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 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化环境 19世纪50年代,“现实主义”一词在欧洲文艺界盛行,并形成一个以它命名的文艺流派。,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特征,1、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 2、人道主义的新特点 (博爱)“爱的呓语” 3、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4、长篇小说空前繁荣,使之成为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类型,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法国 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 斯丹达尔的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是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宣言书。,现实主义的第一代宗师-巴尔扎克,巴尔扎克(Balzac,1799185
2、0)是19世纪前期法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有文学上的拿破仑之称。,梅里美,一位极具浪漫主义艺术品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以中短篇小说赢得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高龙巴、嘉尔曼(卡门) 自由就是一切,为了少坐一天牢,宁肯放火烧掉一座城市。(卡门),英国文学,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较多地表现了劳资矛盾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色彩较强。 “一派出色的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等。,萨克雷,著名的讽刺小说家。 代表作:名利场 -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重点塑造了女冒险家蓓基夏泼的形象。,盖斯凯尔夫人,代表作玛丽巴顿(
3、1848)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它从侧面反映了英国的宪章运动 。,夏洛蒂勃朗特,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勃朗特现象,果戈理,一、创作 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和彼得堡故事(狂人日记和外套)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长篇小说死魂灵(乞乞科夫、五个地主),俄国文学,二、含泪的微笑,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果戈理独特的讽刺手法。“要通过世界上看得见的笑容和人们看不见的、不知道的眼泪来观察生活。”,第二节 司汤达,外国文学史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一、自称“米兰人”的作家,司汤达(17831842)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亨利贝尔。司汤达是贝尔170多个笔名中最重要的一个,他以此名传世。,
4、一生创作,司汤达一生写了10余部小说,重要小说是红与黑与巴马修道院,另外他写了三部人物传记,四篇游记和多篇论文。重要论文是拉辛和莎士比亚和论爱情。,法尼娜法尼尼(1829),著名的短篇小说,以意大利生活为主题,描写烧炭党人彼特罗和贵族小姐法尼尼的恋爱悲剧。这个短篇收在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遗事(1855)里。,二、主要小说介绍,小说根据一个手抄本故事改编。 小说以复辟时期意大利生活为题材。,巴马修道院(1839),三 红与黑一八三年纪事,人物形象,于连是法国复辟时期具有反抗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个人奋斗的典型。 于连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的性格不是固定的,他经历反抗妥协反抗这样的变化。于连也是个
5、“性格分裂”的人物。 他是一个自尊、自爱、勇敢、真诚而又自卑、怯懦、虚伪的矛盾统一体,他既充满激情而又冷静,既要确立自主,又时时表现出屈从和依附。,小说艺术特色,1. 传记小说 司汤达小说在叙述方法上,基本上是按照传记的规则来写小说的,叙写个人生活史,对主人公的一生作较为详尽的叙述。,红与黑最初的书名叫于连,这表明小说以于连的个人经历来安排情节。 他的生活分为三个时期,维立叶尔小城做家庭教师,贝藏松省城入神学院,巴黎首都当秘书,记录了他短暂的一生。,2、心理描写,司汤达擅长心理描写,这是他塑造人物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人物成功的一大因素。丹纳说,司汤达是这个时代和任何时代里最伟大的心理作家。法国
6、近代文学史权威朗松说,司汤达是一位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司汤达是人物心理描写的大师,他以自己独具的匠心,开创了心理小说这一类型,以至有人把他称为心理小说家。,理性分析,司汤达的心理描写是显意识层的心理思维,只限于头脑和感情的理性分析,没有涉及到弗洛伊德潜意识层的生理状态的反映。因而,他的心理描写都是非常冷静和理智的,充满逻辑和理性,由此显出人物性格的力的特点和现实态度。,例如于连在神学院遭到同学们的敌视,他对此有很多心理活动,其中一段写道:他的眼睛的表情,就给了他若干的困难。在这些地方,人们的眼睛低垂,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自语道:“和我在维立叶尔时期的预料是如何的不同呀!那时候我想我生活着,我只
7、是为生活准备着。最后,我走进了人世,我发现了真理,我的周围站满了真正的仇敌,直到我演完我扮演的角色。”,爱情心理描写,司汤达的心理描写,最突出的是爱情心理的描写。他的男女主人公都具有力的热情和热烈的爱,司汤达把爱情心理的微妙变化和发展进程分析得十分细致、深刻。 例如,在于连和玛特尔的爱情纠葛中,于连对玛特尔的感情倾向既敏感多疑,又自尊自傲。当玛特尔对他说:“明天你应该不走”,就为这“应该”二字的命令语气,他感觉受了侮辱,一小时后玛特尔给了他一封宣布爱情的信,他又因自己的胜利而欢呼。,自卑与自尊的矛盾,小说写道:他忽然间,高声大叫,热情在于连的心里控制不住,沸腾起来了。“我呀,一个贫穷的乡下人,
8、我居然得到一个贵妇人的爱情的告白。”他一面竭力抑制他的快乐,一面说道:“至于我呢,我没有向她说过我爱她。”,自尊的胜利,在这段描写里,我们可以看到于连对待爱情的矛盾心理,他希望得到女性的爱慕,又为自己微贱的出身感到自卑,自卑引起他的自尊,使他不愿在爱情中表示主动。一旦对方明白向他表示感情,他的自尊得到满足,便感到欣喜若狂。这种欣喜,不是爱情激发出的感情,而是自尊得到满足的胜利。,占有的狂欢,于连对德瑞那夫人的感情,最初并非出于爱,而是下层人对上层人的报复和占有。他不满意市长的傲慢,便以我把你的妻子占有了来进行报复。这种行为没有尊重女性的独立人格和尊严,而是把女人看作男人的附属物。以后,于连才对
9、德瑞那夫人产生了真感情。,内心独白,第45章的整个描写,都是于连的内心独白,他一晚上都在考虑要不要去和玛特尔约会,内心十分矛盾。 他想:“不赴约便是怯懦”,继而想,“如果这是个迷人骗局”,接着又责备自己不该怀疑,“我破坏女人的名誉!啊!万万不可以的。”最后,作者用一句简单的话结束了这一章:“这真是一个恐怖的夜晚。”,3.政治倾向,司汤达的小说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一大特点是具有鲜明、突出的政治倾向,政治性强,政治色彩浓。这种政治倾向也成为司汤达小说与其他作家创作的一大区别与标志。为此,我们可以把司汤达的小说称之为政治小说。,司汤达的政治性,司汤达的生活与拿破仑反对欧洲君主联盟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经历了
10、帝国时期的节节胜利,也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经历了波旁王朝复辟的历史回旋。他对1789年以来的历史和斗争有直接的观察和深切的体验,他始终站在进步力量一边,反对封建阶级。司汤达对小说的政治倾向是直言不讳的,他在红与黑里写道:“若是你的人物不谈政治,那就已经不是1830年的法国人了,你的书也就不再是一面镜子,像你所要求的了。”他的小说,从书名、副标题到小说内容,都充满政治性。,红与黑书名的政治象征,红与黑的书名充满政治象征。关于“红”与“黑”的含义,有多种解释。 “红”象征革命,“黑”象征教会。 “红”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黑”代表复辟时期。 “红”象征法国的红军装,“黑”象征教士的黑袍。,“红”象
11、征热情,“黑”象征阴谋。 “红”象征于连向德瑞那夫人开枪,血染教堂,“黑”象征玛特尔身着黑色丧服,吻于连被砍掉的头。这种看法源于红与黑最初的版本,当时红与黑分两册,第一册封面是开枪场面,第二分册是吻头颅场面。这种种解释,都表明了书名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是一种政治象征。,红与黑副标题的政治性,红与黑的副标题是“1830年纪事”,司汤达对此的解释是:“作者所要描写的,是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的政府带给法国的社会风气。”(法国文学史中册) 这个副标题和解释,形象地说明了小说的政治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它是复辟时期的社会纪实。,走教会“黑”路的伪善性,于连不信天主教,却走上了当神父的道路,想当主教。走教会“
12、黑”路,需要伪装虔诚苦行,假冒为善,搞阴谋诡计,做伪君子。红与黑描写:“自从于连进神学院以后,他的行动,只是一连串的虚伪”。教会“黑”路是一条使人灵魂堕落的路,于连的精神和梦想都是属于拿破仑时代的,他在宗教道路上演出了种种矛盾冲突,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司汤达有为的青年走“黑”路的行为,有力鞭挞了教会对青年人灵魂的腐蚀,揭露了教会黑幕。他的小说被人称做“伪善欺世手册”,司汤达对教会伪善的洋洋得意表现了深刻的厌恶与愤慨。,第三节 狄更斯,外国文学史 第六章 十九世纪中后期文学,一、狄更斯与伦敦,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狄更斯是十九世纪前期和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英
13、国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被称为伟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样充满勃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情的。他同情下层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其中,和他们同忧共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一个人道主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联系他们的也是感情。,圣诞节精神,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辟果提一家和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鲍芬夫妇都是温情的代表,他们无私忘我,乐于助人,友善待人。圣诞欢歌中充满的欢乐、友情、爱与被爱,慷慨,更是这种温情的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以至有现代作家把这种温情称为“圣诞节精神
14、”。(狄更斯评传),1、温情,他以温和的态度描写各种恶人,主要指出他们缺少人性,恶人受到的惩罚只是暴露真相,受人鄙视。他的小说大都是大团圆结局,这也表现出他的人道主义温情。,2、感伤,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充满伤感的情调,这是温情的过分流露。他的作品比较多的具有多愁善感,他的伤感主要表现在对善良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怜悯。,感伤代表:路茜,双城记中的路茜是感伤的温情主义的代表。她的感伤,使神志不清的医生马奈特“复活”,使身居异乡的代尔那幸福,使粗犷不驯的普洛斯柔和,放纵不羁的卡尔登献身。在伦敦法庭上,她感伤的表情和证词,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她代表了狄更斯充满感伤情调的人道主义。,3、说教,狄更斯作为19世
15、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展示了维多利亚前期的英国社会现状,对种种压迫行为,丑恶现象,不义之事作了揭露和批判。狄更斯在揭露批判社会罪恶时,有大量的人性论的说教,这些说教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的善良动机,道德正义,抽象理想。它们和艺术描写相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4行善,狄更斯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勿以暴力抗恶,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的又一特点。,5、为爱牺牲,行善的最高极致是为了爱而勇于牺牲,双城记中的卡尔登为了爱路茜,代替情敌上了断头台。作者在小说结尾引用圣经的话来赞美这种舍己忘身的人道精神:“主说,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须复活;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第15章),仁爱替代暴力革命,狄更斯主张用基督仁爱和自我牺牲精神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狄更斯看来,人类的爱比恨更伟大,通过爱和善可以调和阶级矛盾,代替暴力革命,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