。
15、1蔗糖酶5 糖类分解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概述指生物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与能量的过程。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代谢研究的方法:示踪法抗代谢物酶抑制剂的应用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第二节 生物体内的糖类一单糖几种典型的单糖:D甘油醛D赤藓糖D苏。
16、分解代谢:4.1 糖代谢概述主要能源物质;重要的 C 源,其中间产物可转化为氨基酸,脂肪酸,核苷等;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特殊功能:如糖蛋白,ATP,NAD 等。4.2 糖的消化、吸收和运输乳糖不耐受综合症:缺乏乳糖酶糖吸收是以单糖形式,部位是小肠上段。由肠道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钠单糖协同运输,由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是促进扩散。4.3 糖酵解和已糖的分解代谢(包括戊糖磷酸途径)EM 途径(葡萄糖丙酮酸)糖酵解: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生成 ATP 的过程。反应部位:胞液在准备阶段(六 C 部分)耗二 ATP,在收益阶段(三 C 部分)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