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题(1)第二部分:地貌学原理一 填空(每空 0.5 分,共 15 分)1.从河谷横剖面看, 可分 谷底 和 谷坡 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 河漫滩 和 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 阶地 发育。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冲积物 。3.在岩溶地
地貌学原理ppt课件Tag内容描述:
1、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题(1)第二部分:地貌学原理一 填空(每空 0.5 分,共 15 分)1.从河谷横剖面看, 可分 谷底 和 谷坡 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 河漫滩 和 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 阶地 发育。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 溶蚀漏斗 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 年降雪量 等于 消融量 。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 降水 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 活动层 ,下。
2、第二章 构造地貌,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第二节 海底的构造地貌,第三节 陆地的构造地貌,构造地貌的定义: 构造地貌主要是由岩石圈构造运动造成的地面形态。,第一级全球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分级 第二级大地构造地貌第三级地质构造地貌,各级构造地貌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在成因和体系上相互联系,低级的构造地貌从属于高一级的构造地貌,构成有规律的构造地貌体系。,从属的含义: 1.形态:低级构造地貌叠置在高级构造地貌之上. 2.构造体系:低级构造是高级构造的次一级构造 3.发育:低级构造地貌的发育受高级构造地貌的控制.,第一节 全球构造地貌,一、地。
3、第二章 地貌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章 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地貌形态地貌成因地貌分带,一、地壳的表面形态地壳是地球最上面的一个固体层圈,其表面高低起伏变化很大,基本上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陆地面积占地壳表面积的29.2%,海洋面积占地壳表面积的70.8%。陆地地形按起伏高度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和洼地。海底地形按海水深度和地形特点分为:海岸带(滨海带)、浅海带(陆棚或大陆架)、半深海带(大陆坡)、深海带(洋床或洋盆)和深海沟、海岭等。,第一节 地貌形态,山地:低山(海拔高度在500m以上)、中山(海拔高度在1000。
4、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讲授:王建平,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第四纪生物界 人类发展 石器文化,(一)、哺乳动物的特征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最高等的一纲。器官系统发达,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并且大多数具有完善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适应外界气候,广泛地分布全球。,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一、第四纪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化石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和确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重要资料之一。 自然界中动物迁移,主要是为了觅食,繁殖和逃脱敌害,并传播种类和扩展分布区域。冰期与问冰期促使动。
5、第五章 地貌学,讲授:陈诗越,第三节 风化作用与重力地貌,风化作用风化壳重力地貌,一、风化作用,1、风化的概念:出露地表的岩石,在太阳能、大气和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崩解和破碎,变为松散的碎屑物,这种在原地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称为风化作用(weathering)。,2、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1)物理风化(physical weathering),物理风化指由胀缩的变化引起的机械崩解作用,故又称机械风化。温度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使岩石表层经受长期的热胀冷缩而崩解分裂,由大块变成小块,由小块变成更小的碎屑,以至成为砂粒,但其。
6、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讲授:王建平,第十章 第四纪生物界,第四纪生物界人类发展石器文化,(一)、哺乳动物的特征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身体结构最复杂最高等的一纲。器官系统发达,能够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并且大多数具有完善的调节体温的能力、能够维持高而恒定的体温,适应外界气候,广泛地分布全球。,第一节、第四纪生物界,一、第四纪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化石是第四纪地层划分和确定第四纪地层年代的重要资料之一。 自然界中动物迁移,主要是为了觅食,繁殖和逃脱敌害,并传播种类和扩展分布区域。冰期与问冰期促使动物。
7、第十二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冰雪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冻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作用,以冻融作用为主形成的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总称为冻土地貌。,第一节 冰川作用一 、冰川作用 1 雪线与成冰作用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冰川形成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终年气候严寒,积雪不会融化,而逐年得到积累,为冰川发育提供了条件;此外还有地形条件,当气候与地形(条件)因素综合作用后,即对冰川的形成有了重要意义。 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支出的界线,称为雪线。它是一个高度带。 雪线。
8、讲授:王云琦 副教授 电话:15010466439 18911000930 62336097 QQ: 173106749 E-mail: wangyunqibjfu.edu.cn 公共邮箱:dimaoxueshuibao126.com 密码:shuibao11123 办公室:林业楼509,地貌学,1、地球上有哪些地貌类型?,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1,四 川 盆 地,昆仑山玉珠峰,我国划分标准:海拔, 5000 m:极高山,3500 5000 m:高山,1000 3500 m:中山,500 1000 m:低山, 500 m:。
9、2020 5 15 1 地貌学 现代地貌学 2020 5 15 青藏高原 2020 5 15 云贵高原 2020 5 15 黄土高原 2020 5 15 作业三 简述我国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主要地貌特征 要有比较 共性 差异 成因。
10、第十二章 冰川地貌与冻土地貌 冰雪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冻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冻融作用,以冻融作用为主形成的一系列地质地貌现象总称为冻土地貌。,第一节 冰川作用一 、冰川作用 1 雪线与成冰作用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冰川形成于雪线以上的常年积雪区,终年气候严寒,积雪不会融化,而逐年得到积累,为冰川发育提供了条件;此外还有地形条件,当气候与地形(条件)因素综合作用后,即对冰川的形成有了重要意义。 雪线:大气固态降水的年收入等于支出的界线,称为雪线。它是一个高度带。 雪线。
11、第三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引言 风化作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几乎出现在所有的陆地表层,风化系指地壳表面的岩石在水、空气、阳光和生物等的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的崩解和分解现象,按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这种自然地质作用,总称为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也可以发生在海底,在海水的作用下进行,有人称之为海底风化作用。如:黑云母 海绿石,火山灰 蒙脱石,就是海底风化作用的结果。在这一章中主要讨论大陆地表的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有很大的影响,它不仅和其它营力一样对地表进行。
12、地貌学1南京大学地貌学原理期末复习整理绪论1、何为地貌?地貌学的定义是什么?答:地貌,又称地形,系固体地球表面(通常简称地表)起伏状态的总称。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的物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空间分布等规律的科学。2、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地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地貌形成演化的过程和机制,即在某种力(内营力或外营力)的作用下,地表物质的运动及其变化。3、地貌研究的意义何在?(1)在于“地貌”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气-地、水- 地、生-地之间的界面。地球表层系统通过该界面来发生。
13、风景地貌学,流水地貌,FLUVIAL LANDFORM,广东工业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1级建筑学(2)班,PART.1,流水作用,河流地貌,河口地貌,流域地貌,瞬时水流,PART.2,PART.3,PART.4,PART.5,PART.1,流水作用,水流运动的特征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流水作用,水流运动的特征,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流动,它的动能E=MV/2 (M:流量;V:流速)。流水作用(fluvial process)包括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当M、V增大,E增大,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侵蚀地貌,且侵蚀下来的物质还能被带到下游;当M、V减小,E减小,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堆积地貌。 。
14、地质地貌学,丁树文,实验一 非硅酸盐矿物的认识,理解矿物含义 掌握矿物的认识方法 掌握常见矿物的典型特征,目的与要求,矿物的认识方法,形态,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其它性质,形态,结晶习性:一定成分的同种矿物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常生成一定形态。 单体形态 一向延长型:柱状、针状。如石膏 二向延长型:板状、片状。如云母 三向延长型:粒状。如橄榄石,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光学性质,颜色与条痕,成因:自色、他色和假色 描述方法: 准色谱法:斜长石(白色)二元法:橄榄石(黄绿色)类比法:黄铜矿(铜黄色)、雄黄(桔红色),矿物。
15、构造地貌学 冰川地貌,冰川的形成和运动 冰川的地质作用 冰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形成和运动,一、冰川的形成的条件冰川是由于地球表面的终年积雪,在日照、升华、以及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转化为冰川冰,并发生运动而形成的。冰川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其次是地形条件。,冰川的形成和运动,冰川冰:刚降落的雪称新雪,其形状多为六角形,充满空气,密度非常小,新雪通过圆化后变成圆的、较致密的颗粒称粒雪 。粒雪在上层雪的重压下发生缓慢的沉降压实和重结晶作用,使其粒雪变成粒状冰 。粒雪冰进一步受压,排出气泡,就变成浅蓝色的冰。
16、地 貌 学,山西五台山,第八章 风化作用与坡地重力地貌,人们通常用“海枯石烂不变心”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实际上海会枯,石也会烂。引起石烂的原因就是风化作用 风化后的物质在重力和水等因素作用下,容易顺坡向下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Photograph from: www.nationalgeographic.com,第一节 风化作用与风化壳,一、风化作用(一)概念暴露到地表的岩石,所处环境与原来有较大差别,必然引起岩石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环境。同时,风化破碎后的岩石又形成一些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稳定的产物,这就是风化作用(weathering),即地壳表层的岩石,在。
17、1.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学科。2. 风化作用:出露地表的岩石,受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的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发生破碎和分解,形成大小不等的岩屑、沙粒和黏土,这种作用称为风化作用。3. 生物的物理风化作用:一是植物的根系起楔子作用对岩石挤胀而使岩石崩解,二是动物的挖掘和穿凿活动进一步加速岩石破碎。4. 滑坡与崩塌的区别:a:运动速度,滑坡速度比崩塌缓慢:b:移动形态,崩塌体比较破碎,形成倒石堆,滑坡体则保持整体不变;c 发生坡度:坡度较大才可能发生崩塌,而滑坡速度在坡度较小。
18、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貌学:研究地表形态的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成因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营力:地壳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外营力:流水、波浪、冰川、风,主要受气候影响,演化地貌的变化受构造运动、外营力作用和时间等三个因素的影响,是三者的函数。河流地貌演化序列:幼年期:地表抬升,河流下切,河流纵比降大,V型河谷中年期:河道增多,切割加剧,河谷加宽,河流纵剖面趋于平缓老年期:下切侵蚀趋于停止,分水岭缓缓降低,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而蜿蜒,内部结构按地貌形成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