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图是土耳其人在特洛伊遗址上设置的一座十几米高的大木马。从马肚子下面的梯子进入马的腹部,通过开启的窗户可以俯瞰特洛伊全貌。特洛伊木马是希腊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产物。这个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它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相信希腊人送的礼物。,海伦,特洛伊木马,木马计中的人物及 场景。,木马计古希腊传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访问希腊,诱走王后海伦。希腊人因此远征特洛伊,围攻九年不下。在第十年,希腊将领奥德修斯献计,把一批精兵埋伏在一匹大木马的腹内放在城外,假作退兵。特洛伊人以为敌兵已撤 ,把木马拉到城内,夜间伏兵跳出木马,打开城门使希腊兵得以入城,攻下特洛伊城。,特洛伊木马,第5课 爱琴文明和古希腊的城
2、邦制度,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 包括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克里特文明( 前2000年前1400年),迈锡尼文明(前1400年前12世纪),爱琴文明,希腊文明,西方文明,古希腊文明,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城邦时代,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2000前1400年,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12世纪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形成,1、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前1700年间形成,2、迈锡尼文明的发现及其特点:前1600-1200年,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
3、2000年-公元前12世纪),特点:君主制国家(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现即其标志) (2)公元前1600年, 繁荣时期。 (3)约公元前1400年,古希腊人的一支入主克里特,克里特文明从此消失。,(1)特点:1)、王宫、卫城、王陵、刻有文字的泥版文书;2)、好战尚武(3)毁灭:BC12C,米诺斯王宫遗址,克里特文明,传说克里特文明时期最强大的国王是克诺索斯王米诺斯,因此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庞大的米诺斯宫建筑群是该文明的代表。,1、关于“城邦”,公元前8世纪是希腊地区在爱琴文明 灭亡后重新普遍出现国家的时期,此时的 国家绝大多数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 心,结合周围农村而成,一城一邦,
4、独立 自主,故称希腊城邦(城市国家)。,二、古希腊城邦(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城邦的地理位置有何特点?它对希腊文明产生什么影响?,2、地理环境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多山、多岛屿、贫瘠、环海 ( 2)影响: 1)、农业不发达,航海业兴盛; 2)、航海业的发达便利了向海外殖民; 3)、地域的扩大则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海外贸易繁荣,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为希腊独特的文明奠定牢固的基础。,希腊海外殖民的帆船,三、古希腊城邦政体,1、希腊城邦的特点:,2、城邦政体的类型,1)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 2)城邦的自治权利或多或少属于各邦公民,君主个人专制,公民权很少基本没有,贵族掌握政权、公
5、民权有所上升,公民掌权、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少数贵族掌权,公民没有权力,非法取得个人独裁,公民有一定权力,3、本质:公民集体联合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压迫奴隶与外邦人的一种国家组织。,3、意义,希腊城邦实行的公民政治,使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尤其是雅典的民主制,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1 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 A 线形文字 B 好战尚武 C 宫殿建筑 D 国家性质 2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是 A 爱琴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埃及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3 古希腊城邦公民是指(1)全体成年国民 (2) 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性成员(3) 妇女 (4) 外
6、邦移民 A (1)(2) (3) B (2) C (2) (3) D (2) (4),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第5课,B,D,B,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宫,20世纪初,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发掘,由此克里特文明被人们广为知晓。传说克里特文明时期最强大的国王是克诺索斯王米诺斯,因此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庞大的米诺斯宫建筑群是该文明的代表。,象征国王力量的迈锡尼狮子门,迈锡尼文明陶器和工艺品上面的图案充满了勇士和尚武的气息,迈锡尼卫城的城墙遗址,荷马史诗,导入,亨利奇谢里曼,特洛伊遗址(局部),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依据荷马史诗有关记载,前去土耳其的北部进行考古发掘。1873年6月,
7、他和希腊籍妻子及助手终于发现特洛伊遗址。揭开了迈锡尼文明的面纱。他的发现和后来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的考古,为人们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璀璨光彩的爱琴文明。,导入,克里特文明,伊文思,伊文思(18511941),英国考古学家,1909年起任牛津大学教授。他继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之后,于19001908年间发掘克里特岛上的诺萨斯古城,发现宏伟的米诺斯王宫、大批艺术品及线形文字A泥版,从而揭开了克里特文明的谜纱。,克里特文明考古发掘现场,克里特岛文明遗址前的伊文思塑像,刻有迈锡尼时期的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迈锡尼文明,线形文字,也叫“线条文字”,由线条构成的一种古代文字,多刻画在粘土版上。在克里特遗址和迈锡尼遗址等地均有发现。依其产生的先后,学者把克里特岛上的文字称作线形文字A,把迈锡尼遗址中发现的文字称作线形文字B。线形文字B已由英国学者文特里斯,在上世纪50年代译解成功;线形文字A,学者们正在研究,尚未译解。,克里特岛上的希腊线形文字A泥版,迈克尔文特里斯 (摄于1954年),迈锡尼文明,迈克尔文特里斯,英国人,他14岁时听了克里特文明发掘者伊文思的一次报告,遂着迷于爱琴文明线形文字的研究和破译。四年后,他18岁时便发表了一篇关于此问题的论文。1952年6月,他正式破译了线形文字B,并发表论文予以阐述,引起学术界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