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化学电源,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习目标 1.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2.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分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2.模型
第三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Tag内容描述:
1、第2课时 化学电源,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习目标 1.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2.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分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2.模型认知:能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常见简单的化学电源。,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新知导学,1.锌锰干电池 (1)结构 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 极,石墨棒为 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MnO2和NH4Cl作 。 (2)原理 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
2、1第 1 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原电池工作原理1实验探究实验步骤解释或说明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铜则不能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产生,导线中有电流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导线中无电流乙醇是非电解质,与锌、铜都不反应2.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具体条件是:(1)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2)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导线:两电极用导。
3、1专题 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微型专题重点突破(三)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例 1 NH 3和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 3(g)3O 2(g)2N2(g)6H 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4 mol NH3和 3 mol O2,4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的H2O(g)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 40%,则下列表示的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不正确的是( )A v(N2)0.125 molL 1 min1B v(H2O)0.375 molL 1 min1C v(O2)0.225 molL 1 min1D v(NH3)0.25 molL 1 min1答案 C解析 设转化的 NH3的物质的量为 x mol,则4NH3(g)3O 2(g) 2N2(g)6H 2O(g)n(始)/mol 4 3 0 02。
4、- 1 -第 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基础巩固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反应从正反应开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B.v 正 (SO2) v 正 (O2)=21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 v 逆 (SO3)最大D.开始时 v 逆 (SO3)=0答案 B解析 不管是否平衡, v 正 (SO2) v 正 (O2)=21 始终成立。2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快 KClO3的分解速率而加入 MnO2D.降温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答案 D解析。
5、1第 2 课时 化学电源一、常见的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结构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 MnO2和 NH4Cl 作电解质。(2)原理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3)电极反应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Zn2e =Zn2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MnO22NH 2e =Mn2O32NH 3H 2O。 42(4)缺陷与改进措施锌锰干电池电量小,而且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会导致电器设备的腐蚀。改进措施: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制成防漏电池;将电池内的电解质 NH4Cl 换成湿的 KOH,并在。
6、- 1 -第 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基础巩固1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 0.8 molL-1s-1是指 1 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 0.8 molL-1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浓度的增加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D.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知化学反应进行的相对快慢答案 D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A 项指 1 s内该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为 0.8 molL-1;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但现象并不明显,例如盐酸与 NaOH溶液反应。2反。
7、- 1 -第 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基础巩固1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 2(g)+O2(g) 2SO3(g)。反应从正反应开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B.v 正 (SO2) v 正 (O2)=21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 v 逆 (SO3)最大D.开始时 v 逆 (SO3)=0答案 B解析 不管是否平衡, v 正 (SO2) v 正 (O2)=21 始终成立。2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 )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快 KClO3的分解速率而加入 MnO2D.降温加快 H2O2的分解速率答案 D解析。
8、1第 1 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原电池工作原理1实验探究实验步骤解释或说明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而铜则不能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产生,导线中有电流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导线中无电流乙醇是非电解质,与锌、铜都不反应2.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具体条件是:(1)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2)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3)导线:两电极用导。
9、1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三课时)巩 固 练 习1.实验室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时,下列所用的仪器和试剂正确的是 ( )A. 0. 50 molL-1的盐酸跟 0. 50 molL -1的烧碱溶液、50 mL 量筒 1 个B. 0. 50 molL-1的盐酸跟 0. 50 molL -1的烧碱溶液、50 mL 量筒 2 个C. 0. 50 molL-1的盐酸跟 0. 55 molL -1的烧碱溶液、50 mL 量筒 1 个D. 0. 50 molL-1的盐酸跟 0. 55 molL -1的烧碱溶液、50 mL 量筒 2 个2.通过下列反应时的反应热为可求出中和热的是 ( ) A. 1L0.01molL-1的 Ba(OH) 2溶液跟 1L0. 01molL-1的 HNO3溶液反应时的反应热B. 1m。
10、第2课时 化学电源,专题2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学习目标 1.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 2.能正确书写简单化学电源的电极反应式。 3.了解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会分析物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与物质微观结构的关系。 2.模型认知:能利用原电池工作原理分析常见简单的化学电源。,新知导学,达标检测,内容索引,新知导学,1.锌锰干电池 (1)结构 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 极,石墨棒为 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MnO2和NH4Cl作 。 (2)原理 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
11、1第 2 课时 化学电源一、常见的化学电源1锌锰干电池(1)结构锌锰干电池是以锌筒为负极,石墨棒为正极,在石墨棒周围填充糊状的 MnO2和 NH4Cl 作电解质。(2)原理锌锰电池是一次性电池,放电之后不能充电,内部的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可逆的。(3)电极反应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Zn2e =Zn2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MnO22NH 2e =Mn2O32NH 3H 2O。 42(4)缺陷与改进措施锌锰干电池电量小,而且在放电过程中容易发生气涨或漏液,会导致电器设备的腐蚀。改进措施:在外壳套上防腐金属筒或塑料筒制成防漏电池;将电池内的电解质 NH4Cl 换成湿的 KOH,并在。
12、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 2-3-2 化学反应的限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同步测试新人教版必修2基础巩固1 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从正反应开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B.v 正(SO2)v 正(O2)=21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达到平衡 v 逆(SO3)最大D.开始时 v 逆(SO3)=0答案 B解析不管是否平衡,v 正(SO2)v 正(O2)=21 始终成立。2 如下反应条件的控制中,不恰当的是()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快 KClO3 的分。
13、1第三讲 电解池 金属腐蚀与防护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2018贵阳调研)在世界海运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一艘名叫“阿那吉纳”号的货轮满载着精铜砂,在向日本海岸行驶时突然发生大面积漏水,最终沉没。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事后的事故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沉船的原因与船上的精铜砂密切相关。下列对此调查结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精铜砂装载过多导致沉船B运输途中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质量增大,超过船的承载能力C在潮湿的环境中,船体与铜构成了原电池,加速了作为负极的船体的腐蚀D在潮湿的环境中,船体与铜。
14、课后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2018贵阳调研)在世界海运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悲剧:一艘名叫“阿那吉纳”号的货轮满载着精铜砂,在向日本海岸行驶时突然发生大面积漏水,最终沉没。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会突然漏水呢?事后的事故调查结果表明导致沉船的原因与船上的精铜砂密切相关。下列对此调查结论的理解正确的是( )A精铜砂装载过多导致沉船B运输途中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导致质量增大,超过船的承载能力C在潮湿的环境中,船体与铜构成了原电池,加速了作为负极的船体的腐蚀D在潮湿的环境中,船体与铜构成了电解池,钢制船体作阳极而。
15、用心 爱心 专心 1单元综合测试八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世博会上澳大利亚馆的外墙采用的是特殊的耐风化钢覆层材料,外墙的颜色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它会随空气中太阳、风雨、湿度的影响,逐渐结出一层锈斑,从橙色到赭红色的转变,看上去外观的生锈程度在增加,运用了钢材生锈原理。下列有关钢材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Fe(OH)3B钢材在空气中的反应只有氧化、还原及化合反应C钢材在空气中的腐蚀主要为电化学腐蚀,其负极的反应为。
16、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3课时 反应焓变的计算,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如何测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热:C(s)+1/2 O2(g)=CO(g) H1=?,不能很好的控制反应的程度,故不能直接通过实验测得H1,思考,学习目标,1、理解盖斯定律 2、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三、反应焓变的计算:1、盖斯定律内容:P7,2、特点: (1)从途径角度:,A,B,登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相对高度有关,(2)从能量角度,HH1H2H3H4H5。,3、盖斯定律的应用方法,虚拟路径法,加合法,A,B,C,D,H1,H2,H=H1+H2+H3,H3,虚拟路径法:设计合理的反应途径,求某相。
17、,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氧化还原反应,电能,化学能,电源,阴极,还原反应,Cu2+2e=Cu,阳极,氧化反应,2Cl2e =Cl2,正,氧化,负,还原,阴,阳,阳极,阴极,阳极,阴极,失去,失去,得到,增大,不变,2H2e=H2,2Cl2e=Cl2,增大,2H2e=H2,2Cl2e=Cl2,增大,减小,2Cl2e=Cl2,氧化,蓝,2H2e=H2,还原,Cl2,NaOH、H2,烧碱,粗铜,阳极泥,相等,得失电子,原电池,电解池,电解池,原电池,原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池,阴极,还原,阳极,氧化,原电池,电解池,6.5,2.24,0.1,6.4,无,有,电化学,2H2e=H2,2H2OO24e=4OH,原电池,电解池,。
18、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
19、第14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考纲导视,基础反馈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有能量的变化(2)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3)吸热反应在任何条件都不能发生(,)。,(4)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时放出的能量就是该变化的反应热,(,)。(5)同温同压下,反应 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6)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 NH3(g),放热 19.3 kJ,其热化学方,2NH3(g),H38.6,程式为N2(g)3H2(g),(8)开发利用各种新能源,减少对化石燃。
20、第三讲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2 “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生石灰 B固体 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 NH4N034对于放热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 H20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 H2O 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 H2 和 O2 所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