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蝙蝠和雷达教案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9958008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蝙蝠和雷达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蝙蝠和雷达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蝙蝠和雷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认识 7 个生字,正确书写 12 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语。(2)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弄清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拓展仿生学知识。2过程与方法(1)利用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的方法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2)在合作探究中掌握主要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观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领会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的过程。2领会蝙蝠的特异本领与雷达的工作原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蝙蝠的图片、写有生字词

2、语的小黑板等。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认词语,巩固字词。师:老师这儿有一叠词语卡片,考考你们的记忆力。 (课件出示)横七竖八 障碍物 荧光屏 超声波 揭开 配合 铃铛 敏锐 捕捉 模仿 终于 蝙蝠2导入新课。(根据最后出示的“蝙蝠”一词导入新课)孩子们一起大声地把这个词读一遍。 (蝙蝠)哎,是谁在叫我?我是一只聪明可爱的蝙蝠, (师展示图片)我呀能在漆黑的夜空中飞行,还能一边飞一边捕捉昆虫呢,在夜里飞行的时候,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我也能灵巧的避开。我的本领高强吧,面对挺了不起的蝙蝠,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你们有这么多问题呀!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入

3、课文。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课文哪些自然段揭示了蝙蝠夜里飞行的奥秘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小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二、小组合作,重点研读,探寻奥秘。1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介绍试验。(1)找到答案了吗?(课文的三七自然段揭示了蝙蝠夜里飞行的奥秘。 )谁揭开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是呀,科学家还做了试验了呢,那么试验的方法是什么?试验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边看课文的四、2五、六自然段,一边四人小组完成这个表格。 (小黑板出示表格)我会填:次数 方法 结果 证明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没响)夜间飞行(不靠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

4、响个不停)夜间飞行(要靠耳朵)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夜间飞行(要靠嘴)(2) 汇报交流你们的表格填好了吗?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第一次试验?好,你们这一组来说吧,你们认为他们这组说得怎样?真不错!继续,来,你们这一组来说第二次试验,赞同吗?第三次试验?(师一边听一边贴出答案。 ) 2 理解句子:“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夜里飞行单单靠耳朵行吗?单单靠嘴行吗?必须(生说: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这句话出现在文章中的哪一个自然段?(第六自然段)一起大声地把它朗读出来吧。老师也把这句话写出来了,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小黑板出示:蝙蝠夜里飞行,

5、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起来探路的。(老师你把“配合”写掉了。 )你观察得真细致,一下子就把老师写漏的字发现了,老师把“配合”给添上,你们也拿起笔把“配合”这个词圈起来,提醒自己不要犯老师一样的错误。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我们经常用到“配合”这个词,比如刚才我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填写表格,比如这堂课你们就和老师配合得很好,还比如(学生顺着老师的思路说)真不错,想到了而蝙蝠有了耳朵和嘴的分工合作,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在夜里灵活自如的飞行,二者缺一不可,这就是配合。齐读。 3 学习第七自然段,揭示奥秘。 那它们是怎么配合起来探路的?抽生朗读第七自然段,其他同学听一听,想一想。(1)谁愿

6、意来说说它们是怎么配合的?我会说:(抽生说: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能改变方向了。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讲解:“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多形象啊! 谁愿意再来说说,再抽生说说。 (师指着板书)(2)没想到夜空中飞行的蝙蝠身上还藏着这么大的秘密呢?这个秘密仅仅是从那三次试验中得出来的吗?(不是)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3在词语的下边标上小圆点。 (课件出示) (反复、终于)理解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

7、密。 ”理解词语:你是怎样理解“反复”的?是呀,一次又一次研究,一次又一次失败,一次又一次总结经验,一次又一次再试验,再研究,终于使得秘密得以揭晓,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科学家们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前后联系,自学领会原理。1蝙蝠的这一特异功能被成功揭秘后,科学家们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发明了雷达。2科学家们发明的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呢?那出练习本动手模仿老师的板书写一写,画一画,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自由小声写、说。 )老师这儿有几张卡片,谁能把它们按照你写的板书贴在相应的位置?你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贴呢?(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

8、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说得不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蝙蝠和雷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这么密切呢?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哪些看出它们的关系密切?请同学们拿出笔来做一做课后的练习题吧。我会做:课件展示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订正后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四、总结全文 ,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小小的蝙蝠,那么的不起眼,但是它却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从它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仿生学。课后的资料袋就告诉了我们仿生学的有关知识,打开资料袋自己读一读吧!你还了解到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或植物上得到的启示,把你收集的资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课外延伸,激发创造欲望。1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 2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但我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老师希望你们也能从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相信未来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课后完成一个小练笔:(课件出示)小练笔:我能从动物或植物身上获得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3科学家从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还做了许多发明,你能把这些用线联系起来吗?板书设计:(课件展示)11蝙蝠和雷达嘴 天线超声波 无线电波障碍物 障碍物4耳朵 荧光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