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1.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概述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 动力学光度法的指示反应及影响因素4. 动力学光度法的基本原理1. 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概述 一般光度法是测定溶液在化学反应达到平衡后的吸光度。利用 A=bc。而 动力学光度法 :利用反应速度与物质浓度(反应物、产
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Tag内容描述:
1、测量与反应速度成比例关系的吸光度,计算出待测组分的浓度。
分类:根据有无催化剂存在分为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和非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
利用一特殊的催化剂:酶 酶催化 。
扩大了应用范围(可用于快速、慢速及有副反应的反应)。
动力学光度法 优点 :(与一般的平衡法比较) 选择性高。
可用于混合物中性质十分相似的化合物的同时测定。
可用于大浓度或极小浓度物质的测定。
数据较易采用自动记录及处理。
灵敏度高:一般 10-9 10-6g/mL,有的可达 10-12 g/mL,酶催化法更高。
由于动力学光度法具有以上几个优点,因而发展较快。
但是它的缺点:测量误差稍大 ( v 的影响因素多)。
使得在利用动力学光度法时,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
2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产物浓度的增加)用 V表示。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少,产物的浓度逐渐增大,因而在不同的瞬间反应速率不相同。
不可逆反应 R+MP+Q ( 反向反应可以忽略 )。
下面分别讨论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一 . 反应物浓度 据质量作用定律。
2、200-400 nm(近紫外区) ,可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可见吸收光谱法:吸收光波长范围400-800 nm ,主要用于有色物质的定量分析。
,07:23:58,2.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c真空中光速 2.99792458108m/s3.0 108m/s 波长,单位:m,cm,mm,m,nm,1m=10-6m, 1nm=10-9m, 1=10-10m 频率,单位:赫芝(周)Hz 次/秒n折射率,真空中为1,光的传播速度:,波动性,07:23:58,磁场向量,电场向量,传播方向,Y,Z,X,与物质作用,07:23:58,微粒性,h普朗克(Planck)常数 6.62610-34Js频率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光量子,具有能量。
,07:23:58,波粒二象性,结论:一定波长的光具有一定的能量,波长越长(频率越低),光量子的能量越低。
单色光:具有相同能量(相同波长)的光。
混合光:具有不同能量(不同波长)的光复合在一起。
,真空中:,07:23:。
3、0.02mL, 测不准,光度法 结果0.048%0.052%, 满足要求,准确度高,灵敏度高,3,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特点 (p293) 灵敏度高:测定下限可达105106mol/L, 10-4%10-5% 准确度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相对误差25 (12) 操作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4,1.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c真空中光速 2.99792458108m/s3.0 108m/s 波长,单位:m,cm,mm,m,nm,1m=10-6m, 1nm=10-9m, 1=10-10m 频率,单位:赫芝(周)Hz 次/秒n折射率,真空中为1,光的传播速度:,波动性,5,磁场向量,电场向量,传播方向,Y,Z,X,与物质作用,6,微粒性,h普朗克(Planck)常数 6.62610-34Js频率E光量子具有的能量单位:J(焦耳),eV(电子伏特),光量子,具有能量。
,7,波。
4、测量条件的选择,7.4 吸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7.4.1 酸度的选择 7.4.2 显色剂用量的选择 7.4.3 其它条件的选择,7.5 吸光光度法应用简介,7.5.1 微量组分的测定 7.5.2 示差光度法 7.5.3 光度滴定法 7.5.4 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的测定 7.5.5 弱酸弱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7.5.6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7.5.7 导数分光光度法,7.1.1 光的基本性质,吸光光度法 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 对光 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光的电磁波性质,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动性,粒子性, ,E,光的折射,光的衍射,光的偏振,光的干涉,光电效应,E:光子的能量(J, 焦耳), :光子的频率(Hz, 赫兹), :光子的波长(cm),c:光速(2.99791010 cm.s-1),h:Plank常数(6.625610-34 J.s 焦耳. 秒),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单一波长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
5、 容量法 V(K2Cr2O7)0.02mL, 测不准 光度法 结果 0.048% 0.052%, 满足要求 准确度高 灵敏度高 3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特点 (p293) 灵敏度高 :测定下限可达 10 5 10 6mol/L, 10-4% 10-5% 准确度 能够满足微量组分的测定要求: 相对误差 2 5 ( 1 2) 操作 简便快速 应用广泛 吸光光度法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4 1.光的基本性质 电磁波的波粒二象性 c真空中光速 2.99792458 108m/s 3.0 108m/s 波长,单位: m,cm,mm,m,nm, 1m=10-6m, 1nm=10-9m, 1=10-10m 频率,单位:赫芝(周) Hz 次 /秒 n折射率,真空中为 1 =cVn光的传播速度 : 波动性 5 磁场向量 电场向量 传播方向 Y Z X 与物质作用 6 微粒性 h普朗克 (Planck)常数 6.626 1。
6、析吗?,nA nB,a=1 b=6,计算得:0.01865ml0.02ml,8-1 概述,一般滴定管的误差为0.01ml,(0.02ml),不能用滴定法,也不能用重量法,含量太小,误差大。
,含铁量为0.001%试样,称取一克,用,标液滴定,用去多少毫升?,1g试样含纯铁:10.001%=0.01mg,8-1 概述,可以这样:待测组分,有色溶液,8-1 概述,溶液浓度小:色浅,橙红色络合物,一定体积时:,溶液浓度大:色深,这种利用物质颜色深浅不同,测定改种有色溶液的有色物质浓度的方法比色分析法。
它的基本依据:有色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8-1 概述,那么吸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也是基于有色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作用,利用测试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分析,可见 红外 紫外,荧光等,吸光光度法,光度法,光电比色(光电比色计),分光光度计法分光光度计,这种分类方法,采用名词不同,是因为仪器的不同或发展的历史不同,实际上都称为吸光光度法,都是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8-1 概述,一、吸光光度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
7、灵敏度高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试样中 10.001%的微量组分。
对固体试样一般可测至 10-4%。
(二) 分析微量组分的准确度高例如:含铁量为 0.001%的试样,如果用滴定法测定,称量 1g 试样,仅含铁 0.01mg,无法用滴定分析法测定。
如果用显色剂 1,10-邻二氮杂菲与铁生成橙红色的1,10-邻二氮杂菲亚铁配合物就可用吸光光度法来测定。
Fe2+ + 3(1,10-phen) Fe(1,10-phen)3 2+(三) 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四) 应用广泛几乎所有的无机离子和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可直接或第八章 吸光光度法2间接地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可用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机理、溶液中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一些酸碱的离解常数等。
8-1 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一、 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当光束照射到物质上时,光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了反射、散射、吸收或透射(p241, 图 9-1) 。
若被照射的是均匀的溶液,则光在溶液中的散射损失可以忽略。
当一束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的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一些波长的光被溶液吸收,另一些波长的光则透过。
当透射光波长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