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论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绪 论环境是文学作品中人物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的总和。人永远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如果离开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而孤立地描写人物,则所创作出来的人物必然不是真实的,是不可理解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至关重要,它不仅能烘托出当时的气氛,更重要的是对塑造人物形象也有很大的影响。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是活动着的,不认识人所活动的环境,就不可能认识人,所以作家对于环境描写也是随着对于人物的刻画而进行的。文学作品中描写环境不仅是为了交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而且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是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命运的烘托和影射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马
2、克思说过:“任何人都不是脱离人类社会而单独存在的。 ”1作为“社会人” ,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具有社会性。而文学家们则利用并扩展了这一社会性,将所塑造的人物安放在一些极富特色的场面中,以此达到展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一、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和谐统一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要特别注意环境气氛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协调一致,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理。不同的环境能引起人物不同的心理活动,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反过来说,不同的心理状态能给环境涂上不同的主观色彩,这就是常说的情生景,景生情,情景交融。(一)环境引发人物心理共鸣由环境引出人物心理即由景物引出人物心理的情况,可以叫触景生情,是文学作
3、品中常用的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即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这种写法可以为人物形象刻画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的作用。“为了表现悲凉的主题,而将人物设定在一个凄冷场景中,人物因为看到或听到了引起内心共鸣的景物而引发了内心的悲凉,从而达到二者相映成辉的效果。 ”2杜甫的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蓝天在萧瑟的秋风中1显得多么高远,猿啸声声似乎蕴含着无限的悲哀,洲边江水清清白沙闪闪,只有沙鸥不时地回旋。无边无际的落叶纷纷飘坠,无穷无尽的长江波涛滚滚的从远方涌来。诗人登高目睹这种苍凉的秋景,
4、不由得想到自己一生漂泊,备尝潦倒艰辛之苦,经历了国难与家愁,到如今已两鬓成霜,百病缠身,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这种把外在的客观景物与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处境的身心感受融为一体,更能让人感受到诗人此时此刻凄苦的心情。而一个穷困潦倒、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也就通过景物描写的渲染和烘托更加真切地凸现在读者的眼前了。(二)人物心理激起环境变化当人物触到某些景色时会引起他心中的共鸣,相反的当人物的心理发生变化时他会觉得他周围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此时的环境可以说是人物“心里的环境” ,带有主观色彩。但无论是主观的变化还是客观的变化,都是为了衬托当时的气氛,为突出人物形象服务的。人物心理会使环境为了配
5、合他的心理而发生细微变化,例如药这篇小说中,写华老栓摸索着爬起来,去买人血馒头给儿子华小栓治病时,其环境描写为: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在这样一个秋夜里,屋里又是“遍身油腻的灯盏” ,“弥满了青白的光。 ”从这样的环境描写中,人们可以想见老栓买药之前的沉重心情,以及笼罩全家的沉闷气氛。等到人血馒头药买到手之后,华老栓充满了幸福感时,鲁迅这样描写环境:太阳出来了,在他面前(即华老栓的面前) ,显出一条大道。华老栓阴沉的心情豁然开朗,仿佛希望就在眼前儿子小栓可以得救了,太阳的光芒似乎照亮了他一家的前程,也照亮了街头破匾上的“暗淡的金字” 。 3这样的环境描写为人们展现了一个爱
6、子心切,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儿子的病,朴实又愚昧无知地位低下的普通劳动人民形象华老栓。他单纯的心理为周围的环境涂上了主观的色彩,也突出了他作为一个社会无知民众的典型人物形象。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诗歌还是小说或是其它的文学作品。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心理状态是和谐统一的,由环境引出人物心理,又由人物心理来反观环境的变化。当我们要表现人物欢乐愉悦的心情时,人物往往处在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环境中。当我们要表现人物愤怒悲伤的心情时,环境就会随之恶劣,阴雨多云甚至是狂风大作。这就达到了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的和谐统一,产生了新的意境,以此调动观念的情绪,引起情感共鸣。我们把握了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状态的关系
7、,就会有意的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理,以收到良好的艺术表达效果。二、环境描写对人物性格的衬托和影射2正如捷普洛夫所说:“性格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决定一个人所处的社会条件,他的世界观和他的信仰。因此,可以说,典型的性格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4一个人所处在的特殊环境决定了他特殊的性格,在文学创作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影射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的描绘和塑造,要顺乎情合于理,即合情合理。顺乎情合于理,就要在合理的环境中展现合理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人物形象就真实、生动。反之,矫情逆理,人物形象就显得虚假、干瘪,象一朵纸花,外形象花,其实没有生命。人物格的塑造是通过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对事情的态度来展
8、现的,那么环境描写也将对其加以影射。(一)环境影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永远是生活在社会中的,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因此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必然影响他的社会关系,影响他与其它人的关系。高尔基说:“不可忘记,除了风景画之外,还有风俗画。 ”5人处于这个“风俗画”中必然会具有相应的性格,这说明在描写人物时必须重视社会生活环境的描写。随着环境的改变人物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反映在对人与人交往中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阿 Q 正传中的阿 Q,阿 Q 所生活的社会就是一副很典型的社会“风俗画” 。把握阿 Q 的性格,首先必须把握阿 Q 所生活的环境,把握他与赵太爷、假洋鬼子、吴妈、王胡、小 D 等
9、人所结成的社会关系以及这种环境关系对他性格的影响。小说一开始,就给我们设计了一个非常典型的情境和处境:“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地报到村里来,阿 Q 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地说: “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赵太爷知道了很生气,给了他一个嘴巴:“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在这样典型化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了赵老太爷的淫威和阿 Q 的屈辱地位,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性格特征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的。这也成了阿 Q 形象的代表,此后一旦提到 “精神胜利法”人们就会自然而然的想到阿 Q,这也正是阿 Q 形象的成功之处。(二)环
10、境决定了人物对事情的态度人作为社会动物无时无刻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典型的性格。即人物所处在的环境决定了人物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决定了他对待事情的态度。因此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我们不能单纯的说人物对事情的态度是对或者不对,而要从本质,从他所处在的环境中去理解人物这种态度的必然性。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鲁迅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自私,冷漠的封建卫道者的形象。祥林嫂死的时候,鲁四老爷高声的说过:“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3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作者开始时以为骂的是自己,还诧异过,不安过,可见这话骂的还是很凶的。鲁四老爷因为恰好祝福时节,祥林嫂偏偏在这会儿死了,所以心中
11、很是愤恨。把他的迷信、忌讳甚至尖刻的性格表现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鲁四老爷所在的环境决定了他作为一个封建的卫道士在面对祥林嫂这件事上他的态度是必然的,鲁四老爷已经形成的性格是他过去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他性格的形成也是受过去的社会环境影响,决定的。我们要像作者那样深入人物的内心,理解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想和做的客观必然性。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要表达的深层内涵,鲁四老爷的这种态度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表现他的冷漠而是要展现当时冷漠又愚昧腐朽的社会环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环境与人物的性格密切相关,人的性格所表现的内容包括人与人的关系,人对事的态度。环境正是通过影响这二方面内容来影响人的性格
12、的。而体现人物性格又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因此我们可以说环境描写通过对人物的性格的影响而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变化发展环境描写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它对人物的命运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可以丰富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可以直接影射人物的命运,当环境变得恶劣的时候人物的命运也会变的得坎坷。还可以将环境与人物的命运对比,反衬人物的命运。这时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更引人入胜,而这些都是环境描写的功劳。(一)环境折射了人物的曲折命运在人的一生中,命运是人的生命生存的实际过程,它带有很大程度的客观必然性。因此,人对它很难摆脱,必然受其影响。 “如果作品在表现人物时能分
13、析和把握这种形势,并进行充分地表现,显示到终极程度,人物的命运也就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6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息息相关,通过环境描写我们可以触到人物命运的脉搏。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时,当人物所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会隐约的感觉到可能要有事情发生了。这便是作者通过环境描写来影射人物的命运。当我们为人物的命运担心时,环境又似乎在暗示了什么。 “以环境描写构成人物命运的突出性,应使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与主要人物的命运相关。 ”7最典型的作品便是曹禺的雷雨 ,戏中接踵而至的事情都是由于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纠葛而产生的。在事件的发展即情节的展示过程中,由“远处的隐雷” , “雷声轰地滚过去”
14、,以至发展到“雷声隆隆” ,这些愈来愈紧、起伏有致的雷声恰到好处地融进了事件及情节之中,加强了戏剧冲4突。这样的环境变化不禁使人们更加关注人物的命运。而更富有戏剧色彩的是在这不祥的雷声中,一波未息,一波又起。四凤的心上人,同母异父的哥哥周萍居然贸然而来,这时出现的“雷声大作,一声霹雳” ,使四凤余悸未平,又增惊惧。四凤心中被这霹雳激起更大的波澜,这霹雳预兆了人物即将到来的悲剧命运。这幕戏中,多处出现了雷雨的描写,雷雨伴随着人物和情节。人物和情节是在“暴雨延续着”的环境中活动和进行。在这样特定的氛围中,雷雨不仅烘托出人物异常烦闷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人物鲜明的形象,预示了各自的命运。(二)环境与人
15、物命运的黑白对比当一张白纸上出现了一个黑点,是否会觉得这个黑点比平时看到的任何黑色还要黑呢?在文学作品中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用环境描写反衬人物命运的强烈对比手法,对展现人物形象,升华文章主题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强烈反差增加了文章的色彩,这种非常态的环境描写是检验人物,丰富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鲁迅作品祝福中的祥林嫂是生活在封建社会残酷统治下被压迫的妇女的典型。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她先是在春天里死了丈夫,接着又在春天里死了儿子,最后她又在春节的祝福声中死在寒冷的雪地里。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里,三
16、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揭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表现出强烈的宗法思想和礼教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第三次实际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祥林嫂的惨死与“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8的气氛形成鲜明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吃人本质的揭露。小说始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又再一次写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联系。封建礼教正是通过祝
17、福这样的典型事件与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对比。鲁镇家家祝福之际却正是祥林嫂发生不幸之时。祝福的热闹正反衬了祥林嫂临终的孤寂凄凉,使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显得更加凄惨。以“祝福”为题更能揭露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精神摧残,使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结 论应该说,环境描写与人物塑造的关系既可以概括为环境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5又可以具体到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性格和命运三方面的影响。在以后阅读其他的文学作品或者自己写作时,我们也可以将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具体到这几方面。同时还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在描写环境时要细致、认真地去观察,充分认识环境构成的规律,深刻感受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其次,人物
18、形象的塑造必须以人物所在的环境为依据,达到人物形象与环境浑然天成,自成一体。最后还要注意坚持从人物的心理和性格角度出发去描写环境。把握好这些,我们才有可能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小说中把环境描写得恰到好处,反映出人物与环境之间交互发生的复杂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使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主题更加鲜明,也必定会有助于我们时代小说创作水平的提高。6参考文献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作品选集(四)M.北京文艺出版社,2001:23.2 上疆村民,蘅塘退士.唐诗宋词赏析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28.3 吴桂荣.人物环境及其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3).4 阿列克谢耶维奇.捷普洛夫文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年: 25.5 罗果夫戈宝权.高尔基研究M. 时代书报出版社,1987 年:12.6 秦立丽.论艺术情节中的人物命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6 ).7 周建.试析 第三幕环境描写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1 ).8 朱晓燕.文学创作中的环境与人物J甘肃科技纵横,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