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传热第二次课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知识导航 典例导学 反馈演练 ( 第一阶 第二阶 第三阶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1,2,3,5,7,B=xN|2x6,全集U=AB,

第四章-传热第二次课Tag内容描述:

1、0”是“x0”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B,4.问题“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源自南北朝张邱建所著的张邱建算经,该问题的答案是 ( )A.90尺 B.93尺 C.95尺 D.97尺,A,5.若函数 为奇函数,则f(g(2)= ( )A.-2 B.-1 C.0 D.2,D,6.从装有大小材质完全相同的3个红球和3个黑球的不透明口袋中,随机摸出两个小球,则两个小球同色的概率是 ( ),C,。

2、热传导速率方程:,8、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速率方程:,2019/7/25,上次课内容复习,9、单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速率方程:,10、单位圆筒壁长度稳定热传导热流密度方程:,2019/7/25,2、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与多层平壁的稳定热传导计算类似,可导出:,单层圆筒壁导热速率公式:,多层圆筒壁导热速率公式:,2019/7/25,多层圆筒壁单位圆筒壁长度的热流密度公式:,2019/7/25,第四章 传热,一、对流传热的分析 二、壁面和流体的对流传热速率 三、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四、对流传热过程的特征数关系式 五、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六、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第三节 对流传热,2019/7/25,一、流体对流传热的分析,流体沿固体 壁面的流动,层流内层,过渡层,湍流主体,流体分层运动,相邻层间没有流体的宏观运动。
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不存在热对流,该方向上的热传递仅为流体的热传导。
该层中温度差较大,即温度梯度较大。
,热对流和热传导作用大致相同,在该层内温度发生较缓慢的变化。
,温度梯度很小,各处的温度基本相同。
,2019/7/25,对流传热是集流体对流和热传导于一体。

3、14)(二)内水(P114118)1、 内水的概念和地位2、巷口、内海湾、内海峡3、中国的内水(三)领海及毗连区(P118126)1、领海的概念和范围2、领海的法律地位和制度,3、毗连区4、中国的领海及毗连区的法律制度(四)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P127129)1、概述2、过境通行制(五)群岛水域(P130131)1、群岛水域的概念及其法律地位2、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六)专属经济区(P132136)1、专属经济制度的形成2、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3、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专属经济区的划分4、中国专属经济区(七)大陆架(P137141)1、大陆架的概念2、大陆架的法律地位3、海岸相向或相邻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4、中国大陆架,(八)公海(P142149)1、公海的概念和地位2、公海的自由制度3、公海上的管辖权4、公海上的登临权和紧追权(九)国际海底区域(P150153)1、 国际海底区域的概念和地位2、 国际海底区域的法律制度(十)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科学研究(P154160)1、海洋环境保护2、海洋科学研究 三、重难点辅导:(一)领海和毗连区的概念及它们的法律地位1、领海的概念及。

4、平均面积,m2当A2/A12时,可认为Am=(A1+A2)/2,对稳定导热过程,单位时间内通过多层壁的热量=各单层壁所传导的热量。
,以三层圆筒壁为例:,假定各层壁厚分别为b1= r2- r1,b2=r3- r2,b3=r4- r3; 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1,2,3皆视为常数; 层与层之间接触良好,相互接触的表面温度相等,各等温面皆为同心圆柱面。
,2 多层圆筒壁的稳定热传导,参照多层平壁的热传导。
对于第一、二、三层圆筒壁有:,整理上三式可得:,同理,对于n层圆筒壁,穿过各层热量的一般公式为,例 在一603.5mm的钢管外层包有两层绝热材料,里层为40mm的氧化镁粉,平均导热系数=0.07W/m,外层为20mm的石棉层,其平均导热系数=0.15W/m。
现用热电偶测得管内壁温度为500,最外层表面温度为80,管壁的导热系数=45W/m。
试求每米管长的热损失及两层保温层界面的温度。
,解:每米管长的热损失,此处,r1=0.053/2=0.0265m r2=0.0265+0.0035=0.03mr3=0.03+0.04=。

标签 > 第四章-传热第二次课[编号:30912]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