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赛迪顾问市场研究报告2007-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03月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郑 重 声 明本报告的著作权归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赛迪顾问”)所有。本报告是赛迪顾问的研究与统计成果,其性质是供客户内部参考的业务资料,其数据和结论仅代表本公司的观点。本报告有偿提供给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使用,并仅限于该客户内部使用。购买本报告的
2、客户如果希望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在事先向赛迪顾问提出书面要求后,必须经过赛迪顾问的审核、确认,并得到赛迪顾问的书面授权。未经赛迪顾问的审核、确认及书面授权,购买本报告的客户不得以任何方式在任何媒体上(包括互联网)公开引用本报告的数据和观点,不得以任何方式将本报告的内容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人。否则引起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该客户自行承担,同时赛迪顾问亦认为其行为侵犯了赛迪顾问的著作权,赛迪顾问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目 录研究对象 .1主要结论 .1一、2007年
3、中国视频会议市场概述 .2(一) 产业发展现状 .2(二) 市场规模与增长 .4(三) 基本特点 .51、视频会议产品向高清化方向发展 .52、党政部门及行业用户是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市场潜力巨大 .63、增值业务应用层出不穷 .7(四) 市场结构分析 .81、产品结构 .82、区域市场结构 .93、平行市场结构 .10(五) 品牌结构分析 .111、2007年整体品牌结构 .112、2007年平行市场品牌结构 .13二、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发展预测 .14(一) 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预测 .14(二) 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结构
4、预测 .15三、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趋势分析 .17(一) 产品与技术 .17(二) 价格 .17(三) 渠道 .18(四) 服务 .18四、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8(一) 驱动力 .18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1、市场驱动力 .192、商业驱动力 .193、技术层面 .19(二) 阻碍因素 .20五、重点厂商竞争策略与SWOT分析 .20(一) Polycom .201、发展概况 .202、SWOT分析 .21(二) Tandberg .211、发展概况 .212、SWOT分析 .22(
5、三) 华为 .221、发展概况 .222、SWOT分析 .23(四) 中兴 .231、发展概况 .232、SWOT分析 .24(五)科达 .241、发展概况 .242、SWOT分析 .25(六)迪威 .251、发展概况 .252、SWOT分析 .26六、中国视频会议用户需求研究 .26(一) 政府用户需求分析 .26(二) 金融用户需求分析 .27(三) 教育用户需求分析 .28(四) 中小企业用户需求分析 .29七、赛迪建议 .30(一) 丰富产品应用、着力优化服务流程 .30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
6、二) 准确市场定位、开辟细分市场 .30(三) 加强产业互动、建立良性商业模式 .31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表目录表1 视频会议系统发展历程 .2表2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区域市场结构 .10表3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厂商销售额及市场份额 .12表4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平行市场品牌结构(单位:亿元) .13表5 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平行市场结构预测(单位:亿元) .16表6 Polycom公司SWOT分析 .21表7 Tandberg公司SWOT 分析 .22表8 华为公司SW
7、OT分析 .23表9 中兴公司SWOT分析 .24表10 科达公司SWOT分析 .25表11 迪威公司SWOT分析 .26表12 2007政府行业主要功能应用需求 .27表13 金融行业主要功能应用需求 .28表14 教育行业主要功能应用需求 .29图目录图1 视频会议产业链 .3图2 2003-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 .5图3 2007年Q1-Q4中国视频会议市场销售额环比增长状况 .5图4 2003-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产品结构分布情况(按基于的网络平台分) .8图5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市场结构(按标清、高清产品分) .9图6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产品结构分布(
8、按具体产品分) .9图7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区域市场结构 .10图8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区域市场结构 .11图9 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系统品牌市场结构 .12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图10 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预测 .14图11 20082012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结构预测 .15图12 20082012年中国高清视频会议市场规模预测 .15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1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研究对象本报告
9、研究的中国视频会议市场为视频会议设备的最终客户的软硬件产品市场,即业界厂商为终端用户所提供的软硬件产品,不包括视频会议租赁、视频会议运营维护等服务市场。具体包括视频会议终端、多点控制单元MCU 、网络管理软件、传输网络及相关附件等。主要结论1、受视频会议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资费的不断下降以及受政府34级网市场启动和企业市场快速增长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进入了稳定的加速增长阶段。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26%,达到29.82亿元人民币。2、市场结构方面,按标清与高清标准划分视频会议市场,2007年标清视频会议仍是市场主流,占据了93.60%的市场份额,而
10、代表未来技术升级趋势的高清视频会议仅占6.40%的市场份额;从平行市场结构来看,党政部门、政法公安系统以及军队分别占据了视频会议市场18.31%、13.62%和12.51%的市场份额。3、品牌结构方面,国产品牌在党政军系统占据优势,其中华为、迪威、中兴分别以23.44%、18.32%和15.93%的份额在党政部门中名列前三甲;而在企业用户中,由于国外品牌起步较早,依托其逐渐建立起的完善的渠道系统,在企业用户中占据优势。4、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表现出以下特点:向高清化方向发展;党政部门及行业用户是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中小企业市场潜力巨大;增值业务应用层出不穷。5、未来五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将以
11、33.88%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2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6.32 亿元人民币。从市场结构来看,未来五年高清视频会议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增大,至2012年高清视频会议产品将占视频会议总体市场份额的38.44%。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2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一、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概述(一 ) 产 业 发 展 现 状视频会议系统,是利用传输线路及多媒体设备,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进行语音、图像实时沟通并开展协同工作的多媒体应用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发达国家便开始了
12、视频会议的研究,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以模拟方式传输,占用很大的带宽,其代表有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可视电话、英国BT 公司的1MHz 带宽黑白视频会议系统。20 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会议电视的理论研究和实用系统研制方面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从2000年发展至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微电子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都极大地推动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发展。总的说来,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模拟视频会议系统、数字视频会议系统和国际统一标准的数字视频会议系统三个阶段。具体发展历程如表3-1所示。表1 视频会议系统发展历程时间 历程20世纪60年代初 模拟会
13、议电视系统逐渐商用20世纪60年代末 在压缩编码技术推动下,由模拟系统转向数字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 非标2Mbit/s彩色数字会议电视系统推出20世纪80年代末CCITT(ITU-T前身)形成了H.200系列建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输入输出标准、算法标准、误码校验标准及一系列互通的模式转换标准,解决了不同厂商的设备互通问题,极大地推动了会议电视的发展。1990年 CCITT主要针对电路交换的窄带ISDN网发布了H.320标准(该标准完全建立在一系列视频会议专有的技术和标准之上)1996年IP网络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主要的传输网络,为了实现在IP网络上开展视讯业务,ITU-T发布了H.323的视讯标
14、准(建立在通用的、开放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之上) 。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讯。2007 2008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研究报告3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提供给其它单位或个人。2003年发布了H.264标准和H.239标准。H.264标准是由ITU-T与ISO/IEC的MPEG专家组联合成立的“联合视频组”共同开发的新的建议(ITU-T H.264) 。它是在采用经典的混合编码的基本框架上吸取了MPEG-4的长处的视频编码算法,它具有高的编码效率:比起H.263编码节省
15、了50%的比特率;加强对延时的限制及对误码和去色的处理机制,增强解码差错恢复能力;提高了对网络适应性(如对移动和IP网的适应性) ,采用分层技术,从形式上将编码和信道隔离开来,在源编码过程中考虑信道的特点。H.239的主要内容则是关于在视频会议系统中使用多视频通道,定义了使用角色标识来实现控制、指示和能力交换机制。资料来源:赛迪顾问整理 2008,03在中国,视频会议系统也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视频会议技术的成熟、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受政府34级网市场启动和企业市场快速增长等利好因素的刺激,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进入了加速增长阶段。至2007年,中国视频会议市场已经达到29.82亿元人民币的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走向成熟。图1 视频会议产业链产品提供商 ( P o l y c o m 、 华为 、 中兴 、 科达 、 迪威等 )内容提供商经销商 ( 神州数码 、 南电等 )服务平台提供商 : 联通 、 电信 、 网通等个人用户 非专网企业用户 专网用户运 营 商产品流向 服务流向 内容流向资料来源:赛迪顾问 2008,031、产品提供商产品提供商目前是视频会议领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他们研发和生产多种类型的视频会议产品及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 、Gateway( 网关)、Gatekeeper(网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