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虫媒病毒Arbovirus,大连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主讲人:张伟,教学目标:熟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致病性与免疫性、培养特性、抵抗力、流行环节和防治原则。熟悉登革热病毒的病原和流行病学特点、致病性和免疫性。,执业医师考试大纲: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
虫媒病毒Tag内容描述:
1、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
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大多数虫媒病毒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兽共患病,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Encephalitis B virus)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森林脑炎病毒(Forest encephalitis virus),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也称为日本脑炎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是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病原体。
病毒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死亡率高,幸存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属于黄病毒科。
,单正链RNA;有包膜,30-40nm;只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弱,酸、有机溶剂敏感,不耐热;,致病性及免疫性,传染源: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猪、牛、马、驴、羊等家畜和鸟类。
在我国,幼猪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猪发生病毒血症比人群发病高峰早3周左右,因此检查猪的病毒血症和带毒率,可预测当年人群的流行程度。
病人不是主。
2、性能在白纹伊蚊C6/36细胞、Vero细胞、BHK21细胞中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病变 最易感的动物是乳鼠,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 主要是带毒的猪、牛、羊等家畜和禽类 幼猪具有高的感染率和高滴度的病毒血症,是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媒介 主要传播媒介是三节吻库蚊 感染的蚊子可带毒越冬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蚊子不仅是传播媒介又是重要的储存宿主,皮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局部淋巴结增殖,入血,第一次毒血症,肝、脾的单核巨噬细胞内大量增殖,入血,第二次毒血症,通过血脑屏障,脑炎,脑膜炎,致病过程,3、微生物学检查,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可用C6/36细胞分离培养病毒 亦可用乳鼠脑内接种法分离培养病毒 病毒的鉴定可采用细胞病变观察、红 细胞吸附试验或免疫学试验等,3.血清学检查 IgG抗体检测: 需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恢 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4倍或4倍以上 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IgM抗体: 阳性率90%以上,用于早期快速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3、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单负链RNA,有包膜,多形态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La Cross病毒,4,Life cycle of Arbovirus,乙脑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等,登革病毒,5,虫媒病毒所致疾病,脑炎(encehpalitis)黄病毒科 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科 La Cross病毒披膜病毒科 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s )黄病毒科 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与病毒,7,一、概述,1、什么是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
乙脑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1940年从脑炎死亡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证实本病存在。
该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
4、最重要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
人感染病毒后仅发生短暂的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滴度不高,所以病人不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带毒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
流行特征:主要流行区为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
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流行为主,与蚊子密度的高峰期相一致。
易感者主要是 10岁以下的儿童。
(3)致病性与免疫性:感染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
多为隐性感染和顿挫感染。
少数免疫力不强的感染者,病毒可穿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增殖,损伤脑实质和脑膜,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惊厥或昏迷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死率高。
部分患者恢复后可有痴呆、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
(4)防治原则:防蚊和灭蚊是关键。
在易感儿童接种灭活疫苗。
在流行地区可给幼猪接种疫苗。
2登革病毒形态和结构与乙脑病毒相似。
有四个血清型,各型病毒间有交叉抗原性。
病毒易在 C6/36、Vero 等细胞中增殖,亦可在蚊体内和乳鼠脑内增殖。
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144引起登革热(DF)和。
5、axkie virus,ECHO virus and New enterovirus五.轮状病毒 Rotavirus,本讲内容,一、分类 classification,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型柯萨奇病毒 A组122,24型;B组16型埃可病毒 19,1127,2933型新型肠道病毒 6871型,轮状病毒 14型,2018/7/10,zhu enterovirus,4,肠道病毒的特点,小球形病毒( 30 nm),无包膜核酸为+ssRNA,有感染性衣壳有VP1VP4四种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VP4与内部RNA结合耐酸耐乙醚,在胞浆增殖,有明显CPE,破胞释放引起多种疾病: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损伤、腹泻、皮疹等,二、肠道病毒的共同生物学性状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一)形态与结构,1.形态直径为24-30nm,20面体立体对称结构,无包膜,Coxsakie B virus,2.病毒结构1)外层为衣壳蛋白,占。
6、 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单负链RNA,有包膜,多形态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La Cross病毒,4,Life cycle of Arbovirus,乙脑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等,登革病毒,5,虫媒病毒所致疾病,脑炎(encehpalitis)黄病毒科 乙型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科 La Cross病毒披膜病毒科 东方马脑炎病毒、西方马脑炎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s )黄病毒科 登革病毒、黄热病病毒布尼亚病毒科 汉坦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乙型脑炎与病毒,7,一、概述,1、什么是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性传染病。
乙脑于1935年在日本发现,故又称为日本乙型脑炎。
在我国1940年从脑炎死亡病人的脑组织中分离出乙脑病毒,证实本病存在。
该病经蚊等吸血昆虫传播,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
部分患者留有严重后遗症,重症患者病。
7、体内增殖,并可经卵传代,因此节肢动物既是病毒的传播媒介,又是储存宿主。
带毒节肢动物通过叮咬人或自然界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并维持病毒在自然界的循环,因此多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人畜共患病,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1992年国际虫媒病毒中心 537种 对人类致病的虫媒病毒 130余种 中国发现的虫媒病毒 9种其中引起流行的虫媒病毒 4种,虫媒病毒的种类,重要的虫媒病毒及其所致疾病,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乙型脑炎病毒 脑炎森林脑炎病毒 脑炎西尼罗脑炎病毒 脑炎、肝炎圣路易斯脑炎病毒 脑炎登革病毒 登革热、登革出血热黄热病病毒 肝炎、出血热,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东方马脑炎病毒 脑炎委内瑞拉脑炎病毒 脑炎辛毕斯病毒 不适 基孔肯亚病毒 发热、关节炎,我国流行的虫媒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登革病毒俄罗斯春夏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八月份一岁男孩急起高热,嗜睡;天发生惊獗、昏迷。
体检:体温.,颈项强直,肢体强制性瘫痪,伴肌张力增高。
化验:血白细胞11000/mm3,中性粒细胞;脑积液无色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