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当堂达标检测(共 30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6 分)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二、解释加点词语(10 分)1. 温故而知新( ) 2. 学而不思则罔( )3. 思而不学则殆( ) 4. 可以为师矣( )5. 人不堪其忧( ) 6. 知之者不如好之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上学案 11.论语十二章预习学案Tag内容描述:
1、 ) 8. 饭疏食饮水( )9. 曲肱而枕之( ) 10. 不义而富且贵(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 分)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 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5.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四、解释一词多义(4 分)1.为:(1)为人谋而不忠乎( )(3)可以为师矣( )2. 而:(1)人不知而不愠( )(2)温故而知新( )参考答案:一、 略二、1. 学过的知识 2.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3. 有害 4. 做,当作 5. 忍受 6. 喜欢,爱好 7. 以为乐趣 8. 粗粮 9. 弯曲胳膊 10. 正当的手段三、1.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3.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
2、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被称为“孔圣人”、“至圣”,与“亚圣”孟子合称 。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丘,仲尼,儒家,孔孟,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yu),序周易,撰(zhun)春秋。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
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孔子,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
庄子的一则寓言里说,孔子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休息的时候,就坐在杏坛之上。
后来人们就把“杏坛”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也代指教育。
关于“杏”有两个不同说法,。
3、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 分)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三、解释加点词语(5 分)1. 学而时习之( )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四、通假字(2 分)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按要求默写(7 分)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
4、名言?请说给大家听。
三、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1)孔子,名 ,字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被称为“孔圣人” 、“至圣” ,与“亚圣”孟子合称 。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前 551 至前 479)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
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相传曾修诗书 ,订礼 乐(yu),序周易 ,撰(zhun)春秋 。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治理鲁国三个月,便使强大的齐国畏惧。
因身处乱世,他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入东周拜老子为师。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弟子多达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 。
公元前 522 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
5、些名言?请说给大家听。
三、检查预习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学生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1)孔子:(2) 论语:四、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 自读:学生自读课文。
3. 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内容。
五、细读课文,分析赏析1. 学习第一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这一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2. 学习第二章(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这一章主要讲什么内容?(3)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3. 学习第三章(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4)我们从这一章。
6、亦说 乎 传 不习乎 诲女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2收集了解孔子及论语相关资料论语是记录 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 收集整理而成。
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 。
3. 有条件的同学找出课文的朗读录音,认真听 3 遍。
任务二: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试着翻译每一章。
把不会的、难以解决的词语和句子记下来。
4. 通过预习我的收获是: 我的困惑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