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志学会方能学会1班级: 姓名: 考号:高一语文统练使用时间:5 月 日 编辑人:秦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缪贤(mio) 肉袒(tn) 瑕疵(xi)B佯为(yng) 传舍(zhun) 渑池(min)C汤镬(hu) 驽马(n) 盆缶(fu)D琴瑟(s) 不怿(y) 间道(jin)2下列各项中,全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璧有瑕,请指示王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臣等不肖,请辞去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A BC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赵之良将也
2、 何陋之有 何以知之 均之二策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 BC D4下列句子中的“以”字,和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何以知燕王?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B以此知之C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D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5下列各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乃使其从者衣褐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来源:学科网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廉颇蔺相如列传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志学会方能学会2毕礼而归之A/B/C/D/6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B使不辱于诸侯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7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B司马迁,西汉著名 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 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D本文在表现人物时,
4、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窃闻 秦王善为秦声 为:演奏B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怿:高兴C寡人窃闻赵王好音 窃:偷偷地D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顾:回头9下列各句的省略成分与例句的省略成分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为一击缶A大王见臣列观B请奉盆缶秦王C欲以击柱D与燕王会境上10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亲戚”的意思是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成员, “相与”的意思是“一起” 。B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况/于将相乎” , “/”表朗读时要停顿。C “不
5、肯与会” “每朝时,常称病” “引车避匿” “固止之”是相如不计私怨的具体描写。D选文的人物对话表现了廉颇居功自傲、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舍人“请辞去”的坚决态度,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的高大形象。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17 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志学会方能学会3胡晋臣,字子远,蜀州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辅荐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对,疏当今士俗、民力、边备、军政四弊。试学士院,除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轮对,论三事:一,无忽讲读官,以仁宗为法;二,责谏官以纠官邪,责宰相以抑奔竞;三,广听纳、通下情,以销未形之患。
6、又极论近幸,上览奏色动。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赵雄时秉政,手诏下中书问近幸姓名。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晋臣以亲年高,求外补,知汉州,除潼川路提点刑狱,以忧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见,曰:“选将帅,广常平,治渠堰,更铨法,通楮币。”上谓辅臣曰:“胡晋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累迁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职。侍郎林栗与熹论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为傲慢。晋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论归重。光宗嗣位,迁工部侍郎,除给事中,每以裁滥恩、惜名器为重,内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正谢日,上命条上军政
7、利害。既而朝重华宫,孝宗谓曰:“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惬朕意,闻外庭亦无异词。”晋臣拜谢。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陈,以温凊定省为先,次及亲君子、远小人、抑侥幸、消朋党,启沃剀切,弥缝缜密,人无知者。未几,薨于位,赠资政殿学士,谥文靖。(节选自宋史 胡晋臣传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B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C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
8、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D晋臣翼日至中书执政/诘其故/晋臣曰/习招权丞相/岂不知之/即条具大者以闻/上感悟自是近习严惮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楮币,也称楮券,指宋金元时发行的“会子“宝券“等纸币。因其多用楮皮纸制成,故名。后亦泛指一般的纸币。B工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由隋文帝设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全国土地、赋税、水利等政令,与吏、户、礼、兵、刑并称六部。C易为易经的简称,又称为周易,是一本关于 “卜筮”的书。与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D给事中,秦置,汉魏相沿。为将军、列侯、九卿等的加官,加此号能
9、侍奉在皇帝左右。因给事殿中,备顾问应对,讨论政事,故名。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志学会方能学会4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胡晋臣政治才能突出。他得到了制置使范成大的推荐,并受到孝宗的召见。他能够明确阐述当时的政治弊端,官职很快得以升迁。B胡晋臣为人刚正不阿。他敢于上奏论述皇帝亲信的大臣受恩宠弄权的情况,皇上为此醒悟,从此近臣也十分害怕。C胡晋臣对大宋尽忠职守。他辅佐孝宗和光宗两位皇帝,都是尽心辅政,竭诚开导皇帝切中事理,死于官任上,可谓竭忠尽智。D胡晋臣进言也难免失当。侍郎林栗弹劾朱熹不接受任职的行为十分傲慢,胡晋臣上疏挽留朱熹而排斥林栗,遭到人们的议论。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518 题。四月二十三日晚同太冲、表之、公实野步洪炎四山矗矗野田田,近是人烟远是村。鸟外硫钟灵隐寺,花边流水武陵源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看插秧针欲忘返,杖藜徙倚至黄昏。【注】本诗为作者在杭州任职期间所作。太冲、表之、公实,是作者三位友人的字。武陵源:指桃花源。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本诗写诗人于初夏的傍晚同友人在郊野漫步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B.首联以山峦耸立、田野葱翠、村落绵连,写出了乡野秀美而淡远的特点。C.农人“插秧针”的场景让诗人若有所思,更坚定了其辞官归隐的决心。D.诗歌通过描写、议论等方式,表达了对田园风光以及农事
11、的喜爱之情。15.下列与“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表达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 分)A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王硅金陵怀古)B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C造物陈诗信奇绝,匆匆摹写不能工。(陆游日暮自湖上归)D老去读书随忘却,醉中得句若飞来。(范成大明日分弓亭按阅,再用西楼韵)16诗歌第二联运用多种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任选其中两种加以赏析。(6 分)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晋臣口陈甚悉,至论及两税折变,天威稍霁,首肯久之。(5 分)(2)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晋臣与丞相留正同心辅政,中外帖然。(5 分)廉颇蔺相
12、如列传统练参考答案1.【答案】 B(A.瑕 xi;C.驽 n;D.间 jin)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志学会方能学会52.【答案】 A(指示;左右;不肖;宾客;约束)3.【答案】 C(C 均为代词。结构助词“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定语后置的标志。)4.【答案】 B(例句和 B都当“根据”讲。A 和 D当“用”讲,C 当“因为”讲。)5.【答案】 B(使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6.【答案】 D(D 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7.【答案】 D(“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不对)8.【答案】 C(窃:谦词,私下里)9.【答案】 C(介词
13、宾语“之”省略。A、B、D 均为介词“于”省略)10.【答案】 A(“亲戚”古义是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直系亲属)11. C 该句中“执政”是主持政事的人,该词应做“诘其故”的主语,应该在它的前面断开,排除 B、D 两项。“习招权”的意思是皇上的亲信弄权,后面不能连接上“丞相”,“丞相”是下一个句子的主语,排除 A项。12.B “全国土地、赋税”由户部掌管。13.D “胡晋臣进言也难免失当”“遭到人们的议论”错,“物论归重”的意思是人们认为 他做事慎重。17.(1)胡晋臣口头陈述非常详尽,直到谈及两税的亏损,皇上息怒,长时间点头表示赞同。(“折节”“霁”“首肯”各 1分,句意 2分)(2)皇上从南
14、郊回来后很久不临朝,胡晋臣和丞相留正同心协力铺政,朝廷内外一派安定。(“御朝”“同心”“帖然”各 1分,句意 2分)14( 3 分)C 15 (3 分)C17( 6 分)答案示例:第二联运用远近结合和比喻(联想、用典)等手法描写景物。先写鸟儿从天空飞过,耳边传来远处灵隐寺疏朗的晚钟之声;再写盛开的百花映带着流水,胜境好似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这两句诗形象写出郊野景色的幽美迷人,自然引出后面的理趣“有逢即画原非笔,所见皆诗本不言”。评分标准:答对两种手法(或角度),2 分;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景色特点、情感主旨、表达效果等,4 分。手法(角度)有比喻、用典、联想、远近结合、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等;从听觉或视觉角度理解“鸟”、从视觉或嗅觉角度分析“花”等意象均可。要视学生答案的合理程度赋分。过秦论1 答题纸