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卫生局工作总结2010 年,区卫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卫生局的指导下,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区委“1413”发展战略,以建设“全域健康成都”为目标,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创新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1. 建立组织机构,为医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成华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指导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我区医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 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群众“看病贵”难题。区财政局、区发改局、区卫生局、区劳动保障局、区食药监局联合下发了
2、关于印发成华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案(试行)的通知。从 9 月 20 日开始,我区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配送目录内药品全部由 2 家中标公司配送,实行零差率销售。3. 开展全民健康体检,当好群众健康“保护神”。6 月 1 日,我区启动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实施时间为 3 年。先后召开了数次成华区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协调会,采取发放宣传单、张贴活动通告、入户宣传等方式进行了广泛宣传动员,成立了体检队伍,按照每人20 元的标准,对自愿参加健康体检的人员开展免费体检服务。目前,各承检单位已累计体检 26746 人。4. 大胆改革创新,探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区委常委第五届第91
3、 次会议确定“我区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实施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中医院资源整合,成立成华区人民医院,实现我区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和成华区中医院整合成立成华区人民医院方案已经区委常委第五届第 100 次会议原则同意,现已正式实施。9 月 17 日已召开两院整合大会,正式宣布两院合并,力争 12 月 30 日前完成区人民医院整合工作。5. 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制定了成华区卫生局关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待区政府审定后实施。已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一体化信息管理软件”更换工作,为下一步建设区级信息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卫生项目建设有序开展1. 卫生重大
4、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保和、圣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项目已竣工使用,青龙、龙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项目预计年底竣工。八里庄红十字博爱医院项目主体已竣工,预计年内投入使用。区政府拟与市医管局合作在龙潭建设市六医院东区医院,预计投资 5.5 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 10 万平方米。2. 健康服务业项目全面推进。金域医学检验中心、西囡妇科医院、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等项目已完工。北京甘霖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将在我区设置一所儿童专科医院,目前已进入网上公示阶段。配合核工业 416 医院做好升三级乙等医院工作。三、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1. 逐步完成涉农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由贵州省红十字会援
5、建的 8 家红十字博爱卫生站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2010 年计划在涉农地区新建的 5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入选址阶段。2. 认真抓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一是抓好人才培训。38 名临床执业医师、57 名护士完成社区全科医师、护士转岗培训,25 名中医类执业医师进入中医全科医师理论培训。二是抓好能力建设。积极组织开展新春义诊周活动。在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继续实施免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共开展健康教育 68354 万人次,为 65 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 53120 人次,进行 0-3 岁儿童保健 23532 人次,开展孕产妇保健 15002 人次。19 月惠民医疗服务共优
6、惠 23.97 万人次,优惠金额达 64.48 万元。3. 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管理。深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聘请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完成对全区 14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半年绩效考核工作。四、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力度逐步加大1. 进一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全面加强医政管理,开展医疗质量专项检查,确保医疗安全。共监督检查医疗机构 792 家次,处罚违规医疗机构 6 家。2. 重点抓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督导工作。加大病历质量和处方质量评查力度,抓好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监管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推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的建立。协调解决医疗争议 11 起,受理
7、、处置医疗举报 37 起。3. 认真组织无偿献血活动。组织开展应急献血演练活动,共有 600 余名志愿者参加,300 余人参与献血量达 5 万毫升。五、公共卫生服务为全面发展保驾护航1. 全面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一是千方百计控制重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急性传染病发病率191.25/10 万。及时处置 8 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群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 0.6/10 万,食品卫生事件和疑似食品卫生事件处理率达 100%。二是抓好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全区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 1302 例,其中 1 例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9 月以来,共处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聚集疫情
8、26 例。三是开展甲流、乙肝、麻疹等疫苗可预防疾病接种工作。截至 9 月底,全区累计接种 371057 人次。四是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9 月 1 日,我区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延伸点水碾河分部启动运行。截止目前,美沙酮门诊新入组 258 人,累计入组 902 人;社区健康咨询中心和各咨询点新登记 205 人,累计登记 1135 人。2. 卫生执法监督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日常监督。监督检查食品、公共场所、化妆品、学校、饮用水、放射、职业卫生22119 户(家)次。二是开展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工作。为 46349 名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提供预防性健康体检及卫生知识培训。三是部门联手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
9、行动。取缔无证行医及非法游医18 家,没收非法行医药品、用具 21 箱。四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许可质量。办理各类卫生行政审批事项 1752 件,规定时限办结率100%。3. 妇幼保健工作开展顺利。一是我区启动对甘孜州九龙县的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项目对口支援工作。已签订项目区域协作协议,制定了具体帮扶计划,选派医务人员驻县帮扶,并向九龙县妇幼保健院捐赠了帮扶资金。二是做好对待孕妇女增补叶酸项目。从 1 月起,我区启动城乡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工作。截至目前,共向医疗机构发放叶酸 10300 瓶,向待孕和怀孕妇女发放叶酸3563 人。三是认真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阳光补助”政策。19 月,共补助
10、孕产妇 390 人,补助金额达 15.6 万元。四是配合区计生局开展 2010 年第一轮免费 B 超“三查”活动,共服务 2.25 万人。4. 精神卫生防治体系逐步完善。2010 年,区卫生局对全区 18周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了重性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共调查出精神病患者 1309 人,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1257 人。发现的患者全部建档立卡,归入社区管理。对 142 名重性“关锁”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阳光救助”。5. 全面加强卫生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医疗应急救治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区卫生局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组建了区医疗应急救援突击队,落实了专家库成员 100 余人,并初步确定成
11、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我区医疗应急救治及培训基地。目前正与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衔接,开展基地建设工作。六、爱国卫生工作成效明显1. 居民院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取得实效。通过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清洁成华百日行动”、“除陋习,治七乱”行动及“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力整治居民院落环境卫生。全区共清除垃圾 1175 吨,清理乱涂画 4128 处,清理牛皮癣 3658 处,清 理 卫生 死 角 500 处 , 使全 区 的 环 境 卫 生 面 貌 有 了 极 大 改 观 。2. 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日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108149 份,接受咨询 31007 人次,宣传覆盖
12、 149373人次。二是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直通车进社区”和“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组织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12 期,发放宣传资料 1611 份,完成健康问卷调查 678 份,居民平均知识知晓率达 91.16%。三是大力开展控烟宣传活动。在区卫生系统开展禁烟活动,明确了全区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 52 个单位,到 2011 年全部创建为无烟医疗卫生机构。3. “灭四害”工作顺利开展。春季灭鼠工作共发放鼠药 9125公斤,其中免费发放 6580 公斤。秋季灭蟑工作共发放灭蟑药物10000 余盒,其中免费发放低保户、贫困户 756 户。七、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1. 顺利完成系统领导
13、班子及干部考核工作。年初,区卫生局会同区委宣传部组成考核组,采取听汇报、民主测评、个别访谈等方式,顺利完成了 10 个院级领导班子和 34 名领导干部的 2009 年度考核工作。2. 2009 年系统公招工作顺利完成。2009 年系统公招工作于2009 年底启动,2010 年初进入笔试、面试、业务考核及体检等环节。经过层层筛选,共选拔出 14 名优秀人才,聘用为区卫生系统下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八、党风廉政建设卓有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和下属单位。二是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廉政建设成效明显。三是区属医疗机构全部按
14、要求参加了全省药品跟标采购,19 月集中招标药品 1583.51 万元。四是定期组织病人家属和行风监督员开展行风评议,满意率达 96.2%。九、下一步工作思路(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区人民医院整合工作进度,为下一步提档升级打好基础。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大力引进特色专科医院,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医。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做好成立成华区医院管理服务中心的前期调研准备。进一步推动全民健康体检,提升居民健康素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解决群众看病贵难题。(二)加强卫生重点项目建设。年底前完成区妇幼保健院和区中医院整合,完成区人民医院立面整治。加快推进市六医院东区医院项目,力
15、争年底前完成土地相关手续,与市医管局签约,抓紧项目前期准备。促进成都誉美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力争在健康产业项目发展上有新突破。(三)强化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办法,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探索新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加快社区卫生信息化建设。(四)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加强传染病监测、疫情评估和预防控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扎实推进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努力打造特色、亮点。(五)规范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落实卫生监督网格化管理,依法做好各类日常卫生执法监督工作。加大打击无证行医与整治医疗服务市场力度。推进食品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六)深入推进妇幼保健工作。
16、健全妇幼急救网络体系,继续推进“一卡通”系统的应用。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阳光补助”政策,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七)抓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积极争取相关政策,为“阳光救助”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确保“阳光救助”目标全面完成。(八)加大爱卫工作力度。进一步深化社区居民院落环境整治,逐步消除居民院落“六乱”现象。开展统一“除四害”活动,将“四害”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九)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引进中高级人才及急需的各类紧缺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点抓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督导工作,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严厉整治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之风,杜绝大处方及收受回扣、“红包”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