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沈阳大学 凌永成,配 套 教 材 信 息,教材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教材主编:凌永成 教材定价:34RMB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次:2009年8月第1版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20268-4 教材所属系列: 普通高等院校汽车工程类规划教材
第12章_汽车排放控制系统Tag内容描述:
1、汽车检测诊断技术,沈阳大学 凌永成,配 套 教 材 信 息,教材名称:汽车检测诊断技术 教材主编:凌永成 教材定价:34RMB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版次:2009年8月第1版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20268-4 教材所属系列: 普通高等院校汽车工程类规划教材,第12章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检测诊断,12.1 汽车自诊断系统,12.1.1汽车自诊断系统的基本功能,自诊断系统的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监测控制系统工作情况,一旦发现某只传感器或执行器参数异常,就立即发出报警信号;二是将故障内容编成代码(称为故障代码)存储在随机存储器。
2、学习目标,对于汽车微机控制系统的检测,可通过普通方法和调取故障码的方法进行,但这些方法只能对汽车的一般故障或电控系统故障的大致范围和原因进行提示。而最终判断和排除故障还必须通过专门仪器,模拟有关传感器控制元件和信号,采用置换对比的方法去判断是传感器或元件本身的故障还是线路或电脑本身的故障。通过检测仪器和专用设备,检测和读取有关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确定故障原因,加以排除。所以在现代电控汽车的检测诊断中,掌握汽车微控系统的检测方法及正确使用检测诊断仪器是十分重要的。本章的学习目标是: 掌握汽。
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吴骏标,汽车防滑(ABS/ASR)控制系统,第16章 汽车防滑(ABS/ASR)控制系统,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防滑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2、掌握防滑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3、掌握ABS制动压力调节器的结构。4、能识别防滑控制系统的常见故障,并进行基本的故障诊断及检修。5、掌握电子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EB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理解电控行驶平稳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16.1 概述,ABS系统是用于防止汽车紧急制动时车轮被抱死滑移而使车辆失去转向或导致侧滑甩尾的一种安全装置。ASR系统是防止车辆在起步、加速或泥泞、。
4、1,1,2,第8章 先进控制系统介绍,时滞补偿控制,2,解耦控制,3,软测量技术,1,预测控制,4,自适应控制,5,模糊控制,6,3,第8章 先进控制系统 8.0 概述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大型化、复杂化,对产品质量、产率、安全及对环境影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许多复杂、多变量、时变的关键变量的控制,常规PID已不能胜任,因此,先进控制受到了广泛关注。,4,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技术,是指不同于常规PID,具有比常规PID控制更好控制效果的控制策略的统称。 先进控制的任务,用来处理那些采用常规控制效果不好,甚至无法控制的复杂工业。
5、,第五章 汽车空调电气控制系统,第一节 常用控制装置 第二节 汽车空调系统电路 第三节 汽车空调控制电路举例 实训项目 汽车空调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为了保证汽车空调系统正常工作,满足车内舒适性条件的要求,汽车空调需要由控制系统进行一系列控制。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包括车内温度控制、发动机负荷控制和安全保护控制。车内温度控制:控制系统控制送风温度、送风量和送风方向,以调节车内温度。发动机负荷控制:非独立式空调由发动机驱动,空调的运行会影响发动机负荷的变化,进而影响汽车的行驶性能。空调控制系统应协调发动机和空调的运。
6、第六章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 第二节 汽油机的排放控制装置 第三节 柴油机排气后处理装置,第一节 汽车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主要有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合物(NOx)和微粒排放。,一、一氧化碳(CO):碳氢燃料的不完全产物,人吸入后将降低血液吸收和运送氧气的能力。一氧化碳(CO)是碳氢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的重要的中间产物。CO生成的机理比较复杂。氧气 不足; 产生原因: 燃烧温度低;燃烧时间不足;混合不均。从化学当量的角度看,CO的生成率主要受混合。
7、欧洲汽油车废气排放标准参考,欧洲柴油车废气排放标准参考,第六章 发动机有害排放物的控制系统,167;61 概述,一汽油机主要尾气排气物1一氧化碳COCO是烃燃料燃烧的中间产物,167;62 汽油机有害排放物及控制装置,原因:混合气过浓,氧气。
8、第12章 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第1节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第2节 电气控制装置的设计步骤与设计要点1.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设计步骤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设计要点 第3节 设计举例1. 设备结构及运动概述2. 初步设计3. 技术设计,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第1节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1) 满足设备提出的控制要求,(2) 妥善处理机与电的关系,(3) 力求设计方案简单,(4) 正确合理地选用电气元件,(5) 操作与维护方便,2. 控制系统设计涉及的。
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第八章 汽车空调系统的控制w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空调系统的常用控制元件及其工作原理。 获得帮助:汽车维修论坛 http:/www.gzweix.com/autobbs机械压力式温控器电子式温控器工作原理电子式温控电路电子式温控器高低压组合开关旁通电磁阀结构过热开关结构热力熔断器工作原理汽车空调放大器汽车空调继电器冷凝器风机控制电路蒸发器风机转速控制获得帮助:汽车维修论坛 http:/www.gzweix.com/autobbs高压卸压阀结构低速控制器的作用w 防止发动机过热 ;w 防止发动机熄火或电磁离合器损坏。
10、电动汽车运用技术,付主木 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8章 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设计,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设计,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馈系统,电动汽车的能量管理系统,8.1,8.2,8.3,8.1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设计,图8-1 动力总成控制器功能结构图,8.1.1 动力总成控制器的功能分析,8.1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设计,8.1.2 动力总成控制器芯片的选型,1. DSP介绍(1)改进的哈佛结构体系(2)流水线技术(3)专用的硬件乘法器(4)多处理单元(5)特殊的DSP指令,8.1 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设计,图8-3 DSP系统的设计流程,2. DSP系统的设计流程3. DSP选型。
11、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MATLAB 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第12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MATLAB与控制系统仿真实践,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8. 在线交流,有问必答,本章主要内容,原理要点 12.1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分析 12.1.1 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12.1.2 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MATLAB求取实例 12.2 控制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分析 12.2.1 系统的稳态性能指标 12.2.2 控制系统稳态性能指标MATLAB求取示例 12.3 MATLAB时域响应仿真的典型函数应用 12.3.1 MATLAB时域响应仿真的。
12、第7章 汽车防滑与转向控制系统,概述,汽车操纵稳定性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性能,是提高行车速度的重要保证,汽车防滑与转向控制是提高操纵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驱动防滑转控制系统(ARS)和电控汽车稳定行驶系统(ESP)等,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制动效能 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最主要的就是抗热衰退性能 制动时汽车方向的稳定性,制动力与附着系数,制动时的车轮受力分析 a)纵向;b)横向,附着系数与滑移率关系,车轮的纵向运动可分为:纯滚动,纯滑动。
13、第十二章单回路控制系统,本章介绍单回路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主要讲述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 1被控量和操纵量的确定; 2检测与变送器的选择; 3控制作用和控制阀的选择; 4控制系统的工程整定和投运。最后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单回路控制。
14、第19章汽车巡航控制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9 1概述 1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汽车巡航控制系统也称为速度控制系统或自动驾驶系统 汽车巡航控制系。
15、第12章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本章主要内容,汽车排放的形成和危害 汽车排放控制的作用与分类 汽车排放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2.1 概 述,1.汽车排放的形成和危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随之增大。汽车排放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12.1 概 述,1一氧化碳(CO)CO是烃类燃料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有害物。CO被人体吸收后,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血红蛋白带氧,会造成人体内缺氧而使人感到头痛、恶心,严重时还导致人因窒息而死。2碳氢化合物(HC)。
16、第12章 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本章主要内容,汽车排放的形成和危害 汽车排放控制的作用与分类 汽车排放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2.1 概 述,1.汽车排放的形成和危害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排放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随之增大。汽车排放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12.1 概 述,1一氧化碳(CO)CO是烃类燃料在空气不足的情况下,由于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的有害物。CO被人体吸收后,容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血红蛋白带氧,会造成人体内缺氧而使人感到头痛、恶心,严重时还导致人因窒息而死。2碳氢化合物(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