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70151 上传时间:2019-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历史唯物主义和中国国情摘 要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形态发展论,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来的,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和文化的传承中得出来的;从近代史说,它是从 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而奋斗、而牺牲、而不断遭受挫折的苦难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中国近现代、当代的国情。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国情毛泽东同志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如何认识国情

2、,怎样看待国情,怎样把握国情,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至关重要。习近平在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再一次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在历史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现代仍然有着其光辉。唯物史观认为,探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因,不应当从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而应当从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规律中去寻找。中国道路的形成,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的结果。和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相比,中国道路具有自己的

3、独特性质。一、 历史唯物主义概述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中国以后,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成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武器” 。(一)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历史唯物主

4、义的主要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是有其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哲学和科学历史上一次深刻变革。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1843 年,马克思深入研究历史和哲学,撰写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初步清算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在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上

5、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844 年,他开始把注意力从对上层建筑异化现象的分析深入到经济基础领域。在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中,马克思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由异化上升到异化劳动,再进一步向唯物史观过渡的急剧变化过程。与此同时,恩格斯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考察,触及到了现实社会中的深刻矛盾,这使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以往被忽视的经济事实,才是全部现实斗争和政治历史的基础。 1844 年 9 至 11 月,马克思同恩格斯合写了神圣家族一书,已接近形成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在 1845 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 1845 至 1846 年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

6、,以物质资料生产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系统阐明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一切变革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等一系列根本性的观点和原理。这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基本形成。由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当时未能公开发表,这一新的历史观是在稍后的另外两部著作,即马克思 1847 年写的哲学的贫困和马克思、恩格斯于 1848 年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中正式公之于世的。在以后的实践中,历史唯物主义不断经受考验,获得新的发展。 1859 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扼要地做了系统阐述。 1867 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表明唯物主义

7、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原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及有关书信,进一步阐述并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马克思在发展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时,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并依据费尔巴哈的著作,对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唯心主义进行清洗。在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认为应当在市民社会这一基本层面去寻找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又发展了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提出了关于历史分期的完整的理论概念,其不仅作为社会和历史发展的理论,而且作为认识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由此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架构形成。(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当代价值恩格

8、斯在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中也多次强调,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行为的指南,是研究历史和现实社会的科学方法。前面所述的那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仅具有一般历史观的意义,而且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所以,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就要善于从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结果中反思其过程,在过程中把握认识和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和智慧,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在这个重要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尤显及时和重要。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三个“学习和掌握”:(一)学习

9、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远比以往更为敏感和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而繁重。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还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二)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

10、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同时,要做到不同领域的改革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共振效果,放大改革效应。有鉴于此,中央专门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举措。(三)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硬仗,只有强化宗旨意识,紧紧依靠群众,凝聚智慧力量,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

11、及全体人民。同时,我们还要警惕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拍脑袋、瞎指挥等“四风”问题,坚持在求真务实中解决问题,在真抓实干中破解难题。二、当代中国国情1949 年新中国的成立给中华民族的复兴注入了强有力的动力,经历社会主义改造以及经济恢复、改革开放,我国逐渐踏入现代化国家。当代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据十八大报告,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

12、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当代中国国情,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变是绝对的,没有变是相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中必然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也会面对不同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有 100 年。不同阶段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有不同的特征,就像未成年人十岁与十五岁的区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要把握中国的

13、基本国情,又要把握发展过程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三、明晰国情,历史地展望未来在深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中,我们认识到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中国获得了长足发展,每一个前进的脚印中都渗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光辉。历史的、唯物的看待中国国情,才能正确地预测未来,作出发展的正确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即是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出发的,从我国现在的社会物质条件出发的,也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有了历史的观点,学会了辩

14、证唯物地看事物,我们在认识国情,确立方针时才会有正确的方向。用历史的、唯物的观点去认清现今中国的国情并把握这个国情,才能借鉴历史经验、立足历史条件、顺应历史趋势、做人类历史发展的推进者!参考文献:1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三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马克思, 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1.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4谭培文,陈新夏,吕世荣.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第一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5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