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沟通中的情绪“控制”在平时的培训中,经常有学员问我:老师,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合,彼此都会有情绪的情况,不管是和家人,孩子还是同事,最后就是不欢而散,大家都不开心。怎么样能改变这样的状况啊?我们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经常会面临着类似的境况。比如,你和同事们讨论新的一年的销售战略,彼此意见分歧,情绪激烈;你和孩子讨论学习的问题,孩子若无其事的样子让你按捺不住;你和你的爱人因为某事彼此冷战,沟通的方式只有冷嘲热讽。这样的时刻我们称为人际交往中的“关键对话” 。面临这个时候个人情绪的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也就让人在职场,甚至是在生活中分出了高下。“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一个是对话的双方
2、观点不一样,同时伴有强烈的情绪,谈论的话题与自身或者身处的团队或家庭中有重要的意义。团队的销售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孩子的学习关系到随之而来的升学,同爱人的关系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这个时刻你的情绪反应会带动谈话滑向不同的方向。一 情绪影响了沟通。我们知道人类在面临压力环境时著名的“战或逃”的反应模式。在谈话中,双方观点分歧,彼此不接受对方的意见,这时候我们的生理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跳加快,血液里开始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大脑开始指挥,把血液从各个器官调集到四肢,为“战或逃”作准备,我们的腿部感觉到紧张,而大脑却因为血液的流失负责思维的部分变得不敏感。情绪弥漫在身
3、体内,思维却渐行渐远。于是,准备好的沟通变成了一场战争。或许为了避免战争我们选择了逃避,逃避这个痛苦的话题。二 思维限制了沟通。当情绪弥散在体内,思维能力就退而其次。人有一种自动化的思维,不需要你思考,因为你多年的习惯,遇到紧急情况时自动就会做出反应。棘手的问题,不依不饶的对方,高度缺血的大脑和无法正常思考的思维让你选择不是迎上去暴力解决就是转身逃开。而忘了事情可能会有第三种甚至第四种解决的方式。面临这样的情景,生理发生改变,情绪越来越难控制,思维可能处于空白,我们就只能素手无策,坐以待毙吗?如何扭转这样的状况?首先,要觉察自己。对自己的身体很敏感,感受到了自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姿势有所
4、改变时,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有所变化了。这个时候,可以暂时离开讨论的场所,或者停下来,深呼吸。不要忘了问问自己:我今天谈话的目的是什么?在情绪失控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偏离沟通的主题而变成对对方的攻击或逃避。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偏离了谈话的方向,变成了暴力或者逃避。觉察自己很关键,我们需要了解自己在哪些问题上容易会被引发情绪,或者在身体出现什么反应的时候,就会突破思维的界限,情绪是有个点的,在这个点之下情绪是可以控制的,一旦超越了这个点,情绪会战胜思维,让我们做出“不用脑子思考的事情” 。找到自己的那个关键点是我们控制情绪的第一步。了解了情绪的点以后,我们可能会考虑,除了上面说的战或逃的反应,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