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2.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3.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Tag内容描述:
1、文言文知识点1.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2.文言文阅读要点解析3.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而在各类考试时,这“理解基本内容”常常以翻译的题型出现,即将文言语句或小段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有些考生对此束手无策或不知如何入手,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法可循的: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步骤是:“解词”“串意”“顺意”,通过这三步来完成的。即先解读重点词语,明确其含意和用法;再将一个一个、一组一组词意,语意串连起来,。
2、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一、字音(一) 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如:夫 有读 f 予观夫巴陵胜状 若夫霪雨霏霏 夫环而攻之 有读 f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其夫呓语间 有读 jin 奉命于危难之间 有读 ji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 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1、 破音异读 前人又叫“ 。
3、1初中文言文复习教学案基础知识 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古义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及通假现象等。 2、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初中语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有 15 个,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何、乎。 3、常用的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省略句等。命题规律 初中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范围为篇幅短小的浅易文言文,近年来总的趋势倾向于选课内外对比阅读。主要题型有:诠释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品述题等题型。复习要领 l、理解词语类题。对于实词释义题,要。
4、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实词和虚词的区别【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虚词】虚词没有实在意义,一般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少数副词如“不” 、 “也许” 、 “没有”等可以单独回答问题) ,只能配合实词造句,表示种。
5、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 :(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 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 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 ,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
6、初中文言文实词及虚词意义知识点归纳一、文言实词归纳 :(基本篇目)1、基本字词归纳(一)文言实词:文言实词的基本词汇和现代汉语词义相同,但由于历史的发展和语言的变化,不少文言实词在词义上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已经不用,所以掌握一定的文言实词,有助于扫除文言文阅读上的障碍。古音通假即通假字,文言文里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来使用的现象叫通假。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有其字而 不用,用另一个同音字代替。如 愚公移山中“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中的“厝”通“措” ,放置之意。二是本无其字,有音无字,用同。
7、1文言文语法知识初中文言文复习文言语法: 常见实词、常见虚词、文言句式一、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年 4 月第 1版)开列了 120 个常见文言实词。2003 年及以后年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会超过这 120 个实词的范围。1、通假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语言现象叫做文字“通假”(“通”是通用, “假”是借用) 。 “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弃而不用,临。
8、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即“借”的意思。) 古汉语中,有些字可以用声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 例如:尊君在不 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应考秘笈,通假字类要牢记, 引号强调加释义。,答题格式: 通“”,+解释,练习:找通假字并解释,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 有通“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兑命曰-虽有嘉肴 兑通“说”,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不亦颠乎 颠通“癫”,疯狂。,古今异义,现。
9、初中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汇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说(yu):通“悦” ,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女:通“汝” ,你。知:通“智” ,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还:通“ 旋” ,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齐:通 “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 )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 )屏:通 “摒” 。8、对。
10、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2.劝:鼓励,奖励;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游玩,游览;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交际,交往。7.趣、趋: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通“促”,催促。8.劾:检举,揭发。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10.短:进谗言,说坏话。11.害:嫉妒。
11、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文体知识六、文体知识知识点总结1.说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从内容上看,文体可以叙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要求说出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见解。这种 “说“,它的叙事及议论,都是为了表明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属于议论性的文体,与现代的杂文或杂感小品相似。初中阶段所学的有马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等。2.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 “,“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
12、三峡 郦道元 北魏 一 文学常识 课文选自 水经注 本文作者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 散文家 字善长 范阳涿县人 三峡 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 巫峡和西陵峡 二 原文 自 1 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 2 阙 3 处 重岩叠嶂 4 隐 5 天蔽日 自非 6 亭午 7 夜分 8 不见曦 9 月 10 至于夏水襄 11 陵 12 沿 13 溯 14 阻绝 15 或 16 王命急宣 17 有时朝 18 发白。
13、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初中文言文大全,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初中文言知识点整理,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人教版初中文言文课文,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初中文言文实词虚词表,初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14、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 有 在意 ,能 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 独回答 。 包括名 、 、形容 、数 、量 、代 六 。掌握常 文言 的用法及意 ,是提高文言文 能力的关 。 1.安(1)安逸。例:死于安 (生于 患,死于安 )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 也(曹 ) (3)怎么。例:燕雀安知 之志哉( 涉世家 ) (4)安 ,安定。例: 雨不 安如山(茅屋 秋 。
15、1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 (1) 安逸。例: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 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4) 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副词,常与 “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
16、初 中 语 文 文 言 文 虚 词 总 结发布时间:2008-03-03 14:09:33 来源:初中语文教育网 作者:佚名 【打印】 【评论】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