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信息系统 期末复习资料原创整理精华版(老师给划的历年重点)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型:填空题(20 分,每空一分)单选(每题 2 分,共 20 分)判断:(每题 2 分,共 10 分)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20 分)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20 分)画图题(一个 10 分)1、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能源。 【判断:“三金工程”主要指的是金桥、金关、金卡、金税工程等(T) 】2、信息的特性:事实性(信息的中心价值) 、时效性(适时性) 、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共享性【判断: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
2、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T) 、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 (T) 】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特征?【简答】3、信息与数据的概念及其关系。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数据(又称为资料):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包括数字,还包括字符、文字、图形等。【判断:信息是任何一个系统的组织性、复杂性程度的度量,是有序化程度的标志。 (T) 、数据是人们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反映客观事物状态特征的符号。 (T) 】关系: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是对人有用、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 【判断: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信息是对数据加工处理后
3、的结果。 (T)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T ) 】 4、信息与数据的区别:【简答】数据:1)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没有任何意义;2)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3)数据经过加工就变成信息;4)不同的数据形态可以表征同一信息。信息: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可以通讯的知识;2)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变化和特征的反映;3)信息是可以通讯的;4)信息形成知识,人们通过获取信息来认识事物,区别事务和改造世界。5、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三级:战略级、战术级(管理级) 、作业级【等级性】 【信息按照管理层次可以分为战略信息、战术信息和作业信息。 (T) 】6、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
4、度,消除的不确定程度越大,发出的信息量就越大,价值也大。如果事先知道信息的内容,那么信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就为零。 【判断:信息的信息量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对事物认识“不确定程度”的大小。 (T) 】7、信息量的单位叫比特 Bit,1 比特的信息量是指含有两个独立均等概率状态的事件所具有的不确定性能被全部消除所需要的信息 8、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判断: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为完成某特定目标而组成有机整体。 (T) 、系统是若干相互作用元素的集合。 (F) 、系统的环境指的是系统的地理环
5、境。 (F ) 、系统的环境指的是在系统之外与系统内这样或那样联系的若干元素的集合。(T) 、系统不需具有对环境的适应性。 (F) 】系统的分类:按其组成分成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 【判断: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 (T)息系统是一个自然系统。 (F)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目的性() 、相关性、环境适应性。简述系统的概念和特征【简答】9、信息系统的发展: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 、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判断:电子数据处理系统通常简称为 EDPS。 (T ) 、MIS 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 (T) 、DSS 是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简称。 (T
6、)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EDPS】面向业务。特点: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从发展阶段来看,分为 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是电子数据处理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动,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工资计算、统计产量等 (批处理)。2)综合数据处理阶段:出现了大容量直接存取的外存储器。此外,一个计算机可以带动多个终端,可以对多个过程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这时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信息报告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的雏形,其特点是按事先规定要求提供各类状态报告(联机处理)。【管理信息系统 MIS】面向管理。特点:(1 )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
7、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 (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3)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MIS 的重要标志。4) MIS 的处理方式是在数据库和网络基础上的分布式处理。 【判断: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 MIS 的重要标志。 (T) 】 【决策支持系统 DSS】面向决策。特点: 人机交互人和计算机交互的工程中帮助决策者探索可能的方案,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DSS 是 MIS 的一部分,并以 MIS 为基础,是MIS 功能的延伸。可以认为 DSS 是 MIS 发展的新阶段,DSS 是把数据库处理与经济管
8、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来,具有管理、辅助决策和预测功能的管理信息系统。10、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信息系统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四大职能)提供支持。【判断: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个方面。 (T) 、企业管理的组织(应该是计划)职能是为各级组织确定目标和拟定为达到此目标的行动方案,并制定各种计划。(F) 、企业管理的控制职能是对具体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 (T)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计算机进行反复计算。 (应该是预测) (F) 、计划往往需要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 (T) 、预测(应该是计划)是研究对未来作出安排和部署。 (预测是研究对未来状况作出估计的专门技
9、术) (F) 、编制企业战略计划所需信息主要来自企业内部。 (F) 、管理的控制职能包括行为控制、质量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 (T) 】11、决策: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判断:决策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有选择的活动。 (T) 、决策就是抉策。 (F) 、决策目标就是对决策问题的本质的概括和抽象。 (T) 】12、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情报、设计、抉择三阶段。 【判断:西蒙教授认为决策过程包括情报、设计、选择、实施四个阶段。 (F) 】13、决策过程模型的四个阶段:1)情报活动阶段 2)设计活动阶段 3)选择活动阶段 4)实施活动阶段。24、
10、决策的四个阶段是什么?信息系统是如何来支持这些阶段的?决策的四个阶段情报活动阶段:调查环境、定义决策的事件和条件,获取决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设计活动阶段:分析限制性因素,找出多个实现目标的方案选择活动阶段: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针对决策目标,选出最合理的方案。 (关键阶段)实施活动阶段:付诸实施,同时收集实施过程的情报,来对实施的情况进行控制。14、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分为三种类型:结构化决策、非结构化决策和半结构化决策。 【判断:选择销售对象(管理体制确定、广告宣传)属于非结构化问题。 (厂址选择、作业计划、库存补充属于结构化决策) (T) 、决策问题按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结构化决策、半
11、结构化决策和非结构化决策。 (T) 、非结构化决策指的是日常重复性决策,目标比较明确,有一定规律可循,可预先作出有序安排而达到期望的结果和目标。 (F) 】15、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了解):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设备以及其它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五个特点:1)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12、;2)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3)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4)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5)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 【判断: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T)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 (T)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简答】16、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征信息特征 运行控制 管理控制 战略控制来源 系统内部 内部 外部范围 确定 有一定确定性 很宽概括性 详细 较概括 概括时间性 历史 综合 未来流通性 经常变化 定期变化 相对稳定精确性要求 高 较高 低使用频率 高 较高 低16、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纵向概括了基于
13、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横向概括了基于管理职能的系统结构。1)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分为战略管理、管理控制(战术管理) 、运行控制、业务处理四个层次。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形结构:一般业务处理的信息处理量较大,而在系统结构中所处层次越高,其所需信息量越小,呈金字塔形,见下图;金字塔的底部表示结构化管理过程和决策,而顶部则为非结构化的管理过程和决策,中间则是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半结构化问题,其所处层次越高,结构化程度也越低,反之亦然。安东尼金字塔模型(结构) 【反映了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A.安东尼等人不仅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基本结构,而且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
14、,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B.安东尼金字塔模型描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动及其基本规律。C.理解:1.企业管理系统分为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和企业外部管理系统;2.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由业务子系统、战术子系统、战略子系统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3.企业外部系统由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组成 4.物流是单向的,由供应商流向企业,再有企业流向分销商,再有分销商流向零售商,最后又零售商流向消费者 5.资金流的流向(从下游向上游)与物流流向(从上游向下游)相逆 6.信息流是双向的 7.物流、资金流和信
15、息流都经过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与外界相连.2)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17、1)什么是 ERP:思想、软件与系统。ERP 是以 ERP 管理思想为核心,以 ERP 软件为平台的现代企业管理系统。2)ERP 管理系统包括的功能子系统:A. 支持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战略经营系统;B. 全面成本管理系统(TCM) ;C.敏捷后勤管理系统(ALM ) 【判断:MRP 指的是物料资源计划。 (T) 、ERP 指的是企业源计划。 (T) 】18、什么是数据库(Database):是一个数据集合,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低冗余
16、度、较高数据独立性和易扩散性,可为多个用户共享并有效地服务于多个应用程序。 【判断:数据库系统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人员。 (T)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系统软件。(T) 、DBMS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简称。 (T) 】19、数据模型的层次:根据数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分为两个层次: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和数据模型【如网状、层次及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我们现在运用着) 】20、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的: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加强组织内外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规范和改善组织的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完整性阶段性适用性经济性发展性。管理信息系统建
17、设的内容: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实现;工作及业务流程的规范和改善;信息资源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20、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内容:MIS 战略计划一般包括三年或更长期的计划,同时还包含一年的短期计划。其内容包括 AMIS 的目标(应实现的功能) 、约束(实现的环境与条件)及总体结构(信息的主要类型和主要的子系统) 。 B组织(企业、部门)的状况。包括计算机软件及硬件情况、产业人员的配备情况以及开发费用的投入情况。 C 业务流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流程在新技术条件下的重组。D 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E. 近期计划。21、诺兰阶段模型:简述诺兰模型的主要内容【简答】1.六个阶段 1
18、)初装。特点: 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通常完成报表的统计和计算功能;2)蔓延。特点: 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 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性、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 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3)控制。主要指对组织中计算机的数量进行控制,并对整个企业的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首先注重现有设备的利用,然后在计划指导下发展。特点: 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 采用了数据库( DB)技术; 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4)集成:特点: 建立集中式的 DB 及相应的 IS; 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5)数据管理:数据管理应该是实现
19、企业全方位的数据存储、检索、处理和维护等;6)成熟:可满足各单位各管理层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 ;2.六种增长要素: 计算机硬软资源(从早期的磁带向最新的分布式计算机发展); 应用方式(批处理到联机) ; 计划控制(短、随机到长期、战略的计划); 管理信息系统(MIS )在组织中的地位(从附属于别的部门到独立); 领导模式(技术领导到上层管理与 MIS 部门制定发展战略); 用户意识(作业管理级发展到中、上层管理的用户)3.Nolan 模型的启示(老师 PPT 上的):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1.信息系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投入高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其
20、发展呈波浪式进程,它受各种综合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2.信息系统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发展而实施的,其发展的各阶段是一个人类对其应用的认识逐步提高的过程,各阶段是不能逾越的,但我们可以尽可能压缩蔓延和控制阶段的时间,对其规划和改造,使其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并推动它从低层向到高层发展;Nolan 模型的启示启示(书上P92):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跟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 MIS 建设。 【判断:企业发展信息系统不必经历发展模型中的各阶段。 (F) 】诺兰阶段模型的意义【简答
21、】 (答: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是不能跳跃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的当前处于那种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 MIS 建设。它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初装-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成熟)22、制定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三大方法:BSP 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企业系统规划法) ,CSF 法(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关键成功因素法)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ingeering,企业流程重组) 。23
22、、BSP 法(企业系统规划法):1)核心:定义业务过程。 (又称企业过程或管理功能组)2)BSP 的优点: 保证 MIS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使其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即使将来企业的组织机构或管理体制发生变化,MIS 的结构体系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3)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目的:刻画未来信息系统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类;主要工作:划分子系统。4)划分子系统的工具:U/C 矩阵利用 U/C 矩阵,确定主要系统间的数据流,从而建立 MIS 的总体结构。U 代表过程对数据的使用(Use) ;C 代表过程对数据的产生(Creat);(1)三大原则:A.原则上每一个列只能有一个 C。如果没有 C 则可能
23、是数据收集时有错;如果有多个 C,则有两种可能性:其一是数据汇总有错,误将其它几处引用数据的地方认为是数据源,其二数据栏是一大类数据的总称,如果是这样应将其细划;B.每一列至少有一个 U,如果没有 U,则一定是调查数据或建立 U/C 阵时有误;C.U/C 矩阵中不能出现空行或空列。如果有空行或空列,则可能是下列两种情况:其一,数据项或业务过程的划分是多余的,其二,在调查或建 U/C 阵过程中漏掉了他们之间的数据联系。 (2)数据正确性分析:数据守恒原理(Principle of Data Conservation):数据必定有一个产生的源,而且必定有一个或多个用途。 (3)U C 矩阵的主要功
24、能:通过UC 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通过 UC 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 UC 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通过对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 )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 【判断:BSP 方法中的U/C 矩阵放映的是数据功能关系。 (T) 、BSP 方法中的 U/C 矩阵反映的是信息系统总体结构。(F)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核心是定义业务过程和定义数据类。 (T) 】24、CSF 法(关键成功因素法)1)适用:企业的高层 ,因为每个高层领导人员日常总在考虑什么是关键因素,对中层来说则不大使用,因为中层领导所面临的决策大多是结构化
25、的,其自由度较小。2)鱼骨图/因果图:3)优点:A.可使管理者决定自己的关键成功因素,并为这些因素建立良好的衡量标准; B.CFS法可以适应竞争策略、业务环境和组织结构的变化。4)局限性:它只注重特定的管理者的信息需求,而不是整个组织的信息需求。它未能推荐一种数据结构规划战略来伴随管理信息需求分析,也不对 MIS 管理部门提出与实施这些系统规划有关的各项职责要求。25、BPR(企业流程重组):1)概念:企业流程(过程) 是为完成企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跨越时空的业务活动。企业流程重组 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含义:对企业经营业务
26、流程(process)进行根本性的(fundamental)再思考和彻底(Radical)的重新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dramatic)的成就。并强调通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业绩取得巨大提高。企业流程重组是对企业流程的重新思考和再次设计。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系统开发的四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评价)26、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1)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优缺点:可以由点带面,减少投资的浪费,见效快
27、;但建成的系统难整体协调和管理。2) “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优缺点:建成的系统集成性、规范性、逻辑性强,容易整体协调和管理;但开发难度大、投资大、见效慢。简答题:“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 MIS 的开发策略各有什么优缺点?答:“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建立 MIS。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不能像想象的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做出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
28、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优点:整体性强、逻辑性很强缺点:复杂繁琐27、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自上而下】 (1)三个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2)优点: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全局性,特别适合开发大型 MIS;缺点:开发过程繁琐,周期长,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2)原型法【自下而上】概念:是系统开发人员根据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先快速实现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优点:1)开发效率高 2)开发工具先进,与用户交流直观 3)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4)能及早暴露系统实施后潜在的一些问题;5)能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缺点:1)
29、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 2)不适合大量运算及逻辑性强的模块 3)对原企业基础管理工作要求高,否则容易走上机械模拟原手工系统的轨道 4)不适合批处理系统。简述原型法的优缺点【简答】 ;3)面向对象开发方法;4)CASE 方法(不能单独使用,只能与前三种方法结合)【判断:原型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方法。 (F)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开发方法。 (T) 、结构化系统分析主要建立未来系统的 逻辑模型,决定新系统“做什么” 。 (T ) 、结构化系统设计主要建立未来系统的物理模型,决定新系统“怎么做” 。 (T)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要求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明确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
30、确定的任务和结果。 (T) 】28、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分析的步骤:1)问题识别 2)可行性分析 3)详细调查 4)系统化分析5)逻辑方案设计。系统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开发工作的成败。29、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必要性来自实现开发任务的迫切性,可行性取决于实现应用系统的资源和条件;可行性分析的内容:1)管理上的可行性;2)技术上的可行性;3)经济上的可行性。简述可行性分析的任务和内容【简答】30、详细调查主要是针对管理业务调查和数据流程调查两部分进行。31、管理业务调查:1)组
31、织结构调查、2)管理功能调查、3)业务流程调查:业务流程图(是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的图。 )表格分配图32、数据流程图33、数据字典的功能: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数据元素进行详细说明的工具。数据字典中的条目类型:1)数据项(又称数据元素,是数据的最小单位)2)数据流 3)处理逻辑 4)数据存储 5)外部实体34、描述处理逻辑的工具:1)决策树(又称判断树)2)决策表(又称判断表)3)结构英语表示法。35、数据属性分析:1)静态属性:数据的类型、长度、取值范围、发生的业务量;2)动态特性:A.固定值属性【存放在主文件】:指数据的值
32、基本保持不变的属性。这类数据一般是作为系统的基本参数使用的。如基本工资。B.固定个体变动属性【周转文件】:即指数据的个体数量相对总体来说相对固定的,但每个数据的取值是可以变化的。如应收电费。C. 随机变动属性【处理文件】:即指数据的个体数量是随机出现的,其取值也是随机变化的,如病、事假扣款。确定数据属性(特别是动态属性)的目的在于:对系统的设计中为数据设计合理的文件存贮类型。 【判断:通常把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周转文件中,把具有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放在处理文件中。(T) 、处理文件主要存放固定半固定数据。 (F) 】36、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成批处理方式和联机实时处理方式。37、
33、成批处理方式:1)特点:费用较低而又可有效地使用计算机。2)适用情况:A. 固定性、周期性的数据处理;B.需要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的综合处理;C.需要在一段时间内累积数据后才能进行的数据处理;D.没有通信设备而无法采用联机实时的数据处理。38、联机实时处理方式:1)特点:面向处理(数据直接从数据源输入中央处理机进行处理,由计算机即时作出回答,将处理结果直接传给用户) 、及时、费用较高。2)适用情况:A. 需要反应迅速的数据处理;B.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C.数据收集费用较高的数据处理。38、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1)新系统的业务流程;2)新系统的数据流程;3)新系统的逻辑结构;4)新系
34、统中数据资源的分布;5)新系统的管理模型。39、系统设计的任务: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主要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对比记忆:系统分析的任务: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什么【简答】系统设计的具体工作:1)总体设计 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 4)数据存储设计 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系统设计的原则:1)系统性:从整个系统的角度考虑,如系统的代码要统一,设计规范要标准,传递语言要尽可能一致,对系统的数据采集要做到数出一处、全局共享等;2)灵活性:要求
35、系统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如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提高各模块的独立性。3)可靠性:如安全保密性、检错、纠错能力、抗病毒能力等。4)经济性:如不要盲目追求技术上的先进,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复杂化。 MIS 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简答】40、代码的定义: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代码的功能:1)为事物提供一个概要而不含糊的认定,便于数据的存贮和检索。2)使用代码可以提高处理的效率和精度。3)提高数据的全局一致性。4)代码是人和计算机的共同语言,如零件号、图号等早已使用代码。(代码校验的作用是检查输入的正确性,对话设计的原则是用户友好。 )41、功能结构图(模块结构图)就是按功能从属关
36、系画成的图表。愈上层功能愈笼统,愈下层功能愈具体。功能分解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功能模块:功能结构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得大一点或小一点。分解得最小的功能模块可以是一个程序中的每个处理过程,而较大的功能模块则可能是完成某一任务的一组程序。模块化【体现的是灵活性原则】: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多个功能较单一的功能模块的方法称作模块化。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它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更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模块化的特点是:1)各个模块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分别加以设计实现;2)模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信息交换、调
37、用关系)通过一定的方式予以说明。各模块在这些关系的约束下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完成系统的功能。 42、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的设计依据:1)系统的吞吐量。每秒钟执行的作业数称为系统的吞吐量。系统的吞吐量越大,则系统的处理能力就越强。与系统硬软件选择有直接关系。2)系统的响应时间。从用户向系统发出一个作业请求开始,经系统处理后,给出应答结果的时间称为系统的响应时间。它与 CPU 运算速度和通信线路的传递速率等有关。3)系统的可靠性。系统的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双机双工结构。4)系统的处理方式。集中式:主机系统或网络系统;分布式:微机网络。5)地域范围。分布式系统要根据系统覆盖的范围选择采
38、用广域网或局域网。6)数据管理方式(文件/数据库)43、数据存储设计:文件是系统中存放数据的基本方式。文件分类:1)按文件的用途分类:A.主文件 B.处理文件 C.工作文件 D.周转文件(与处理文件同为顺序文件。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例如工资子系统中的住户电费扣款文件)E.其他文件;【判断:主文件是系统中最重要的共享文件。 (T) 、采用周转文件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 (F) 、在空周转文件中已输入了有关记录的主键的值。 (T) 】2)按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 (文件的组织方式是指文件内部构造数据的方式):A.顺序文件(文件中数据记录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一致,文件记录按主键的值
39、递增(或递减)次序排序,形成其逻辑顺序) 、B.索引文件(含有索引表的数据文件称为索引文件。索引表通常是另外一个仅由数据文件的关键字和地址组成记录的文件,主要是为了方便对数据文件的检索。索引表的关键字应当按顺序排列,而数据文件本身可以按顺序排列,也可以不按顺序排列)C.直接存取文件。 【判断:串行文件排序后就成为顺序文件。 (T ) 、顺序文件不要求物理顺序和逻辑顺序相一致。 (F) 、存于磁盘上的记录,可以是顺序地存储,也可以是随机地存储。 (T) 、索引表本身不是一个文件。 (F) 、数据文件带有了索引表,就可称为索引文件。 (T) 、索引表就是索引文件。 (F) 、索引表本身不必排序,只
40、要对与它相关的数据文件排序就可以。 (索引表在排序前按记录的物理顺序排列,排序后则按照记录的关键字的逻辑顺序排列)(F) 、直接文件组织方式的查找速度低于索引文件组织方式。 (F )索引文件是指针对某个数据文件建立的该文件所有记录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对应关系的索引表。 (T) 】44、活动率:指更新过程中作用到记录的百分数。 【判断:某系统的主文件更新时被更新的记录达到 85%。这种情况宜采用顺序文件组织方式。 (T) 】建立概念模型中常涉及的主要概念:实体;属性;联系数据模型的种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选择】第一范式;如果在一个数据结构中没有重复出现的数据项或空白
41、值数据项,就称该数据结构是规范的。任何满足规范化要求的数据结构都称为第一规范形式,记为 1NF。第二范式:如果一个规范化的数据结构的所有非关键字数据项完全函数依赖于它的整个关键字,则称该数据结构是第二范式的,记为 2NF。第三范式:如果一个数据结构中任何一个非关键字数据项都不传递依赖于它的关键字,则称该数据结构是第三范式的,记为 3NF。44、输出设计【先输出后输入设计】设计输出报告时要注意下以下几点:1)方便使用者(尽量利用原系统的输出格式) ;2)输出表格要考虑系统发展的需要。 (留出备用项目) ;3)尽量保持输出流内容和格式的统一性。45、输入设计的原则:提高效率;减少错误。46、系统设
42、计报告的内容:1)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代码设计方案 3)输入和输出设计方案 4)文件设计方案 5)程序模块说明书。一旦系统设计被审查批准,整个系统开发工作便进入系统实施阶段。简答题:系统设计报告的内容46、 【对比记忆】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1)组织情况概述;2)现行系统概况;3)新系统逻辑模型;4)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5)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6)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7)用户领导审批意见。 47、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1)物理系统的实施、2)程序设计与调试、3)项目管理、4)人员培训、5)数据准备和录入、6)系统转换和评价等。系统实施
43、阶段的任务:系统实施阶段既是成功地实现新系统,又是取得用户对系统信任的关键阶段。 (MIS 的规模越大,实施阶段的任务就越复杂。为此,在系统正式实施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即确定出系统实施的方法、步骤、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并且要监督计划的执行,做到既有计划又有检查,以保证系统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系统实施的内容是什么【简答】48、程序设计的目标:1)可维护性。指当系统需求变化时,容易对程序进行补充或修改;2)可靠性。不仅正常情况下能正确工作,而且在意外情况下应便于处理;3)可理解性。要求层次清楚,便于阅读,便于维护。4)效率。程序的效率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如节省存储空间、提
44、高运行效率等。但片面地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反而不利于程序设计质量的全面提高,因为效率与可维护性、可理解性通常是矛盾的。 49、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1)自顶向下的模块化设计方法(从整体上) ;2)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在具体编程中) 。编写程序应符合软件工程化思想, 即应利用工程化的方法进行软件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软件开发效率,而且便于将来的维护和修改。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特点是采用以下三种基本逻辑结构来编写程序:1. 顺序结构。是一种线性有序的结构。由一系列依次执行的语句或模块构成。2. 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是由一个或几个模块构成,程序运行时重复执行,直到满足某一条件为止。3. 选择结构。根据条件成立
45、与否选择程序执行路径。 【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三种基本逻辑构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 】50、50、程序和系统调试:目的是发现程序和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系统测试)并及时予以纠正(系统调试) 。1)程序调试:程序的正确性验证一般有理论法和实验法两种。A.代码测试。B.程序功能测试60、分调(结合主控程序进行总调):1)目的:保证模块内各程序间具有正确的控制关系,并测试模块的运行效率。2)时间:单个程序调试完成以后。3)做法:将一个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进行调试。61、系统切换的三种方法:概念: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过渡。1)直接切
46、换法(时间短、节约成本) ;2)并行切换法(最常用) ;3)试点过渡法(最消耗资源)62、系统维护的内容:1)程序的维护(指根据需求变化或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的修改) ;2)数据文件的维护(一般使用开发商提供文件维护程序,也可自行编制专用的文件维护程序。 ) ;3)代码的维护(如订正、添加、删除及重新设计) 。63、系统分析报告的撰写:1)组织情况概述;2)现行系统概况;3)新系统逻辑模型;4)新系统在各个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和模型;5)与新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6)系统设计与实施的初步计划;7)用户领导审批意见。 业务流程图:是以一项业务或一组相
47、互关联的业务作为描述对象,对它们的处理过程所涉及的信息进行描述的图。25、在库存控制问题中,确定安全库存量和订货次数属于管理层次中的:作业管理层次。26、建立数据字典的阶段是系统分析阶段。27、按照数据的动态特性划分,存放固定值属性的数据应放在主文件中。文件类型:主文件、处理文件、周转文件、工作文件、其他文件。按照文件的组织方式分类:索引文件、直接存取文件、顺序文件。28、数据流程图的要素: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取、处理。特征:抽象性、概括性29、管理业务调查包含的内容:组织结构调查、管理功能调查、管理业务流程调查等。30、描述逻辑判断功能的工具和方法有:判断树、判断表和结构表示法。31、在
48、工资属性中,水电费扣款一项属于固定个体变动属性。数据属性:固定值属性、固定个体变动属性、随即变动属性。32、什么是数据字典?其作用如何?数据字典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数据流程图配以数据字典就可以从图形和文字两个方面对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完整的描述。33、详细调查的方式:自上而下。方法:召开调查会、访问、发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34、代码的种类:顺序码、区间码、助记码。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都属于区间码。35、系统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36、为什么先进行输出设计在进行输入设计?系统设计时应首先进
49、行输出设计,然后进行输入设计,因为输出是系统开发的目的和评价开发成功与否的标准。37、区间码的优点是信息处理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不易于维护。顺序码不易于记忆,易于管理。38、DSS 的好坏不是以能否代替人做决策来评价的。39、用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三种基本逻辑构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选择结构。40、系统程序调试分为:程序调试、分调、总调、特殊测试和实况测试等。用空数据文件去参加测试是属于用异常数据调试。41、数据调试过程中采用的测试数据,除了正常数据外,还包括异常数据和错误数据。42、系统切换指由旧的手工处理系统向新的计算机系统过度,信息系统的切换一般有三种:直接、并行、过度43、系统实施的目的是把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成果转化为可实际运行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